“创新中国制造培育消费新动能”研讨会在京召开

时间:2019-11-15 08:55:1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创新中国制造 培育消费新动能”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9年“双十一”刚刚过去两天,“创新中国制造 培育消费新动能”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邀请国家有关部委、机构的权威专家学者,与企业一起建言献策,聚焦新电商平台发展,探讨如何促进未来扩大内需,培育消费新动能,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中国智造发展,加快消费升级等相关议题。

经济参考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张超文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制造业能否顺利实现转型升级,能否同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不仅事关我国制造业能否真正强大起来,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也是决定我国经济能否真正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中国制造业正经历着从关注规模生产到关注品牌质量的拐点,对于优质企业而言,这是一次历史的机遇。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制造业大国,同时,也是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消费大国。目前即将进入制造业品牌升级与创造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参考报社副总编辑王恒涛表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指出,创新中国制造,培育消费新动能,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稳增长。当前中国制造和消费新动能问题,已经被置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平台之上,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之上。在此背景下,创新中国制造,培育消费新动能,需要供给与需求两侧同时发力,政策调整和深化改革同时并举。

高培勇以今年的减税降费为例指出,从减税降费对象看,强调的更多是涉企税费,而且特别强调给实体经济减税降费。从减税税种看,主要减的是增值税,也是瞄准制造业和实体经济。而且增值税率降低是长久性的。对于企业和实体经济而言,这就是一种制度性变革。

“在当前经济下行和高质量发展的双重背景下,尤其要跳出单纯指望政策调整就能解决问题的视野局限,而要从政策调整拓展到深化改革。中国制造的创新,中国消费新动能的培育,也只能从政策调整和深化改革双管齐下的这样一个立场上去寻求突破,特别是要以深化改革作为根本途径。”高培勇说。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庄聪生认为,我国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作为制造业大国,尤其需要用创新中国制造,来加强供给侧改革,同时通过培育消费新功能,引导供给侧提供更好、更新的产品。

在大量企业调研中,庄聪生发现,中国制造业已经出现一些新的特征,特别明显的是“四化”现象,即生产智能化、管理信息化、产品个性化和服务便利化。同时,创新中国制造业也出现了一些新趋势。一是企业分化比较明显,创新能力强的、管理水平高的、品牌名誉度好的,就是强者愈强。二是创新引领作用日趋明显。粗放型的发展道路难以维系,唯有打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才能获得竞争优势。三是两化融合促进制造业加速升级。粗放型和低端制造正向高端智能制造转变。四是绿色制造成为创新制造的新趋势。很多高端制造业企业在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积极性正在提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认为,技术变革、技术创新对新一轮消费新动能会发挥非常重要的影响。“从目前情况来看,消费市场更加细分,长尾市场以后会更加明显,个性化、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还会不断被体现出来。而且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为搜寻和满足这些细分市场,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和条件。”

王青进一步指出,在大的技术和消费变化的背景下,制造体系自身可能会发生很大变化。很多制造业企业实际上都在尝试突破,去对接更细分的市场,怎么让自己的生产、制造、研发、营销体系能够识别满足这些细分市场的需求,从而达到一个总的市场占有率最大,而不是一个主流市场的最大化。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关利欣在发言时指出,目前我国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正是处在从中高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迈进的关键时期,从整个宏观经济发展来看,消费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通过消费引领来实现经济结构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市场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

不过,关利欣也同时指出,一方面,我国在商品供给端还有很多短板,本土品牌始终在和国际品牌竞争中处于弱势;另一方面,消费者消费能力和需求在迅速增长。贝恩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居民海外消费奢侈品规模已经达到1200多亿元。“在这样的背景下,下一步中国制造要更好地满足消费升级需要,要朝三个方向努力,第一深耕细分市场,第二增加高品质商品的供给,第三还是要潜心的培育品牌。”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于凤霞表示,我国高度重视发挥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这不仅是服务业转型发展的机会,同样也是我国制造业企业走向“质造”的重要机遇。电商品台上积累起来的大量消费相关数据,可以帮助制造业企业分析和预判消费者需求变化,创新营销渠道和方式,从而帮助企业塑造品牌形象。面向未来看,各类电商平台对制造业企业在这方面的赋能作用将越来越凸显。

于凤霞进一步建议,一是要高度重视平台经济新业态在扩大消费方面的重要作用及其巨大的发展潜力,从优化营商环境、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等多个方面,为新业态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二是对企业而言,要顺应人们消费需求、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持续地提高和改善用户体验,发扬工匠精神打造品牌,走品牌化竞争之路。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认为,在消费升级背景下如何促进制造业转型,首先需要给制造业企业提供一个合理激励。而保护消费者权益,是一个重要抓手。这可以倒逼企业进一步满足消费者需求,并提高产品质量。

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企业品牌研究室执行主任张洪兴则表示,中国制造的创新,其实创新要从三个方面去做:第一个,成本优势的转变。第二个,规模优势的转变。第三个,制度优势的转变。“原来过去中国制造是靠成本、靠规模、靠制度做的,以后就不是靠这些了,而是要靠互联网、靠互联网工具的使用,要靠工匠精神的秉承,还要靠创新能力的打造。需要将这些变成我们制造业的优势,从而以供给侧的改革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张洪兴说。

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研究部部长宋敬学对家电行业的市场现状进行了分析。他指出,我国家电行业产能很大,但是从2018年到2019年,整个家电行业表现不是特别好,今年前三个季度,从内销来看,家电产品整体零售额下滑了2.7%;外销方面,出口增长4.3%,增幅也在下降。而这与行业创新上遇到的瓶颈相关。

宋敬学指出,比如,电视正在向着屏幕大一些、功能多一些或者网络化功能多一些的方向发展。实际上,这些创新不是破坏性的创新,而是升级式的创新,这也是家电行业未来的突破点。“而在实现这些创新的过程中,电商平台大有可为。电商在信息和数据方面和家电厂家合作,进行反馈、定制,生产个性化产品,从而更为激发消费新动能。”他说。

与会专家讨论发现,广阔的内需市场为中国制造业培育出一批新兴的本土品牌提供了可能性。以拼多多等新型电商平台为代表的新业态正在成为消费新动能的重要来源。电商平台不仅是企业展示品牌形象和创新能力实力的平台,其对平台上商家尤其是制造业企业的赋能作用日益显现。依托电商平台的C2M模式使得消费者直达可以工厂。消费者直接通过平台下单,工厂接收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订单,然后根据需求设计、采购、生产、发货,从而实现小批量多批次的快速供应链反应。

以拼多多为例,其于2018年12月推出“新品牌计划”,致力于建设聚焦中国中小微制造企业成长的系统性平台,根据计划,拼多多将扶持1000家各行业工厂,为企业提供研发建议、大数据支持和流量倾斜,帮助中小企业以最低成本对接4.832亿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培育新品牌。

“电商行业、线上零售对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刺激是很明显的,早些年刚开始的时候,一二线城市开始使用互联网购物的时候,麦肯锡研究发现,30%的需求是消费型需求,是网络购物刺激起来的。新的购物模式出现会刺激新的消费需求。另外,产业互联网和消费数据的匹配,能够促进传统制造业提供更为优质的商品,从而激发新的消费潜能。”拼多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互联网大国,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有利于形成叠加效应,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参会企业对此也深有感触。

家卫士董事长吴鹏云提到,企业通过分析拼多多大数据,真正了解到消费者需要什么样式、功能、价位的产品。经营思路从我有什么样的产品去推给消费者,变成市场需求什么样的产品,我就来设计什么样的产品。由市场需求反向定制,带动生产,同时也提升了消费动能,企业业绩有了很大提升。

浙江三禾厨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成表示,企业与新电商平台合作,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作用,可以将企业多年积累的强大研发能力、制造能力、服务能力送到消费者的厨房里、餐桌上。下一步,三禾将与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合作,以新品牌计划为很好的试验田和抓手,把更多优质国货送到消费者手中,满足市场需求。

与会人士一致认为,要通过智能制造优化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同时培育消费新动能,也需要提供更多更新的产品,用更便捷的方式呈现给消费者。期待政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减税降费落地率,保护知识产权,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品牌建设投入,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

上一篇: 陕西试点统一机动车事故城乡居民赔偿标准

下一篇: 原创鬼灭之刃设定集:无惨老板对部下们评价...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