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漳菁萃】丨情牵两岸宫保第

时间:2019-11-15 11:04:4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清漳菁萃】丨情牵两岸宫保第

田丰 文/图

在海峡两岸,有三座宫保第隔海相望,一在漳州城内,一在台湾台中,一在厦门鼓浪屿。这三座宫保第,虽建成时间略有先后,但都因同一人而成名,此人是林文察。

漳州宫保第

林文察,字密卿,生于清道光年间。其曾祖父林石,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从漳州府平和县五寨乡埔坪村,只身渡海到台湾岛彰化县大里代(今大里市)拓荒垦殖,经过三年的辛劳耕耘,四百多甲的荒地变成沃田,林石的弟弟及族人们闻讯陆续渡台,形成庞大的拓荒族群,众人选林石为族长。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彰化林爽文发动垦民暴动,作为族长的林石受到牵连,冤死狱中。林氏家族十几年苦心经营的家业被官兵付之一炬,子孙星散逃命。林石的次子林甲寅逃避至台中县阿罩雾庄,从烧炭起家,继续拓荒耕田,林氏家族在雾峰重获新生。

林文察是甲寅之长孙,是雾峰林氏家族第四代传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文察为报杀父之仇刺死林和尚后自首入狱。咸丰四年(1854年),清政府国库空虚,军费捉襟见肘,台湾官府只得纠集地方武装,甚至将狱囚混编成军,镇压小刀会,林文察就在此情形下,步入军旅生涯。此后十年间,转战于台、闽二地,屡建军功,历任游击,参将,副将,总兵,官至福建陆路提督。

瑞香亭木匾残片(清乾隆年间)

同治二年(1863年),太平天国军队攻陷闽省南平城,闽浙总督左宗棠急调台湾府清兵内渡增援,正参与围剿戴潮春农民武装的林文察奉命与族叔林奠国率五百多名台勇渡海赴闽,十二月,太平军攻入漳州城,林文察率部众驻防漳州东郊万松关等候增援。第二年,太平军以优势兵国突袭万松关,林文察孤军奋战,寡不敌众而阵前身亡,年仅三十七岁。当年晋江诗人陈铁香为林文察咏诗一首:“砍头陷胸不回顾,马革欲裹叹无尸;精忠之骨死犹生,伤我鸟荐不忍冢。”(林文察殉职细节另有二种说法:一是林文察与林奠国巡视防御工事时,在瑞香亭突遭太平军重兵包围,台勇仓促应战,林文察见势不妙,催促林奠国先撤,奠国不忍心离去,林文察说:“吾为国家大将,义当死。阿叔可破围出,毋俱没。”于是奠国收馀兵退,文察力战阵亡;一是林文察率台勇力战,寡不敌众被擒后,拒不投降,太平军把他卷入棉被中,浇油焚烧而死。

林刚愍祠牌坊-残匾1

闽浙总督左宗棠、巡抚徐宗干先后向朝廷疏言其事,光绪五年(1879年),御赐祭葬,赠太子少保衔,谥刚愍,准建林刚愍祠。初建祠于城东隅做轿巷,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迁至观桥街(今新华西路人委巷)。林刚愍祠因林文察太子少保衔,也称宫保第。祠前立有石坊,坊柱有二副对联:一为“碧血洒沙场,千古河山留正气。丹题焕华表,一门俎豆肃明禋。”;一是“异数褒忠壮气,擎海天一柱。中兴翊运大名,寿河岳千年。”

林刚愍祠牌坊-残匾2

宫保第,第,大都指官宦人家的大宅院;宫保,清代对“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和“三孤”(少师、少傅、少保)的通称,一般指太子太保和太子少保。宫保第即指特为具有“三公”或“三孤”身份的人修筑的或其所居住的宅院。漳州宫保第与台中宫保第,都是因雾峰林氏家族第四代传人林文察以身殉职,受封太子少保后而建。

林刚愍祠牌坊-残匾3

漳州宫保第不仅是纪念林文察的专祠,也成为闽台二地林氏宗亲共同的家园,特别是在甲午战争之后,许多台胞不甘当亡国奴,内渡大陆,宫保第一时成为漳州籍台胞的“接待站”。民国初,林文察之孙林资铿由台返闽从事大量社会性活动,这一时期就以宫保第为常驻地。林资铿童年成长于台湾岛,他的青壮年时代却活跃在闽南大地,漳州是林氏家族的根,也是他们的归宿。林资铿在闽南大有作为,救灾济困、兴办学校、整顿武装、开创实业、投身民主革命事业,直至生命最后一息,犹如他的祖父一样血洒故乡的土地。林氏家人爱国爱乡的善举,受到乡亲们的普遍拥戴。

林刚愍祠牌坊-敕建匾

林资铿(1878-1925)字季商,号祖密。朝栋之子,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及军事训练,12岁时就跟随父母投入抗击法军的战斗,早早接受战火的洗礼。

1895年,林资铿随父从台湾内渡厦门,不久又返回台湾经营家族产业,目睹日本人奴役同胞,深以身持日本国籍为耻。1904在厦门经营樟脑业,1908年,漳州遇特大水灾,他损出五万银元赈济灾民。1913年毅然放弃台湾家业,到日本驻厦门领事馆注销日本国籍,是辛亥革命后第一个恢复中国国籍的台湾同胞。

林资铿回故乡大办实业,投身民主革命。他出资在南靖径口购买900亩田地,创办垦牧公司,兼顾经营林场和煤矿,用二年时间疏浚九龙江北溪河道。1915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捐资数十万银元军饷支持孙中山革命,1916年收编闽南靖国护法队伍,1918年任闽南军司令,为培养具有现代思想的军人,在漳州文昌宫(今东铺头小学)创办“随营学校”(即陆军学校),招募知识青年接收军事化教育,聘请名流学者黄仲琴(漳州人,后为中山大学教授)等授文化课,该校创办时间比黄埔军校还早五年。

林刚愍祠牌坊-柱联二对

1919年12月,孙中山领导的民国军政部授予林资铿陆军少将军衔(蒋介石同时授少将军衔)。1920年任粤军第九支队司令,后改为汕头警备司令。1921年任大元帅府参军兼从武官。1922年,应时任省主席林森的盛情邀请,出任闽省水利局长。

1925年初奉命赴华封浚河工程局,同年8月20日,漳州军阀张毅密令营长张溪泉在疏河公司驻地和尚山逮捕林资铿,先是勒索钱财,未能得逞,加上旧军阀仇视革命者的心态,林资铿被杀害于和尚山附近店仔墟,年仅48岁。

林资铿遇害的消息传入漳州城,民众哀痛不己,各界人士举行公祭活动,由黄仲琴先生致祭词。

黄仲琴教授于林将军遇害第三天作一幅挽联:“片地忆兴师共道梓桑留伟绩,当年曾入幕那堪风雨哭元戎。”对于这位早期追随孙中山的国民党元老不幸遇害,国民党中央党部特颁“忠烈永式”匾,褒扬林将军爱国爱乡的奋斗人生。

林刚愍祠牌坊石柱残件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历经多次房地产改造及城市改造,宫保第建筑群大部分被改造为政府机关职工宿舍,临街石牌坊也被拆除,石坊构件作为檐前阶石铺于路沿,若干石柱上镌字仍清晰可辨。原建筑物占地面积尚存600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五间,中有天井,双侧为厢房,主体为抬梁式木构架。

宫保第-俯视图局部(摄于2007年)

1988年6月,宫保第以“林资铿故居”的名义,被漳州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林资铿故居被拆除。2014年6月,在林资铿故居旧址上的建设工程中,掘出一批“林刚愍祠”牌坊石构件。

宫保第-人委巷(摄于2007年)

宫保第-拆除中(摄于2008年)

台中宫保第

同治三年(1864年)林文察战死万松关,因尸骨不存,林家后人以衣冠代之葬于万斗六之倒飞凤山,后又迁葬于太平车笼埔之牛角镇坑。

光绪十九年(1893年),林文察之子林朝栋将其父亲在世时所居宅第(称下厝,位于今雾峰乡民生路40号。)修建成台中宫保第。建造工程所用的木材、石料都从大陆的云南、福建渡海运去,工程的精细部位也都出自大陆来的能工巧匠之手。

台中宫保第原有五进的巨大院落,现存四进,由四栏排、四落起,组成回字形四合院,每进面宽11间,中辟三扇大门。前三进均为官厅、客厅兼公堂,第四进才是家人的住宅区。屋内木构件雕饰精致考究,富丽堂皇,深具侯门大院的气派,是台湾岛规模最为宏伟,面积最大的清代官宅,被列为二级古迹。

民国元年(1912年),梁启超携其女公子及汤觉顿来台游历,途经台湾岛时,即暂住林家花园中的莱园五佳楼,园内林木苍郁、造型优美,近山麓处有林家墓园、房舍楼阁及荷池等极讲究之建筑物,古色古香;登上林家花园前山丘,可俯瞰雾峰全景。该古迹台湾罕有,各种景致令人留连忘返。面这座宏大而又精致的建筑群,梁氏诗兴勃发,一口气写下了十首诗,题为《莱园十首》。

1999年9月21日,台中发生大地震,林家花园夷为废墟,忠实记录了雾峰林氏家族二百多年悲欢离合的宠大恢宏的载体,瞬间化成一堆积如山的瓦砾。林氏家族数辈人的心血毁于一旦,令人心痛。经过多年精心修复,台中宫保第已恢复原貌。

鼓浪屿宫保第

鼓浪屿宫保第为雾峰林家第五代传人林朝栋所建,址在鼓新路67号。

林朝栋(1851-1904),字荫堂,号又密。文察长子,年少操练武功时一只眼睛受伤,人称“目仔少爷”。光绪十年(1884年),法国军舰侵入台湾,攻占基隆城。林朝栋响应台湾巡抚刘铭传的号召,率领雾峰乡勇2000余人,其夫人杨萍亲率乡丁6000人前来助阵,投入狮球岭战役中,经过苦战,迫使法军撤出台湾。林朝栋因立战功而升为道员,杨萍受封一品夫人。后台湾建省,林朝栋任抚垦局长,拓荒数百里,被委以“统领全台营务”之重任。取得台湾全岛樟脑专卖权,获取巨大利润。

甲午战争(1895年)爆发时,林朝栋率军驻守台中,组织抗日义军,决心死守台湾。不久台湾巡抚唐景崧等一大帮清政府官员内渡厦门,朝栋眼看抗日无望,也随船入厦,在鼓浪屿内厝澳修建别墅,为纪念祖上荣耀,怀念数辈经营的家园宝岛台湾,该建筑也命名宫保第。

不久,林朝栋奉命调往江苏任职,1904年,这位台湾抗法民族英雄病逝于申江(今上海)。

鼓浪屿上的宫保第,由二幢英式别墅组成,位于僻净之地,一度是林资铿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两岸一家亲的铁证

虽然闽台两岸的宫保第在岁月无情的侵蚀中从伟岸走向老迈,但林氏家人爱国爱乡之情仍不减当年,长年侨居日本的林水(林资铿之子),坚守自己的中国国籍,终身拒绝加入日本国籍。上世纪90年代,林水出资委托宗亲于距漳州宫保第百步之遥的新路顶,置地建一幢别墅,作为侨居海外的林氏子孙回祖国学习民族言语和文化的落脚点,希望林家“只知有国,不知有家”的家训能代代传薪,其殷殷赤子情绵延不己。真可谓江山易老,乡情难泯。

宫保第-拆除中2(摄于2008年)

由于历史原因,两岸林氏交往曾一度中断。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雾峰林家后代又通过各种管道,想方设法到五寨祭祖省亲。1986年,现已移居日本的林祖密的第六子林正利,通过多方交涉才首次成行回五寨祭祖省亲;1992年,台湾台中林氏董事会会长林钦浓也以民间组团形式一行18人到五寨祭祖省亲,并向五寨林氏捐款修建林氏大宗及埔坪小学。

长期以来,林家族人始终有个愿望:将祖上可歌可泣的真实经历拍摄成电视剧。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林祖密之孙林为民,与鄢钢合作,经过10年努力,制作完成了36集电视连续剧《沧海百年》,剧中女主人翁的一席话:“‘林’字两个‘木’, 一‘木’在大陆;一‘木’在台湾。两‘木’和合方成‘林’”道出全剧的宗旨,引人深思。 《沧海百年》播出后,在两岸林氏宗亲中引起很大反响。

宫保第遗址(新华西路西段,图右为简氏侨馆)

2014年夏天,在林资铿故居旧址上的建设工程中,掘出林刚愍祠石牌坊构件,主要有“敕建”龙凤板,题字匾,镌刻楹联的立柱。埋没百年的牌坊重见天日,石刻字迹清晰可辨,不仅与文献记载相吻合,而且比记载的内容更丰富。这些文物,是海峡两岸一家亲的铁证,值得珍惜。作为我国现存罕见的“两岸三地同一家”的御赐宫邸建筑,当年敕建文物漳州“宫保第”,和与之毗邻的简氏侨馆(简大狮蒙难处),汪春源故居等,这一系列台湾同胞的宅第,和台胞李山火偶所(中共临时省委旧址)一起,组成名符其实的台湾社区,这些都是涉台的重要文物。

漳州宫保第,不应只存在人们的记忆中,它是两岸血脉相连,手足情深的铁证!漳州宫保第和林刚愍祠牌坊应该重建,成为两岸同胞凭吊先人,交流感情的一个重要场所,并在两岸血缘和文化交流事务上发挥其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ZhangZhou Library · Cultural Platform

漳州市图书馆

地址丨漳州市芗城区大同路大同新巷3号

(老年大学内)林枢楼

原创:田丰

本文来源:“漳州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0596-2595655),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可降解塑料生产制造商蓝晶微生物完成400...

下一篇: 《魔兽世界》经典怀旧服上线世界首领和Pv...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