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明星看了就挨骂的韩国“禁书”,到底讲了啥?

时间:2019-11-19 17:03:1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女明星看了就挨骂的韩国“禁书”,到底讲了啥?

“思密达”韩是个有意思的国度,靠着影视娱乐行业的发达,前几年甚至占据了中国的荧屏。我们印象中韩国是一个极其开放,俊男靓女层出不穷。总之是一个极度富有青春气息的国度。

中国女子追韩剧捧韩星,天天欧巴欧巴地喊,那这样看来,韩国女人们应该很幸福,欧巴就在身边。

不过,最近韩国统计厅公布的数据,在2018年韩国的涉外婚姻中,中国新郎的人数达到1.3万余人,占涉外婚姻的9.4%,成为韩国涉外婚姻中新郎人数最多的国家。

也就是说,韩国女人最想嫁的反而是中国男人!

韩国男人最不想让韩国女人看的《禁书》

韩国女人乐意嫁到中国,这其中,肯定有中韩文化比较接近的因素。

另外,不能否认的是,韩国女人对本国男人的失望。

最近,一部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上映,在迅速掀起票房狂潮的同时,也制造了史上最大的评分两极分化

韩国女性观众打出了9.84的高分而大部分男性观众却打出了1.7的超低分

事出寻常必有妖,一部电影为何能轻松掀起两极分化?其实提一个词你马上就能get到这部电影的基本面:韩国的女性地位。

早在这部电影上映之前的好几年,《82年生的金智英》原著小说,在面世之初就曾制造出阅读奇迹,迅速成为当初的年度热点事件。

这本小说的关键词是,己婚女性育儿失业苦闷

书中直接回应了韩国社会对这类女性的“妈虫”式指责。

有这样一个桥段:

全职妈妈金智英有点羡慕上班的同龄男人,那些男人们说:“我也好想用先生赚来的钱买咖啡喝、整天到处去闲晃……妈虫还真好命……我一点也不想和韩国女人结婚……”

“妈虫”就是说全职妈妈不工作、不挣钱,只靠老公的薪金享受生活,就像吸血虫一样

这种毫无人性的指责与恶意揣测,让成天周旋于没完没了折腾的孩子、没完没了的家务之中的全职女性,倍感屈辱与愤怒。

所以《82》的作者赵南柱,把这一切不公平都写进了书里,向整个社会宣战

这本书上架后2个月,就刷新了韩国年度电子书销售记录,实体书销量迅速破百万册,并陆续出版了汉英日德等18个语言版本。

销量大,并不一定意味着书写的好,但一定代表着社会关注度。

这是一部引起社会对女性地位颠覆性思考的书,也是直指男尊女卑社会秩序的檄文

相比中国,韩国女人的地位到底有多低?

男女社会地位差别问题,东方比西方严重,东方中、韩、朝、日等国,又以韩国最为严重

直到1945年韩国独立,韩国社会对女性的观念都非常封建。

女人不能独立参加工作女人是生育工具女人不得继承财产女人无法从政……

即使独立后有意识地推行男女平等,但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仍然根深蒂固的存在。

现行的韩国公务员法规中仍然明确,公务员的工资水平,根据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不同。虽说没明说,但谁都懂咋回事。

韩国适龄男性就业率大概75%,而女性只有55%。这么大的差距,女人都干嘛去了,带孩子、做家务……

韩国法律虽然取消了只有男人能当户主的规定,但现实社会仍然按照自己的惯性运行,女性当户主的比例远远比男性少。

据调查,韩国人对结婚花多少钱,看法也是泾渭分明。男方认为花多少都无所谓,因为钱始终是在自己家;女方即使买嫁妆没花多少钱也心疼,因为“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钱拿走了就拿不回来。

家庭地位上仍是男性主导。女人的公公婆婆比自己父母重要,送年节礼,一定要先送给公婆。过年团聚,必须在男方家……

这种现象,韩国女网友说都是儒家思想的锅,都是中国人传染的

韩国人也真会甩锅。

中国社会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男女平等观念,比韩国早起步了30年,民国初年就开始提倡平权。

现在社会上男女地位,特别是家庭关系层面,早就没有那种扭曲的韩国式关系。

春节只在婆婆家?不存在的,一边一年,公平合理。

男人只管外不管内,回家不做饭,你试试。

特别是中国几个地方的男人,对媳妇出名的好。

上海男人哪怕在外面是一条龙,回家也化身宠妻狂魔,做饭洗衣收拾房间,时不时来个节日surprise。

四川男人号称“耙耳朵”,据说全省通行怕老婆,怕是一种情趣,内里隐藏着对老婆的疼爱与尊重。

广东男人既会挣钱又顾家,中小学放学接孩子的,男的不比女的少。

浙江男人对培养下一代十分关心,对小孩特别有耐心,是作业恐惧症宝妈的救星。最关键的是,浙江男人喜欢用钱表达爱意,老婆包包、衣服、化妆品随便买……

山东男人虽然直男癌比较多,但对媳妇爱得深沉,媳妇叫向东绝不向西,工资卡一律上交,近些年连女人不能上桌吃酒席的作风也改了。

说到这韩国人又不干了,你们中国人又忽悠。男尊女卑这一套,都是你们山东的孔子、孟子搞出来的,我就不信你们做这么好?

韩国式的儒家文化传承,封闭僵化只有死路一条

文化传承,既讲究继承传统,更注重面向未来。

只传旧不扬新,文化将会一摊死水,充满破抹布的霉味儿。

《环球时报》曾有一个“儒家文化在东方各国影响力”的调查,结果竟然韩国第一,而中国则退居末席

结果看起来挺尴尬,但我们更应当庆幸。

在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人已经学会了如何正确面对儒学

好的东西,比如仁、义思想,今天仍在传承。

而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如三纲五常、愚忠蛮孝、存天理灭人欲已然洗荡去尽。

一个古老的思想体系,在现代社会仍能发挥积极作用,而没有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障碍。

这是一个强大的、自信的、开放的文明,应有的自省和更新能力,也是中华民族永远向前、奔向复兴的文化优势。

韩国从奉儒家思想为正统的那一天,就抱着极为机械的历史观和文化观。这是一个胆小缺乏底蕴的文明,对世界作出的本能反应,因为害怕,所以紧缩保守;因为害怕,所以更加驽马恋栈,不敢开拓创新。

当晚明心学兴起、西学也进入中国后,中国开始了对程朱理学的重新思考,同时期的韩国,则把心学当做洪水猛兽,依旧把理学奉为治国指导。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等人甚至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全盘的重估,中国的思想一直在进步。但那时候,韩国已经被日本霸占了。

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机缘,让韩国思想界一直没有革命,死气沉沉。

男尊女卑至今仍然阴魂不散,就是这种思想状态的恶之花。

加上应对97年金融危机的准备不足,经济增长缓慢,阶层固化,整个韩国社会活力不足,又加剧了“男尊女卑”的现实,毕竟就业形势不好,男人都找不到工作,更何况女人呢?

其实,韩国女性并不是为了争取多少女权,当总统当议员当大财阀,那是政治家们的事。她们只想得到那一份应得的尊重。

当她在哭啼不止的孩子面前焦头烂额时,或许他的一句温言关心,就能驱散满天的阴霾。当她因生育而暂停事业时,或许单位一个小小的挽留,就能让她沐浴在幸福之中。

做到不难,难的是从点滴做起,形成风尚,固化为本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改进社会风气,岂独韩国为然,我们中国同样应当深思。妇女能顶半边天,我们也要给顶半边天的勇士们,创造一个让她愿意为之努力的环境。

上一篇: 新生代母婴力量崛起行业探索增长新路径

下一篇: [财经]小米成为全球首个接入地震预警的手...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