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的可能危险信号

时间:2023-02-22 20:55:2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儿童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其特点是个体社会人际交往和沟通模式的质的异常,包括在各种场合的多种功能活动,如社会交往、言语表达障碍、狭窄的兴趣范围、刻板等行为方式。
 

 
 
 
言语发育障碍十分常见,亦较严重,家长常以患儿的语言问题而就诊。患者沉默不语或较少使用语言,倾向于用手势或其他形式来表达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如要喝水就拉这大人到水壶边也不用手去指。言语运用能力很差,不会主动与人交谈,常会自顾自地说话,且话语常用代词或常错用代词“你、我、他”,或为刻板重复的言语和模仿言语如你说“你叫什么名字”他就说“你叫什么名字”。言语音调、节奏的障碍表现为自我刺激地使用言语,常会尖叫,哼哼或发出别人不能听清或不可理解的“话”,或者自言自语,也称为“自我中心语言”。约1/3的孤独症儿童原先说话伶俐,表达能力强,但至2岁后这方面能力逐渐丧失,甚至完全不会讲话,即使会讲话,言语表达缺乏灵活性。
 
 
“孤独”是孤独症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对亲人不亲,对陌生人不生”的特点,当亲人要抱他起来时,往往不会像正常儿童那样伸出双手表现出期待亲人抱起的姿势,拒绝贴身拥抱。当与父母出门时无明显的依恋表情,见到父母回来时也无愉快的表示,见陌生人也类同见到父母的表情,有时呼唤其名字,也时常不理会,无反应,以致使人怀疑其是否有听力问题。社会交往障碍大都到2岁时才明显,至5岁以后这方面障碍程度有所减轻。儿童期时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倾向,对儿童一起玩耍无兴趣,甚至主动回避,不愿建立个人间的友谊,喜欢独自活动,不了解别人的感受和缺乏同情心,与人之间缺乏正常情感反应。他们不会运用表情、动作、姿态与人交往;他们缺乏正常儿童应有的想像力,不能像 正 常 儿 童 那 样 用 玩 具 去 “ 过 家家”、“造房子”;双目对视的缺乏被认为是孤独症的特征性表现,婴儿期即可表现出回避他人目光,至12-30个月症状更为明显。
 
 
孤独症与一般儿童活动内容和兴趣有明显的差异,表现为行为、兴趣及活动模式呈局限性、刻板性和重复性。他们对一般儿童所喜欢的玩具、活动或游戏缺乏兴趣,而是常常机械地重复某固定动作,如着迷地玩手、看手或双手上举左右摇摆、旋转,敲打桌子,拍打墙壁,还有撞头等自伤行为。喜欢摆弄玩具车的轮子(或瓶盖、陀螺、杯盖),常爱不释手,长时间看旋转的物品,对物品喜欢先舔或闻,而不是玩。相反对某些平常不是玩具的东西产生特别的兴趣,有些几乎达到着迷的程度,如他们刻板地拿一根细绳、一个塑料袋、一块肥皂或塑料卡片等物品从不离手,拿开就哭吵难以安慰。他们对儿童喜欢的动画片不感兴趣,而对广告或天气预报却特别痴迷,即使在另一个房子里但一听到广告或天气预报的声音就能跑过来看,看完就跑开。有些还有保持环境不变的强烈愿望,如放置固定位置的物品有所变动时他就会感到极大的不安和烦躁。
 
 
孤独症孩子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加之其社交能力差导致的社会适应能力明显落后。部分孩子表现为多动、不服从指令,家长常以疑似多动症而带其就诊。25%的孩子智能正常,25%轻度智能障碍, 50%中重度智能障碍,但个别智力低下孩子可能出现“岛状活动”,即在某一方面又表现出一些特殊能力,如对数字、路线、事件等记忆能力,或对日期的推算、数字的运算等表现出超常能力,如能背颂很多诗或很会唱歌或计算非常快,而表现为“白痴天才”现象。
 
那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患上孤独症的呢?Kanner最初提出孤独症的病因是由于父母在情感方面的冷漠所造成的,经过广泛研究后这一理论已被推翻,研究者正在努力寻找决定本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目前孤独症的病因尚不明确。因此目前对本病的治疗没有特效药物,主要靠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治疗。

上一篇: 肩周炎的并发症有哪些?

下一篇: 治疗自闭症有哪些措施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