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谈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

时间:2023-02-22 21:45:0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1939年是首次为一名19岁的女性重症肌无力患者行胸腺囊肿切除获成功,术后症状明显得到缓解.于是1941年他将胸腺切除术创造性地应用于不伴胸腺瘤的病人.但 随着近些年来麻醉技术、手术方式及呼吸管理技术的改进,使胸腺切除术更为安全,手术疗效,特别是远期效果非常满意,在国外已将外科手术作为重症肌无力的首选治疗方法。
 
 
1、胸腺瘤病例或者虽非胸腺瘤病例,但病情进展迅速,对于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反应不满意者,不管抗AchR抗体是否增高,均可作胸腺切除。美国神经病学研究所质量标准委员会对胸腺切除术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在重症肌无力发展的自然过程中,早期行胸腺切除术比晚期更有价值。
 
2、年龄在30-40岁之间的女性患者,病程短、病情轻伴胸腺增生者的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
 
3、单纯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Nakamura指出单纯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手术安全而疗效好,且可阻止转变为全身性者。Olanow、Nussbaum等主张重症肌无力不论临床分型,一经明确诊断即需手术治疗。国内曾涟乾、李浩等报道应用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均将单纯眼肌型包括在内。但对轻症和学龄前儿童病例尽可能采用药物治疗。
 
4、肌无力危象的病人一般不宜手术治疗,应先药物治疗,待症状控制后再手术可以减少术后危象的发生。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情无法稳定而在危象期手术者仅有少数病例报道。
 
 
1910年Jacobaeus 首先报道了应用胸腔镜做胸膜粘连手术,用于对肺结核的治疗。90年代初进而发展成为电视辅助胸腔镜外科(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现代胸腔镜外科的临床应用为发展“微创”胸外科技术创造了条件。此项技术除具备胸腔镜手术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和美观等优点外,对术者的视线和视野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扩大了手术范围,方便了术中配合,高质量的手术器械提高了手术速度和质量。

上一篇: 马山谈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

下一篇: 朱文增谈重症肌无力治疗误区和注意事项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