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书画艺术家郑罡:起承转合是山河

时间:2019-10-31 17:50:2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专访书画艺术家郑罡:起承转合是山河

他无意间有自观的法门,暗暗切合了一条为人之道。

见郑罡老师的时候,是午后,他从上午开始一直忙到三点,为近期的中韩文化交流书画展,工作尚未过半,秋天的夕阳照亮书香与茶香弥漫的书院玻璃窗,清晰委婉而和蔼。

可能因为稍显疲惫,他乍起准备接受采访,把原本靠在椅子上的身体微微前倾,眼神清亮。我对他说,我们今天就随便聊聊,不用带着不得已的礼貌。他也笑着回,没有没有,工作没有什么不得已的。

他说,当年龄慢慢爬过四字头走向五字头的时候,时间一直追着人在跑,他会觉得越发有一种紧迫,是责任感,但这并不是对自己有明确的预期,他不预设自己一定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每一个当下都是准备的时机,比如说要把作过的书画整合成集子,后续还要开书画作品展,还有哪些书单要品要学习等等。可这也不是着急的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从小时候开始,郑罡就意识到自己满身心的喜欢着书法。郑罡生于20世纪70年代,那时侯没有像如今遍地开花的书画培训班,课堂之外能读到的课外刊物就是《少年文艺》、《儿童文学》,看的最多的也就是小人书,可以说是早期的审美启蒙了。那个年代家长的思维意识中没有素质教育培训,更不可能专向培养孩子的特长,喜欢书法也仅仅是周末做完作业之余,在报纸上胡乱涂抹。记得老家的墙上、门后、挂历背面、装粮食的水泥大缸上,处处留存着其“书法作品”,家人在春节能让他这样一个八九岁小孩子写春联就是莫大的幸福。现在想来,小的时候喜欢毛笔字,那是一种满身心的喜欢,读书的时候,在那个年代普遍的应试环境下,他过早地知道自己对书画的饥渴,这种欲望永远逼迫他想得比同龄人更深远一些。在没有更多途径表达自我的少年期,乱涂乱抹就是他最初实现梦想的实践起点。

仔细看看他成长的背景,祖籍山东,出生于日照滨海小城,十年军旅书涯,与他达成了精神上的呼应。访名师拜师友,师承前辈,军旅期是他书法基本功积淀与性格塑造的关键期,言行中不难感受到他豪爽的秉性里有着侠骨柔肠,自任日照书画院院长至如今,他的生活里,开门便是诗书茶。幸运的是他的童年、青春期和成年一直未曾离开过墨香浸染。他数十年如一日,长期从事书法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崇尚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其书法作品逐渐呈现民族化、个性化和自娱性书画风格,其艺术作品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书画展,获奖无数,响誉海外。一些作品被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收藏。书画是心灵的艺术,是书画家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书,心画也。当许多人称道郑罡勤奋刻苦及对诗书画的修养和悟性时,我们看到的却是他心中燃烧的艺术激情在他灵魂深处蓬勃生长,为继承传统艺术精华而力争表现强烈现代意识的伟大艺术目标。

郑罡说,对于书法,自己是渐行渐知,一步步理解着、感悟着,懵懵懂懂走到现在。从八九岁为家里写春联到2009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至今,对书法的认识、喜欢、痴迷到创作,已度过三十余载。坦白的说,自己书法生涯的前十年,那仅仅是一个少年对传统艺术的好奇、崇仰和喜爱,没有老师指导,没有字帖临摹,那是稚嫩拙朴的墨迹匍匐在墙壁、报纸、挂历等各种载体的野蛮生长。书法生涯的第二个关键十年,应该特别感谢既是战友又是老师还是兄长的付小泉先生,认真耐心教他如何去入笔、行笔、收笔、布局、章法和落款等,让自己感悟到书法的真正内涵和创作乐趣。在书法学习道路上摸索了20年后又相继遇到了王治国先生、刘文华先生、苏士澍、秦续堂先生,是他们的教诲、启发、引导,使得自己对书画的创作、认识有了进一步感悟,创作思维和理念也在不断的学习中得到发挥。郑罡意味深长的说自己是幸运的,在书画学习和创作的每一个阶段,都能遇到对自己帮助莫大的良师益友,使得自己从一个野蛮生长的书者,到慢慢懂得书法基本理念和内涵的专业书画人。

“孔子在弹奏《文王操》的古琴曲时,从不熟练到熟练,从熟练到娴熟,从指法的准确,力度的大小分毫不差,到曲子表达的思想内涵,再到胸怀志向,都是温故而新得。这也是我学而时习之的路,我的职业和喜好就是书画艺术,它是我每天的习惯,就像喝水睡觉,我不需要把艺术当成口号说出来。在这个鼓吹快速成功的世界,要坚持一点热爱,守得住寂寞。 当我回顾自己书画生涯的成长,试图总结出一个关键词时,“热爱”是我能得到的唯一答案,它支持我一路走到现在”。郑罡补充道。这个世界上任何工作都是这样,生而为人,你不可能不为稻梁谋,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点上,你的原动力是很弱小的。一旦你发现这个事情带来的回报不如预期时,很可能就会放弃或者转行。可如果你做一件事的原动力是热爱,那就大不同。因为这时你投入了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感情或者说,“爱”。“你不可能充满预见性地将生命中的点滴都串联起来,只有你在回首时才会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人生中所有的柳暗花明,其实都早已埋下了伏笔。热爱,就是那颗种子。

在交谈过程中,郑罡语速不急不徐,他说生活中的小确幸很容易让他感受到温暖幸福,自己也很念旧。朋友来来往往,亲近疏远也都是正常,无事小神仙,自然生远心,但他会一直在那里,起承转合都是“山河”,减到最小是春秋,淡漠千里见妖娆。他起身小心翼翼从一个精致陶器里取出中学时代跟同桌一起创办的校园文学社“原野”的印章,三十多年来他身在哪里,它就在哪里。一个人静坐时常常会拿出来边擦拭边笑,这是他少年期的梦,郑罡说。这张仁厚面孔,在人前展现的东西带着东方色彩。仁者才无忧,知者才不惑,勇者才不惧。我问他如果您要形容自己,会使用什么词眼呢? 好人? 幸运的人? 宽厚的人?专注的人,极其专注和自律的人,他顿了下补充道。他的专注和自律,可以让他对待得失的落差理所应当而顺势而为,同时他还要颠覆和改变,跟自己的内心和平相处又不满足于上一秒的自己,艺术创作在于悟其理、尽其法、出其新。

中国文化里倡导说,君子要和而不同,周而不比。郑罡无意间有自观的法门,暗暗切合了一条为人之道。

他说自己最喜欢电影《阿飞正传》,里面最打动自己的台词“这个世界有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可以一直飞啊飞… …”

他说自己还在路上,没有最后结果,还在不断的剪枝、提高、修正、升华… …

郑罡,山东日照东港区人,中共党员,政协日照市第八、九届委员会委员、科教文卫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协维权工作部秘书长,山东省书协理事,日照市书法院院长,日照市书画联谊会副会长,第二届日照市书协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主要艺术成就:

1996年荣获孺子牛杯全国书画大赛三等奖

1998年入展首届牡丹杯兰亭奖新人新作展

2003年入选第三届全国电视书法大展

2005年入展全国第五届书坛新人新作展

2007年获全国出版发行系统书画大赛书法类作品一等奖

2008年入展全国第二届草书大展、全国第二届隶书大展,并被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青年联合会授予首届山东省优秀青年艺术家荣誉称号

2009年作品入展山东省第五届书法大展并荣获日照文艺奖

2010年作品入选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展览

2011年作品入展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名家邀请展,被日照市授予日照书法十佳

2013年作品入展第六届山东省书法大展,同年11月由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办《文心墨语郑罡书法作品展览》在日照市博物馆成功举办

2014年入展山东省第六届书法大展

2015年被书法报评为书法百强

2016年至今先后三十余幅书法作品被保利、荣宝、香港中国书画艺术拍卖总公司成功拍卖,详情请登录雅昌艺术网。

上一篇: 女生小腿肌肉特别结实,怎样才能瘦小腿?

下一篇: 洪秀柱:面对挑战永不气馁,直到眼睛闭上为...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