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唐英的两尊瓷像为何都成了国宝,专家说:他将瓷器烧“活”了

时间:2019-11-02 11:08:5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唐英的两尊瓷像为何都成了国宝,专家说:他将瓷器烧“活”了

在我们的印象中,国宝都是独立存在的,一旦出现了复制品,国宝的地位就可能不保。可是您也许不知道,在天津博物馆和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同时存放着“同模样”国宝,它们几乎一模一样,一件为真品,另一件也是真品。令人奇怪的是,二者居然都成了国宝,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谈到清代时期的陶瓷技艺,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此人便是唐英。唐英字俊公,号沐斋居士,是清朝时期著名的陶瓷艺术家,在1728年时,他曾被调任为景德镇督陶官,在职30年间从未出错,先后为雍正与乾隆两位皇帝烧制御用瓷器。

唐英一生对于陶瓷烧制技法颇有研究,并且积极主张身体力行,因此积累了大量的制作陶瓷经验。在清朝初期,陶瓷官窑为巡抚郎廷极所督造,产出的陶瓷器物品相极佳,故此当时的官窑被称为“郎窑”。

在此之后,御用窑口也正式成立,年羹尧的哥哥年希尧接手管理,时人称之为“年窑”。直至唐英就职后,御用窑口才正式改名“唐窑”,由此可见,唐英在当时的陶瓷界已享誉盛名。除此之外,晚年的唐英也将自己的经验领悟著作成书,出版了陶瓷界著名的书籍《陶冶图说》,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唐英一生所造器物不多,其中大多数都是专门为皇帝制作的,无论是雍正皇帝还是乾隆皇帝,都对其制瓷能力赞许不已。著名文物鉴定专家耿宝昌,曾在自己的著作《明清瓷器鉴定》中附《乾隆朝唐英督陶纪略》内记载过一件事。

乾隆12年时,乾隆皇帝曾得一尊木雕观音像与善财、龙女二木像,随即嘱咐太监胡世杰交给唐英,命其将三尊木像制成瓷像,以求将其供奉于京城。

唐英用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才根据观音木像用白釉制成瓷像,后人也将其成为“清乾隆唐英敬制款白釉观音”。“白釉观音像”高19.5厘米,宽21厘米,厚13厘米,观音像呈半跏趺坐姿,头上戴风帽,黑发被束成高髻,观音眼帘微微下垂,身体比例匀称。观音胸前佩戴璎珞饰品,身上有交补襟披袈,可以看出为汉式装饰,观音背部有一竖式长方框,框内暗刻阴文篆书四字,为“唐英敬制”。

除此之外,在乾隆13年时,皇帝又亲自下旨,令唐英仿照“白釉观音”,再原样复制一套,以求在静宜园供奉,因而唐英所制的另一尊完全相同的“白釉观音”问世。

此时一个问题来了,“白釉观音”因何会成为国宝呢?在回答该问题之前,我们倒不如先看另一件宝物,它便是《汉宫春晓图》。《汉宫春晓图》被列为我国古代十大名画之一,是明代画家仇英的代表作品,更是后世文学大家竞相追捧之作。

《汉宫春晓图》之所以会成为国宝,最重要的还是它的神韵,其中描写了春风和煦时,宫中女子们尽显慵懒闲适之态,同时又将女子的柔和之美淋漓展现。正是《汉宫春晓图》中的人物神韵,让后世画家都望尘莫及,直叹自己的画作相比《汉宫春晓图》少了几分“灵动传神”。

我们回头再看“白釉观音”,该作品是唐英用一年半的时间精雕细琢而成,在反复的烧制下,唐英穷尽精力,将所有心血都浇灌其上,这两尊观音的精致,小编就不说了,

我们重点说神态:“白釉观音”二目低垂,神色凝重自若,给人一种慈祥肃穆之感。除此之外,“白釉观音”全身放松,右手自然垂于膝上,似乎是在冥思苦索,时刻怀着一颗普世济人之心,给人一种舒适恬静之感。

如果说句更通俗的话,唐英烧制的观音,才是真正的观音,他将观音给烧活了。观音是什么样子,有1000个人,就有1000种样子,但唐英烧制的观音,绝对是最像观音的样子。

唐英烧制的两尊“白釉观音”可谓是形神兼具,即使用科学仪器进行分析,也无法找到任何一处瑕疵。后世陶瓷名家也曾多次对其进行过仿制,然而中途都是以失败告终,无法烧制出如“白釉观音”般完美的瓷器。正是因为如此,两件“白釉观音”都被定义为国宝,一件陈列于天津博物馆,另一件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

用瓷器塑造观音像,不仅可以把佛家真谛完美诠释,同时也能展现古人高超的制瓷工艺,可谓是集各方大成之作,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上一篇: 原创中国高校经济学实力排名:北大、人大前...

下一篇: 为他们点赞!商丘这些校长、老师被省教育厅...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