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进军北美市场的移动电影院凭什么?

时间:2019-11-06 11:11:3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进军北美市场的移动电影院凭什么?

国产电影出海的根本并不是内容寻找渠道,而是内容“自建”渠道。

文/庞宏波

“移动出海”。

一直以来,如何帮助国产电影出海成为了一大难题。但是出海为什么难?始终是一个没有被解答的话题。

原以为是内容不行,但《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大热的爆款作品在国外的票房微乎其微;后来认为是渠道不行,但无论是华人影业、还是深耕于此的well go USA甚至是带有官方背景建立的普天平台,都无法对“出海”造成实质性改变。

每年的11月,在洛杉矶都会举办AFM。这相当于全世界电影的一个大型集市,而由美国鹰龙传媒公司主办的中美电影节已经举办了十四年。

在今年的中美电影节上,Smart Cinema USA为第十五届中美电影节线上展映单元设置线上展映专区。在专区内,观众可欣赏包括《催眠·裁决》、《鼠胆英雄》、《红星照耀中国》、《上海的女儿》等在内的15部优秀展映影片,这也意味着经过了试运营阶段后移动电影院将进入北美市场。

Smart Cinema USA是移动电影院的北美版,由移动电影院与北美最大亚洲电影发行商Well Go USA共同合作运营,通过4G/5G和云计算等最新技术第一时间为北美观众带来中国电影。

在这背后,可能已经不仅仅是如何帮助国产电影走出国门的问题。而是中国通过区块链和云服务的技术重塑了“电影+互联网”的新概念。

一年前,移动电影院在国内还被看作是破坏院线电影的“搅局者”。而随着国内2.0版本的发布,经过了试运营的海外版也随即上线。但作为一款“APP”,移动电影院又凭什么试图改变国产电影出海的现有格局呢?

1

出海为什么那么难?

劲没使对地方。

一直以来,出海为什么那么难成为了一个产业内似乎从来没有正确答案的“未解题”。内容不具备“全球视野”的确是内生问题,发行渠道不完善也的确是外部原因。

但真正无法改变的核心问题是放映端口的“未建立”。这个端口就是放映终端,而想要改变放映终端几乎是不可能的。

移动电影院的CEO高群耀在万达电影任职期间,曾经主管过AMC影院。对于国产电影在北美发行难的问题,高群耀显然具有更贴近实际的发言权。

高群耀认为中国电影“走出去”基本不可能实现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全球传统电影的发行网络被好莱坞所垄断。缺乏足够的商业利润空间,所以国产电影很难在北美找到合适的发行方。第二个是面对全球电影的直系竞争,国产电影即便找到发行方也没有排片优势。

曾经在主管AMC期间,高群耀曾经尝试在核心城市利用40块银幕专放中国电影,但“微量”排片无法解决实际的刚需。而在北美市场,非美电影的票房相加不到10%,中国电影在与欧洲电影的竞争中,似乎毫无优势。

所以,中国电影想要出海所面临的实际难题要远比看上去大的多。但如今,中国电影在出海上的实际需求也远比看上去大的多。

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国内市场高度集中化的市场特征决定了少数爆款成为了电影市场的“受益者”,这大大提升了电影的风险性。要知道面对长期增长趋于停滞的北美电影市场,类似于《复仇者联盟4》这样的超级大片,在北美市场和海外市场的票房占比能够达到3:7。但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最优质的《流浪地球》和《哪吒之魔童降世》基本上是99:1。可是,高度集中化的国内市场显然是一个长期趋势。

另外一个是“文化强国”战略决定了中国电影必须走出去。由于中国电影在海外竞争力薄弱,所以依附于此的发行公司长期无法盈利。很多深耕于此的公司长期需要官方补贴,甚至一些公司的建立有很明确的官方背景。但是解决了发行依然解决不了放映,影院生意本身的商业性决定了依靠官方扶持“出海”是不现实的。

相比之下,移动电影院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中间环节”,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触达受众。这从根本上也就解开了中国电影出海的“锁喉术”。

今年7月25日,Smart Cinema USA在北美试运营,首批上映了包括《阳台上》、《暴裂无声》等12部优秀国产电影。9月20日,建国70周年献礼影片、中国骄傲三部曲之一的《决胜时刻》在Smart Cinema USA同期上映,这是中国电影首次通过国内院线+海外线上平台的方式实现海内外同步上映。

目前,《银河补习班》、《我不是药神》、《逆流大叔》、《曹操与杨修》、《追龙II》等17部中国电影正在Smart Cinema USA平台上映。再加上中美国际电影节展映的15部影片,片单加起来共有30多部电影。

2

北美的机会在哪?

强大的华人市场。

中国电影进军任何一个海外市场,最大的发展优势其实就是数量庞大的华人市场。

据移动电影院CEO高群耀介绍,移动电影院成立的初衷其实就考虑到了“出海”。于是,在去年9月份就携手华为在西班牙和意大利进行了海外版的尝试。随后,今年成立了国际事业部,而移动电影院在海外运营上目前主要面向三个市场:北美、韩国、港澳台地区。

这三个地方实际上也是华人聚集密度最高的地方,因此在选择上占据了一定的人口红利。

其次,在最为重要的北美市场,其发展特性实际上更容易发挥移动电影院本身的个性。

如今,北美市场主要有两个特征。一个是极低的线上化率,基本上在30%上下。而国内的线上化率为85%以上,热门档期甚至可以更高。线上化率主要指的是在线购票和选座,如今在线票务平台重塑了国内的观影体验,但在北美市场却截然相反。

在这个特征的背后,是北美市场“办公和居住”分离的现实问题。想要打入北美市场,就不得不考虑这一点。但这一点,中国电影在传统行业里基本没办法解决。

其次,北美市场有着第二个特征:观影需求的“便捷性”。这两年无论是Netflix还是亚马逊、苹果,流媒体平台在北美迅速跑马圈地。除了自身内容优质外,其实也有流媒体本身的便捷优势。

从这一点来说,移动电影院想要打入北美市场有了一定的物理先机。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电影在出海上,两个市场对于内容需求截然不同。

在此前移动电影院海外版试运营阶段,发现并非在国内叫好叫座的电影能够引起北美市场的关注。相反,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电影反而“畅销”。

从成立运营到现在,移动电影院在国内也和大量的民族电影合作,在几部“爆款”上有着强烈的分众分区特性。北美市场对于民族电影的需求量高,某种程度上也更符合移动电影院在内容上的供应优势。

此外,除了民族电影之外,移动电影院在院线电影同步上也做出了努力,例如此次《催眠·裁决》就是在移动电影院同步上映。这部电影11月3日登陆移动电影院,早于11月7日在香港首映。此次《催眠·裁决》上线,分为国语和粤语两个版本。北美地区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粤语影迷群体,这一点也能满足不同影迷的需求。

3

为什么是移动电影院?

移动电影院实际上一直伴随着争议成长,尤其是在中国电影出海面临一片死寂的尴尬局面下,一款“APP”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

移动电影院本身的移动属性,其实不仅仅是将社交性观影发挥到了极致,更重要的是带来的产业便捷属性。

在最为关键的票房分账上,移动电影院国际版所采用的是“国内标准”。其实在北美电影市场,票房分账的比例并非是恒定的,例如迪士尼多部超级大片在票房分账上就存在调整空间。那么在中国电影出海上,移动电影院还是遵循了国内的标准。

而在定价方面,北美定价是4.99美元,在经过税率计算后折合人民币也和国内的票价完全一样。在最重要的“钱”上,中国电影“出海”完全一致的标准,某种程度上也就让片方在出海上摆脱了弱势地位。

其次,移动电影院作为一款“APP”,其通过区块链和云服务完成“连接”。片商可以实时看到票房数据和宣发数据,在调整的实时性和回款上相比传统电影产业要方便得多。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在出海上,往往很难开拓市场。原因在于自身的“高新技术”其实面临国外同类公司更长期的市场深耕,无论是技术优势还是市场优势,都不具备。

但在中国电影“出海”上,长期的产业缺失反而放大了移动电影院在技术领域上的优势。其自身的移动化、社交感都是在出海上更容易获得产业青睐的原因所在。

除了提供全球领先的移动端2K标准放映外,Smart Cinema USA还特别提供“解说服务”,通过与影片内容制作方、电影行业专家、跨文化交流专家学者等机构、个人深度合作,为部分上架影片推出针对性的解说,从而满足不同的观影需求。

例如,Smart Cinema USA特别推出由导演、编剧俞白眉和著名脱口秀演员黄西联袂解说的《银河补习班》解说版,来帮助北美观众了解更为丰富的影片背景。

其次,Smart Cinema USA是移动电影院和北美最大亚洲电影发行商Well Go USA公司合运营,所以在影片供应上由当地的运营商提出需求,而非根据自身积累的片单直接的供应。

这同样解决了中国电影出海上的一个“痛点”。

以往,中国电影“出海”往往是少数国内爆款的“尝试”,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国内电影在海外遇冷除了产业原因外,更多的还是“供需不对等”。

未来,中国电影出海的需求只增不减。尤其是国内电影市场进入到一个相对低幅增长阶段后,对于出海的需求显然更重要。而从移动电影院落地北美来看,可能中国电影出海还要回到最“初始”的问题上:“出”什么又“凭”什么?

上一篇: 《光荣时代》今晚收官这封”初代公安图鉴”...

下一篇: 2019年11月9日&10日托福...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