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真爱(姜宁沈沉澜)最新章节阅读-小说权臣真爱姜宁沈沉澜免费阅读
时间:2023-06-11 22:18:4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邹从儒点了点头。
随后就见徐星灵把手里的点心盒子递了上去,说:“先生,这是……”
可他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书院有规定,先生不可收学生礼,这些你是知道的。且回吧,过来问候了一句,便行了。”
说完,邹从儒就准备关门了。
徐星灵眼疾手快抵住了门,说:“先生且慢,这不是学生自己的礼,是帮别人带过来的……”
邹从儒道:“帮别的学生带的礼也不行。”
徐星灵:“……不是您的学生的礼。”
邹从儒:“?”
之后另一边,徐星灵把食盒送去颜良庭先生的屋舍时,果然是没见到人,过来开门的只是时常跟在颜先生身边服侍的人。
那人见他拿着礼,是看都没打开看过,直接就说颜先生不收礼。
先生在不在此处,也无可奉告,总之不会透露先生的行踪。
徐星灵好歹是解释了前因后果,那人见又是过年,犹豫之下才松口接了礼。
之后这食盒是直接被放置在一旁,机缘巧合之下才被打开。
……
且说颜良庭头一回在京城以外的地方过年,本来书院里学生云集的时候,还没感觉到萧索。
如今是过年了,学生一个个都放假回家了。
住在濂溪书院里,才觉得寂凉。
可这也正是他这些年刻意寻求的清净,便也没什么好说的。
于是闲来无聊,他背着手,就去了邹从儒的屋舍。
邹从儒如今是一大家子都搬来了昌平州,人丁兴旺,过年吵得耳朵疼,才上书院里避一避,等晚一些就会下去。
可没清净一会儿呢,颜良庭就上门了。
邹从儒只好是又亲自泡了壶新茶,给人供着喝。
颜良庭现在虽然不是太师了,但毕竟曾经做过太师,这显赫身份也是摆在这里的,大家都要敬着。
颜良庭看着邹从儒忙活,还笑:“不必伺候,这次让小的去做就行了,你且干你的事去吧。”
邹从儒心说,你这话要是真心的,那就不会不带随从上门。
这屋里只有他们两个人,还能指望谁呀?
不过,邹从儒泡完茶也没伺候他了,回了自己的书桌看书去,时不时拿起旁边碟子里的糕点吃一口,垫垫肚子。
本来看起来只是寻常的点心,可一入口,感觉就与常吃的那些不太一样。
这一碟小点心,颜良庭那桌上也有。
看书久了,喝了一肚子茶,于是也拿了旁边的点心来填填肚子。
同样是咬了一口,便觉得与曾经吃过的点心不大一样。
颜良庭以前久居京城,吃过的好点心,那是多了去了。
可这种点心,却是没见过。
于是便问:“邹老弟,你这点心可以啊,昌平州特产?在哪家铺子买的,回头我也买一些去。”
第162章 不好抢
邹从儒头也没抬,说:“不是买的,别人送的。”
颜良庭笑了一声,“濂溪书院不是不让先生收礼吗?”
邹从儒这才抬起头,说:“不是学生送的。”
他一愣,又想起什么,便说:“就是上次那个,你我帮着批阅了文章诗篇的书生,字写得挺好的那个,可能是看着后边的印章的,托人带了些点心送到书院来。怎么,你没有吗?”
同样都是帮人批阅了文章,没可能邹从儒收到了,你颜太师却没收到吧。
哦,有可能是人家压根就不知道你颜太师的名号。
想到这里,邹从儒就觉得有些好笑。
总算是有事情能让颜良庭吃瘪了。
谁知颜良庭沉默片刻,忽然伸手指了指,邹从儒放在窗边台上的食盒,道:“点心是不是用这个盒子装的?”
邹从儒一愣:“……是。”
邹从儒默不作声,继续低头看书去了。
半晌,还以为这件事过去了,那边颜良庭却忽然出声道:“不过,我还真挺想见见这小子什么模样,字是好字,文章观点却特立独行,不走寻常路,不知道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物。”
邹从儒闻言抬起头来,说:“颜先生一生见过的好学生多了去了,怎么刚巧这个人就入了你的眼?”
曾经是教辅过太子的人,天下聪明绝顶的才子见过的多了去了。
如今这一个秀才都还没考上的书生,能有什么宝贵之处,竟能让颜太师将此人记在心里。
颜良庭沉吟片刻,看向邹从儒的眼睛短暂地眯了眯,道:“恐怕不止是入了我的眼吧。”
邹从儒拿起杯子抿了一口茶,没接话。
那边颜良庭又道:“说来,邹先生门下,还没有入室弟子?”
入室弟子跟书院里平时上课教的普通弟子,可不一样。
通常能收进来当入室弟子的,都能得到先生的“真传”,是得意门生。
这种只有先生极为看得起的学生,才有这样的福分。
邹从儒没接这茬,反倒问:“颜先生倒是,入室弟子已经有不少了吧?”
这简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颜良庭的几个入室弟子,如今是个什么境况,大家都心知肚明。
果然,颜良庭惺惺然闭了嘴,没再问了。
此时距离颜良庭告辞已有几个时辰,邹从儒背着手,站在窗边,望着外面的一轮弯月。
想起那书生文章里写的字句。
“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
说的是,虽然为平民,但若信守承诺,跋涉千里去追随道义,为道义而死,则无需顾及俗世的看法。
他当时看了便觉得极为震动,那书生小小年纪,竟已有这样的感念和觉悟。
这是第一次为之震撼。
然而再往下看,便又见书生文章里,写满了对天下清明、开平盛世的展望,可见其抱负之深远——
“……如此,便能国泰民安、海晏河清。”
这些话,在如今书生的文章里也不少见,但只见空谈。
这些学生大多都未出去翻过跟头,总觉得自己将来必定能轻易扭转乾坤,看这些文章,就总觉得虚得很。
然而,那书生却仿佛早已明白要扭转如今浊世之艰辛,在文章里浅浅写下一句——
“虽千万人吾往矣!”
好一句“虽千万人吾往矣”,即使是面对千万人的阻止,也能勇往直前。
半晌,邹从儒转身低笑一声,学生虽好,但颜良庭已经注意到了,到时候怕是不好抢咯。
第163章 正学着呢
花田村四月份插完秧后,村里人闲下来,就开始问,姜家的沈书郞怎么不去参加科考?
要是确定参加的话,不是四月份就要去昌平州城里考试了吗?往年这会儿,不少童生早已经出发了。
怎么现在还见沈书郞待在村里。
沈沉澜哭笑不得,只能解释说,院试三年两考,往年考了,今年就不会考,只能等明年才能去考了。
哦,那明年四月份,就得去考试了。
这时间不足一年了,沈书郞可准备好了?
沈沉澜自然是谦虚说:“还不知道呢,得考过再说。”
这话村民们听了,可没品出什么谦不谦虚的,只觉得沈书郞这回可能也悬了。
要是能考过,谁还会说这样的话。
再说,能考过的,铁定像徐夫子家的儿子一样,去考一次就过了。
哪里还会考这么多次。
还有不少人从稻香村里听说,那沈书郞以前读书可不怎么样,还说因着读书这件事,把亲爹给惹毛了,从此断了他读书的银子,说是绝不让他再读了。
这件事半真半假的在村里传,有时候村民还会把听来的故事再延展一下,等沈沉澜听到的时候,就已经基本听不出原本是怎么样的了。
可他大约能猜出一些,能让沈大昌断了他读书银子的由头,可不就是学台大人给他发的那牌子的事么。
那牌子批责他不是读书的料。
这让沈大昌觉得面子都丢光了,后来又在曹香湘的怂恿之下,彻底断了银子。
不过后来这些事,沈沉澜也没去辩驳了,爱怎么传怎么传。
只是传言过后的几日,他在家里的粥、汤、菜里都见到了核桃。
他有些不明所以的看向林茹和姜宁。
林茹轻咳一声解释道:“过不久就要考试了,是得补补脑子。”
沈沉澜:“……”
行吧。
……
昭和镇,沈大昌租来的院子里,也在进行着相似的谈话。
沈大昌吃了几口菜,便问坐在一旁的儿子沈正业,道:“如今上私塾也上了一年多了,再过一年,明年四月,就要去考试了,可准备得如何了?”
沈正业有些心虚,他看了娘亲一眼,知道就算心虚,也不能表现出来,便说:“正学着呢,应当没什么问题。”
曹香湘也帮腔道:“可不是,正业白日里去私塾,晚上回来也点着灯看书,是半分也不敢懈怠。”
沈大昌点了点头,说:“家里特意为了你从村里搬来镇上,就为了能让你出人头地,你可不要辜负家人对你的期盼。”
沈正业讷讷道:“知道了。”
教育完了儿子,沈大昌又转过头来问曹香湘,“建弟如今也学得如何了?”
当初曹香湘费劲了心思,让他把她弟弟也送进私塾,说是给正业做个伴。
他是觉得读书这件事,若还要人作伴,那干脆别读了。
只是碍于曹香湘十分坚持,他才松动了。
说只供他上完今年。
明年四月份去考试,若是考不出个名堂来,那他左右是不费这银子了。
如今在镇上,是处处都要花销,他每天早出晚归的,就为了能熬出头来。
可如今年纪也上去了,总这么熬也不是个办法。
苦日子,也总得有个尽头吧。
第164章 不会这么巧吧?
曹香湘自然是答应着,说回头等阿建过来了,仔细问问他。
一开始她帮着弟弟劝男人送他去私塾读书,只是被弟弟说的那些话给拱火上头了。
现在回过头来仔细想想,弟弟那人她还不知道吗?
若真是个读书的料子,何必等到如今这岁数,还跟那些孩子一样,去上什么私塾。
私塾里都是些孩童,这么大个人挤过去也不嫌害臊。
更何况,上私塾可要不少钱,家里如今可都紧着开销,哪那么多钱给弟弟这样浪费。
等下回阿建来了,定要说说他的。
可没过两日,曹建真的来了,曹香湘问起这件事。
曹建就先一步问:“姐,你问问姐夫有银子没?”
曹香湘很警惕:“干什么?”
曹建就说:“私塾里的同学要办个读书会,大家吟诗作对,讨论学问的。”
曹香湘犹疑片刻,问:“要多少钱?”
“一两银子。”曹建说。
“一两?!”曹香湘惊了,“什么读书会要这么多银子,送你去私塾,一年才二两银子的束脩,你这读书会什么来头,竟要这么多。”
曹建便说:“姐还不知道吗,读书会就是文人雅士参加的聚会,趁机互相结交的,咱都是读书人,以后若考上进士了,要当官了,大家就都是同僚了,有关系,将来办事也容易,姐你说是不是?”
曹香湘这次本来是要和曹建说让他读完今年就完事儿的了。
可如今却反倒被他问着要钱了。
她肃着脸道:“怎么没听正业说起这个?他也是私塾里的,怎么没见他去参加呀?”
曹建就说:“正业才多大呀,十二岁的小孩,也就你们家宝贝他,早早给他娶了妻子,他如今还跟那些玩泥巴的孩子一样大呢,能结交什么同学,这读书会还要喝酒的呢,他懂什么呀。”
这说得曹香湘有些心动,只说:“你让我问问你姐夫,之后再和你说。”
“行,”曹建也不纠缠,说,“那这件事就拜托姐了。”
曹香湘不咸不淡的应了一声。
曹建说完正事,本来就要走了,忽然想起什么又折了回来。
说:“对了姐,你听说了吗,咱昭和的县令张大人,这几天升官了,私塾里的先生和同学都在说。”
曹香湘不懂这些,便道:“升便升吧,这与你又有什么关系。”
曹建说:“与我们是没什么关系,可我听说,这次张大人升官,是因为花田村里,一户姓姜的人家,琢磨出了肥料的方子,后来又带动了一整村的人都种出了许多粮食,因着这件事,府尊大人才擢升了张大人的品级。”
曹香湘本来听着觉得没什么,等后来听到姜家时,才精神为之一振,问:“哪个村,哪户人家?”
曹建知道,姐姐果然会对这件事感兴趣。
便嘿嘿笑了一声,道:“花田村,姜家。话说,姐夫那儿子,是不是就是入赘到那个地方?我听说还是一户姓姜的人家,你说……会不会这么巧?”
他记得,先前在书铺门口,见着那姓姜的娘子,长得可漂亮了。
那臭小子竟有这样的福分,入赘都能入赘得这么快活。
第165章 张大人的大恩人
这件事曹建一讲,曹香湘就记在了心里。
当天晚上吃饭时,曹香湘就把这件事和男人提了起来。
故意在儿子面前,说:“昌哥,我问你,你如今可还有与那位生的儿子来往没有?”
沈大昌看了儿子一眼,皱着眉看向曹香湘,不知道她怎么忽然在儿子面前提起这个。
正业有多不喜欢自己被提起私生子这件事,她又不是不知道。
把他大儿子拿出来说,不就是惹正业不高兴吗?
于是他扒了一口饭,头也没抬,道:“没有来往,既然他这么喜欢当人上门婿,打完了那么多板子,就当还清了这段父子情分,也不欠着他什么了,咱家搬来镇上一年,我一年都没见过他。”
撇得这么清,应该可以了吧。
沈大昌看了儿子一眼,果然看到沈正业似乎不经意间松了一口气。
可这话曹香湘却好像不怎么爱听,她说:“当初我让你早些跟江咏和离的时候,你可没那么听话,还偷偷摸摸给了她银子,现在你说没来往了,就真的没有来往了?”
沈大昌是不知道这女人又在发什么神经,明明以前和她在一起时,就因为她比江咏更加体贴,更能抚慰他作为男人的自尊,他才乐意和她待在一起的。
可现在真娶进门了,这女人不是整日为些鸡毛蒜皮的事和他计较,就是问他拿钱补贴她那个无底洞弟弟。
是连江咏半分的识大体也做不到。
如今他不是要回这个家睡觉,是宁愿整日待在外边不回来。
于是他放下筷子,语气稍重了些,道:“怎么,没来往你还不高兴了?当初江咏病了你又不是不知道,她平日里还要靠着药才能吊着性命,我不给钱,她平日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妇人,上哪讨钱抓药去。她左右也活不久了,我不过是让你等一等,等她熬不过了就把你娶进门,你不还连这几天也不愿意等。”
曹香湘撇起嘴,以前她要是那样呷醋,男人都是乐意哄着她的,如今只不过提了一两句,就不耐烦了。
她见男人好像真的火了,又挑着软的话说:“没怎么,你没来往便好,只是我今日听阿建说起一件事,便想问问你而已……”
说着,她便将曹建今日与她提起张大人官职晋升了品级的事和男人说了。
说完后,便见男人眉头皱了起来。
他自然知道儿子沈沉澜做上门婿是到了哪个村。
花田村和稻香村中间就隔着一个采花村,花田村里有几户姓姜的人家,他哪会不知道。
这肥料方子的出处,十有八九就是沈沉澜入赘的那户人家。
可现在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当初为了让曹香湘放心,是下了狠手打那几十个板子。
最后沈沉澜被抬走送去成亲的时候,看着几乎只剩半条命。
他还以为,那孩子从此活不成了。
也是现在才知道,他还活着。
曹香湘解释完了由头,才开始步入正题,道:“咱昭和的县令升了官儿,这是天大的喜事,你说姜家怎么可能稀里糊涂就琢磨出什么肥料方子了,莫不是这肥料方子就是沈沉澜琢磨出来的吧,要是我猜得没错的话,那沈沉澜就是张大人的大恩人了!”
第166章 大哥便大哥吧
沈大昌总算是咂摸出曹香湘的意思来了。
“你想我去求他?”他道。
曹香湘摆手,“什么求不求的,你们本来就是父子关系,血脉里的根源,是斩不断的,你要是有心要和他重归于好,他肯定顺着杆子就往上爬啊,到时候,你再让他去和张大人提几句,让张大人给咱们正业指条明路,帮衬着点,以后咱正业也算是官场上有人了。”
沈大昌深深皱着眉头,“人话鬼话都让你说了,当初你不是嫌他是江咏生的,又嫌养着费钱,后来他要做上门婿,你就让我干脆跟他一刀两断,一辈子再也不来往吗?怎么,现在又想着我们血脉相连,是斩不断的父子关系了?”
他真是被曹香湘给气笑了。
这父子关系轻易斩断了,又怎么能轻易续上?
真是妇人之见,心眼里只容得下这么丁点儿的东西。
“那你去不去?他现在可是张大人跟前的恩人,是大红人,人家张大人肯定得把他供着,他说的话,张大人总会碍于面子听上几分,我这不是为了咱们正业吗?将来正业有个好前途,不都要这样处处打点?”曹香湘说着,竟是有些哭腔了。
沈大昌深吸一口气,抬眸扫了沈正业一眼。
沈正业飞快地垂下眼眸,没说话。
沈大昌只好道:“再说吧,有机会再说。”
曹香湘也没咄咄逼人,男人只要听进去就行了。
这边吃完饭,沈正业就和他媳妇英娘回了房间。
英娘一边收拾,一边小声问:“正业,以前不是听你说,挺讨厌你那个……大哥呃那个臭娘儿们养的?”
沈正业不知道拿了本什么样的书,正看得津津有味,闻言也没恼英娘提那什么大哥。
以往英娘要是说那个人是他大哥,他指定跟她急。
可现在……大哥便大哥吧。
他说:“你没听我娘说吗?他与张大人关系好,以后我当官了,说不定能让张大人帮我在官场打好关系,他就现在还有这点用处吧。”
他小小年纪,只知道张大人在他们这个地方的官是最大的,只觉得肯定是大官。
但还不清楚,一个九品芝麻官,在官场上是多么渺小。
英娘没认过字,不知道书上写的什么,他见相公看得那么认真,就点点头,也不再打扰他了。
听说明年四月就要考试了,是得抓紧些。
……
五月份的时候,昌平州的田税官大人又来了。
瞧着花田村里各家各户都给田里上了肥料,差人把这些记录在册,又绕着田埂把那些茁壮的稻苗都仔细瞧了一遍,在花田村待了一周左右,就走了。
如此风调雨顺来到六月,眼见着稻子就要熟了,上次四月份来到花田村里的一大队人马,又回来了,瞧着人比那时候还稍多一些。
村里人听村长说,他们这回是要等着村里割完稻子才走了。
是要实打实盯着各家各户的稻子脱了粒,上了称,才放心。
村里人虽说有些胆战心惊,但也算是熟门熟路,见着这些人也不那么怕了。
第167章 徐星灵娶妻
在农忙前夕,村里又有一件大喜事,徐夫子家的儿子徐星灵要娶妻了。
这几个月,徐家老两口是为着这件事忙进忙出,但都乐呵呵的,家里办喜事,再累也值得。
这喜事热热闹闹办了一天,请了村里人去吃席,也算是在收割稻子前,先给肚子里上了一层油水。
等过两天下田里割稻子,也有力气些。
农假放一个月,徐星灵也能在家里住大半个月,等快要上学了,再从家里出发。
于是成了亲,也不着急,在家里先和妻子处一段时间再说。
这女子名叫陈碧莹,家里在靠近山的村落,那边靠山的人家,几乎都靠打猎为生。
不过近些年,与外边的村落来往也多了,也不都是只靠着山过活,偶尔也去外边几个村里换点别的来吃。
徐星灵觉得靠山那边,可能是人杰地灵,否则他妻子怎么这般合他心意。
不止模样长得直戳他的心窝子,平时处事也温柔恬静,是牢牢把他的心给抓住了。
随后就见徐星灵把手里的点心盒子递了上去,说:“先生,这是……”
可他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书院有规定,先生不可收学生礼,这些你是知道的。且回吧,过来问候了一句,便行了。”
说完,邹从儒就准备关门了。
徐星灵眼疾手快抵住了门,说:“先生且慢,这不是学生自己的礼,是帮别人带过来的……”
邹从儒道:“帮别的学生带的礼也不行。”
徐星灵:“……不是您的学生的礼。”
邹从儒:“?”
之后另一边,徐星灵把食盒送去颜良庭先生的屋舍时,果然是没见到人,过来开门的只是时常跟在颜先生身边服侍的人。
那人见他拿着礼,是看都没打开看过,直接就说颜先生不收礼。
先生在不在此处,也无可奉告,总之不会透露先生的行踪。
徐星灵好歹是解释了前因后果,那人见又是过年,犹豫之下才松口接了礼。
之后这食盒是直接被放置在一旁,机缘巧合之下才被打开。
……
且说颜良庭头一回在京城以外的地方过年,本来书院里学生云集的时候,还没感觉到萧索。
如今是过年了,学生一个个都放假回家了。
住在濂溪书院里,才觉得寂凉。
可这也正是他这些年刻意寻求的清净,便也没什么好说的。
于是闲来无聊,他背着手,就去了邹从儒的屋舍。
邹从儒如今是一大家子都搬来了昌平州,人丁兴旺,过年吵得耳朵疼,才上书院里避一避,等晚一些就会下去。
可没清净一会儿呢,颜良庭就上门了。
邹从儒只好是又亲自泡了壶新茶,给人供着喝。
颜良庭现在虽然不是太师了,但毕竟曾经做过太师,这显赫身份也是摆在这里的,大家都要敬着。
颜良庭看着邹从儒忙活,还笑:“不必伺候,这次让小的去做就行了,你且干你的事去吧。”
邹从儒心说,你这话要是真心的,那就不会不带随从上门。
这屋里只有他们两个人,还能指望谁呀?
不过,邹从儒泡完茶也没伺候他了,回了自己的书桌看书去,时不时拿起旁边碟子里的糕点吃一口,垫垫肚子。
本来看起来只是寻常的点心,可一入口,感觉就与常吃的那些不太一样。
这一碟小点心,颜良庭那桌上也有。
看书久了,喝了一肚子茶,于是也拿了旁边的点心来填填肚子。
同样是咬了一口,便觉得与曾经吃过的点心不大一样。
颜良庭以前久居京城,吃过的好点心,那是多了去了。
可这种点心,却是没见过。
于是便问:“邹老弟,你这点心可以啊,昌平州特产?在哪家铺子买的,回头我也买一些去。”
第162章 不好抢
邹从儒头也没抬,说:“不是买的,别人送的。”
颜良庭笑了一声,“濂溪书院不是不让先生收礼吗?”
邹从儒这才抬起头,说:“不是学生送的。”
他一愣,又想起什么,便说:“就是上次那个,你我帮着批阅了文章诗篇的书生,字写得挺好的那个,可能是看着后边的印章的,托人带了些点心送到书院来。怎么,你没有吗?”
同样都是帮人批阅了文章,没可能邹从儒收到了,你颜太师却没收到吧。
哦,有可能是人家压根就不知道你颜太师的名号。
想到这里,邹从儒就觉得有些好笑。
总算是有事情能让颜良庭吃瘪了。
谁知颜良庭沉默片刻,忽然伸手指了指,邹从儒放在窗边台上的食盒,道:“点心是不是用这个盒子装的?”
邹从儒一愣:“……是。”
颜良庭笑眯眯道:“那我也收到了,被下人丢在了一边,正巧我眼尖看见了,还以为又是什么人送的呢,回去正好找出来。”
让颜良庭吃瘪失败。
邹从儒默不作声,继续低头看书去了。
半晌,还以为这件事过去了,那边颜良庭却忽然出声道:“不过,我还真挺想见见这小子什么模样,字是好字,文章观点却特立独行,不走寻常路,不知道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物。”
邹从儒闻言抬起头来,说:“颜先生一生见过的好学生多了去了,怎么刚巧这个人就入了你的眼?”
曾经是教辅过太子的人,天下聪明绝顶的才子见过的多了去了。
如今这一个秀才都还没考上的书生,能有什么宝贵之处,竟能让颜太师将此人记在心里。
颜良庭沉吟片刻,看向邹从儒的眼睛短暂地眯了眯,道:“恐怕不止是入了我的眼吧。”
邹从儒拿起杯子抿了一口茶,没接话。
那边颜良庭又道:“说来,邹先生门下,还没有入室弟子?”
入室弟子跟书院里平时上课教的普通弟子,可不一样。
通常能收进来当入室弟子的,都能得到先生的“真传”,是得意门生。
这种只有先生极为看得起的学生,才有这样的福分。
邹从儒没接这茬,反倒问:“颜先生倒是,入室弟子已经有不少了吧?”
这简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颜良庭的几个入室弟子,如今是个什么境况,大家都心知肚明。
果然,颜良庭惺惺然闭了嘴,没再问了。
此时距离颜良庭告辞已有几个时辰,邹从儒背着手,站在窗边,望着外面的一轮弯月。
想起那书生文章里写的字句。
“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
说的是,虽然为平民,但若信守承诺,跋涉千里去追随道义,为道义而死,则无需顾及俗世的看法。
他当时看了便觉得极为震动,那书生小小年纪,竟已有这样的感念和觉悟。
这是第一次为之震撼。
然而再往下看,便又见书生文章里,写满了对天下清明、开平盛世的展望,可见其抱负之深远——
“……如此,便能国泰民安、海晏河清。”
这些话,在如今书生的文章里也不少见,但只见空谈。
这些学生大多都未出去翻过跟头,总觉得自己将来必定能轻易扭转乾坤,看这些文章,就总觉得虚得很。
然而,那书生却仿佛早已明白要扭转如今浊世之艰辛,在文章里浅浅写下一句——
“虽千万人吾往矣!”
好一句“虽千万人吾往矣”,即使是面对千万人的阻止,也能勇往直前。
半晌,邹从儒转身低笑一声,学生虽好,但颜良庭已经注意到了,到时候怕是不好抢咯。
第163章 正学着呢
花田村四月份插完秧后,村里人闲下来,就开始问,姜家的沈书郞怎么不去参加科考?
要是确定参加的话,不是四月份就要去昌平州城里考试了吗?往年这会儿,不少童生早已经出发了。
怎么现在还见沈书郞待在村里。
沈沉澜哭笑不得,只能解释说,院试三年两考,往年考了,今年就不会考,只能等明年才能去考了。
哦,那明年四月份,就得去考试了。
这时间不足一年了,沈书郞可准备好了?
沈沉澜自然是谦虚说:“还不知道呢,得考过再说。”
这话村民们听了,可没品出什么谦不谦虚的,只觉得沈书郞这回可能也悬了。
要是能考过,谁还会说这样的话。
再说,能考过的,铁定像徐夫子家的儿子一样,去考一次就过了。
哪里还会考这么多次。
还有不少人从稻香村里听说,那沈书郞以前读书可不怎么样,还说因着读书这件事,把亲爹给惹毛了,从此断了他读书的银子,说是绝不让他再读了。
这件事半真半假的在村里传,有时候村民还会把听来的故事再延展一下,等沈沉澜听到的时候,就已经基本听不出原本是怎么样的了。
可他大约能猜出一些,能让沈大昌断了他读书银子的由头,可不就是学台大人给他发的那牌子的事么。
那牌子批责他不是读书的料。
这让沈大昌觉得面子都丢光了,后来又在曹香湘的怂恿之下,彻底断了银子。
不过后来这些事,沈沉澜也没去辩驳了,爱怎么传怎么传。
只是传言过后的几日,他在家里的粥、汤、菜里都见到了核桃。
他有些不明所以的看向林茹和姜宁。
林茹轻咳一声解释道:“过不久就要考试了,是得补补脑子。”
沈沉澜:“……”
行吧。
……
昭和镇,沈大昌租来的院子里,也在进行着相似的谈话。
沈大昌吃了几口菜,便问坐在一旁的儿子沈正业,道:“如今上私塾也上了一年多了,再过一年,明年四月,就要去考试了,可准备得如何了?”
沈正业有些心虚,他看了娘亲一眼,知道就算心虚,也不能表现出来,便说:“正学着呢,应当没什么问题。”
曹香湘也帮腔道:“可不是,正业白日里去私塾,晚上回来也点着灯看书,是半分也不敢懈怠。”
沈大昌点了点头,说:“家里特意为了你从村里搬来镇上,就为了能让你出人头地,你可不要辜负家人对你的期盼。”
沈正业讷讷道:“知道了。”
教育完了儿子,沈大昌又转过头来问曹香湘,“建弟如今也学得如何了?”
当初曹香湘费劲了心思,让他把她弟弟也送进私塾,说是给正业做个伴。
他是觉得读书这件事,若还要人作伴,那干脆别读了。
只是碍于曹香湘十分坚持,他才松动了。
说只供他上完今年。
明年四月份去考试,若是考不出个名堂来,那他左右是不费这银子了。
如今在镇上,是处处都要花销,他每天早出晚归的,就为了能熬出头来。
可如今年纪也上去了,总这么熬也不是个办法。
苦日子,也总得有个尽头吧。
第164章 不会这么巧吧?
曹香湘自然是答应着,说回头等阿建过来了,仔细问问他。
一开始她帮着弟弟劝男人送他去私塾读书,只是被弟弟说的那些话给拱火上头了。
现在回过头来仔细想想,弟弟那人她还不知道吗?
若真是个读书的料子,何必等到如今这岁数,还跟那些孩子一样,去上什么私塾。
私塾里都是些孩童,这么大个人挤过去也不嫌害臊。
更何况,上私塾可要不少钱,家里如今可都紧着开销,哪那么多钱给弟弟这样浪费。
等下回阿建来了,定要说说他的。
可没过两日,曹建真的来了,曹香湘问起这件事。
曹建就先一步问:“姐,你问问姐夫有银子没?”
曹香湘很警惕:“干什么?”
曹建就说:“私塾里的同学要办个读书会,大家吟诗作对,讨论学问的。”
曹香湘犹疑片刻,问:“要多少钱?”
“一两银子。”曹建说。
“一两?!”曹香湘惊了,“什么读书会要这么多银子,送你去私塾,一年才二两银子的束脩,你这读书会什么来头,竟要这么多。”
曹建便说:“姐还不知道吗,读书会就是文人雅士参加的聚会,趁机互相结交的,咱都是读书人,以后若考上进士了,要当官了,大家就都是同僚了,有关系,将来办事也容易,姐你说是不是?”
曹香湘这次本来是要和曹建说让他读完今年就完事儿的了。
可如今却反倒被他问着要钱了。
她肃着脸道:“怎么没听正业说起这个?他也是私塾里的,怎么没见他去参加呀?”
曹建就说:“正业才多大呀,十二岁的小孩,也就你们家宝贝他,早早给他娶了妻子,他如今还跟那些玩泥巴的孩子一样大呢,能结交什么同学,这读书会还要喝酒的呢,他懂什么呀。”
这说得曹香湘有些心动,只说:“你让我问问你姐夫,之后再和你说。”
“行,”曹建也不纠缠,说,“那这件事就拜托姐了。”
曹香湘不咸不淡的应了一声。
曹建说完正事,本来就要走了,忽然想起什么又折了回来。
说:“对了姐,你听说了吗,咱昭和的县令张大人,这几天升官了,私塾里的先生和同学都在说。”
曹香湘不懂这些,便道:“升便升吧,这与你又有什么关系。”
曹建说:“与我们是没什么关系,可我听说,这次张大人升官,是因为花田村里,一户姓姜的人家,琢磨出了肥料的方子,后来又带动了一整村的人都种出了许多粮食,因着这件事,府尊大人才擢升了张大人的品级。”
曹香湘本来听着觉得没什么,等后来听到姜家时,才精神为之一振,问:“哪个村,哪户人家?”
曹建知道,姐姐果然会对这件事感兴趣。
便嘿嘿笑了一声,道:“花田村,姜家。话说,姐夫那儿子,是不是就是入赘到那个地方?我听说还是一户姓姜的人家,你说……会不会这么巧?”
他记得,先前在书铺门口,见着那姓姜的娘子,长得可漂亮了。
那臭小子竟有这样的福分,入赘都能入赘得这么快活。
第165章 张大人的大恩人
这件事曹建一讲,曹香湘就记在了心里。
当天晚上吃饭时,曹香湘就把这件事和男人提了起来。
故意在儿子面前,说:“昌哥,我问你,你如今可还有与那位生的儿子来往没有?”
沈大昌看了儿子一眼,皱着眉看向曹香湘,不知道她怎么忽然在儿子面前提起这个。
正业有多不喜欢自己被提起私生子这件事,她又不是不知道。
把他大儿子拿出来说,不就是惹正业不高兴吗?
于是他扒了一口饭,头也没抬,道:“没有来往,既然他这么喜欢当人上门婿,打完了那么多板子,就当还清了这段父子情分,也不欠着他什么了,咱家搬来镇上一年,我一年都没见过他。”
撇得这么清,应该可以了吧。
沈大昌看了儿子一眼,果然看到沈正业似乎不经意间松了一口气。
可这话曹香湘却好像不怎么爱听,她说:“当初我让你早些跟江咏和离的时候,你可没那么听话,还偷偷摸摸给了她银子,现在你说没来往了,就真的没有来往了?”
沈大昌是不知道这女人又在发什么神经,明明以前和她在一起时,就因为她比江咏更加体贴,更能抚慰他作为男人的自尊,他才乐意和她待在一起的。
可现在真娶进门了,这女人不是整日为些鸡毛蒜皮的事和他计较,就是问他拿钱补贴她那个无底洞弟弟。
是连江咏半分的识大体也做不到。
如今他不是要回这个家睡觉,是宁愿整日待在外边不回来。
于是他放下筷子,语气稍重了些,道:“怎么,没来往你还不高兴了?当初江咏病了你又不是不知道,她平日里还要靠着药才能吊着性命,我不给钱,她平日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妇人,上哪讨钱抓药去。她左右也活不久了,我不过是让你等一等,等她熬不过了就把你娶进门,你不还连这几天也不愿意等。”
曹香湘撇起嘴,以前她要是那样呷醋,男人都是乐意哄着她的,如今只不过提了一两句,就不耐烦了。
她见男人好像真的火了,又挑着软的话说:“没怎么,你没来往便好,只是我今日听阿建说起一件事,便想问问你而已……”
说着,她便将曹建今日与她提起张大人官职晋升了品级的事和男人说了。
说完后,便见男人眉头皱了起来。
他自然知道儿子沈沉澜做上门婿是到了哪个村。
花田村和稻香村中间就隔着一个采花村,花田村里有几户姓姜的人家,他哪会不知道。
这肥料方子的出处,十有八九就是沈沉澜入赘的那户人家。
可现在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当初为了让曹香湘放心,是下了狠手打那几十个板子。
最后沈沉澜被抬走送去成亲的时候,看着几乎只剩半条命。
他还以为,那孩子从此活不成了。
也是现在才知道,他还活着。
曹香湘解释完了由头,才开始步入正题,道:“咱昭和的县令升了官儿,这是天大的喜事,你说姜家怎么可能稀里糊涂就琢磨出什么肥料方子了,莫不是这肥料方子就是沈沉澜琢磨出来的吧,要是我猜得没错的话,那沈沉澜就是张大人的大恩人了!”
第166章 大哥便大哥吧
沈大昌总算是咂摸出曹香湘的意思来了。
“你想我去求他?”他道。
曹香湘摆手,“什么求不求的,你们本来就是父子关系,血脉里的根源,是斩不断的,你要是有心要和他重归于好,他肯定顺着杆子就往上爬啊,到时候,你再让他去和张大人提几句,让张大人给咱们正业指条明路,帮衬着点,以后咱正业也算是官场上有人了。”
沈大昌深深皱着眉头,“人话鬼话都让你说了,当初你不是嫌他是江咏生的,又嫌养着费钱,后来他要做上门婿,你就让我干脆跟他一刀两断,一辈子再也不来往吗?怎么,现在又想着我们血脉相连,是斩不断的父子关系了?”
他真是被曹香湘给气笑了。
这父子关系轻易斩断了,又怎么能轻易续上?
真是妇人之见,心眼里只容得下这么丁点儿的东西。
“那你去不去?他现在可是张大人跟前的恩人,是大红人,人家张大人肯定得把他供着,他说的话,张大人总会碍于面子听上几分,我这不是为了咱们正业吗?将来正业有个好前途,不都要这样处处打点?”曹香湘说着,竟是有些哭腔了。
沈大昌深吸一口气,抬眸扫了沈正业一眼。
沈正业飞快地垂下眼眸,没说话。
沈大昌只好道:“再说吧,有机会再说。”
曹香湘也没咄咄逼人,男人只要听进去就行了。
这边吃完饭,沈正业就和他媳妇英娘回了房间。
英娘一边收拾,一边小声问:“正业,以前不是听你说,挺讨厌你那个……大哥呃那个臭娘儿们养的?”
沈正业不知道拿了本什么样的书,正看得津津有味,闻言也没恼英娘提那什么大哥。
以往英娘要是说那个人是他大哥,他指定跟她急。
可现在……大哥便大哥吧。
他说:“你没听我娘说吗?他与张大人关系好,以后我当官了,说不定能让张大人帮我在官场打好关系,他就现在还有这点用处吧。”
他小小年纪,只知道张大人在他们这个地方的官是最大的,只觉得肯定是大官。
但还不清楚,一个九品芝麻官,在官场上是多么渺小。
英娘没认过字,不知道书上写的什么,他见相公看得那么认真,就点点头,也不再打扰他了。
听说明年四月就要考试了,是得抓紧些。
……
五月份的时候,昌平州的田税官大人又来了。
瞧着花田村里各家各户都给田里上了肥料,差人把这些记录在册,又绕着田埂把那些茁壮的稻苗都仔细瞧了一遍,在花田村待了一周左右,就走了。
如此风调雨顺来到六月,眼见着稻子就要熟了,上次四月份来到花田村里的一大队人马,又回来了,瞧着人比那时候还稍多一些。
村里人听村长说,他们这回是要等着村里割完稻子才走了。
是要实打实盯着各家各户的稻子脱了粒,上了称,才放心。
村里人虽说有些胆战心惊,但也算是熟门熟路,见着这些人也不那么怕了。
第167章 徐星灵娶妻
在农忙前夕,村里又有一件大喜事,徐夫子家的儿子徐星灵要娶妻了。
这几个月,徐家老两口是为着这件事忙进忙出,但都乐呵呵的,家里办喜事,再累也值得。
这喜事热热闹闹办了一天,请了村里人去吃席,也算是在收割稻子前,先给肚子里上了一层油水。
等过两天下田里割稻子,也有力气些。
农假放一个月,徐星灵也能在家里住大半个月,等快要上学了,再从家里出发。
于是成了亲,也不着急,在家里先和妻子处一段时间再说。
这女子名叫陈碧莹,家里在靠近山的村落,那边靠山的人家,几乎都靠打猎为生。
不过近些年,与外边的村落来往也多了,也不都是只靠着山过活,偶尔也去外边几个村里换点别的来吃。
徐星灵觉得靠山那边,可能是人杰地灵,否则他妻子怎么这般合他心意。
不止模样长得直戳他的心窝子,平时处事也温柔恬静,是牢牢把他的心给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