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 2021-04-29)

时间:2021-06-09 22:52:3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至2020年,我国连续4年无本土原发疟疾病例报告,本市连续11年无本地原发疟疾病例报告。

  2021年4月26日是第14个“全国疟疾日”,今年的主题是“防止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旨在强调我国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后,全社会仍要继续努力,推动落实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策略措施,继续维持消除疟疾状态,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什么是疟疾?

  疟疾是通过按蚊叮咬或输入带有疟原虫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

  可感染人体的5种疟原虫: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诺氏疟原虫。其中恶性疟原虫易引起重症疟疾,若治疗不当,可导致死亡。

  按蚊是传播疟疾的唯一媒介,我国较重要的4种传疟媒介: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上海仅存在中华按蚊,是间日疟的主要传播媒介。

  疟疾的主要症状

  人体感染疟疾后主要表现为周期性发冷、发热和出汗等临床症状。发作时可伴有头痛,体温可达40℃以上,出汗后体温恢复正常。因高热同时伴有反复的寒战,全身发抖,故有“打摆子”的俗称。发作多见于午后和傍晚,通常历时6-10小时,有的隔1至2天反复发作,又称间日疟,三日疟。多次发作后症状逐渐减轻变得不典型,仅有发热、头痛、乏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往往容易被误诊。

  疟疾的预防

  疟疾的预防,和其他流行病相同,主要在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控制传染源

  疟疾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只要病人积极配合,做到早就诊、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早康复,否则容易造成病情延误,导致重症和死亡情况的发生。

  如曾经有疟疾流行区旅居史或疟疾史、输血史,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并将有关情况主动告知医生,并遵从医嘱全程足量服药。

  对于间日疟和卵形疟病人,在临床治愈后,应在第二年3-4月份进行抗复发治疗,以彻底杀灭肝内期疟原虫休眠子,防止复发。

  医生在接诊发热病人时,主动询问流行病学史、疟疾既往史、输血史等,对于发热伴有近2年内疟疾流行国家或地区旅居史,或近2周内有输血史,或有既往疟疾发病史,或发热原因不明的病人,进行疟原虫实验室检查。在治疗疟疾病人时,要根据病人感染的疟原虫虫种和病人实际情况正确选用抗疟药物,全程足量规范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防治蚊虫叮咬

  做好自我防护,不被蚊虫叮咬是预防疟疾感染的关键。前往疟疾流行区的人员一定要采取措施防止蚊虫叮咬,应尽量避免蚊虫活动高峰期(黄昏和夜晚)到野外活动,必须户外作业时要穿长袖长裤,皮肤暴露部位应涂抹防蚊剂。睡觉时尽量使用蚊帐,或安装纱门纱窗,或使用蚊香或杀虫剂进行防蚊灭蚊,减少蚊虫叮咬机会。

  保护易感人群

  迄今为止尚无可以大规模推广使用的疟疾疫苗。目前研制的RTS,S/AS01 (RTS,S),其作用对象是恶性疟原虫,是唯一一种对幼儿带来部分保护的疟疾疫苗。目前该疫苗仅在非洲部分试点国家分阶段引入使用。

  夏季来临,提醒市民朋友们谨防蚊虫叮咬,拒绝蚊虫的“红包”,降低被传染疾病的危险。

  摘自上海疾控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http://wsjkw.sh.gov.cn/crbfz/20210429/5ad39b5c06fa436a9824ebe9a3840b8d.html

上一篇: 宝宝得了手足口,家庭消毒怎么做? ( 2...

下一篇: 这个会“伪装”的肿瘤易被误诊 ( 202...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