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对于人类健康的贡献

时间:2019-09-23 10:54:5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在历史进程中,为了保护自身健康,人类一直在寻求摆脱各种瘟疫的方法。直到近一百多年来,传染病的各种病原体被逐步确认以后,对传染病的控制才逐步被规范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部分,而接种疫苗,正是保护易感人群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

       目前人类有文字记录的预防接种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我国宋真宗时期即有人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1742年刊印的《医宗金鉴》中详细记录了我国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的方法。17世纪,这一方法先后传入俄国、朝鲜、日本、土耳其、英国等,使人痘苗预防天花的方法得以推广和验证。1798年,英国Jenner医生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上,将牛痘接种于人体预防天花。牛痘苗弥补了人痘苗的不足,并可人工制备,这成为现代疫苗的开始。19世纪末,随着传染病病原体分离技术的发明,霍乱、伤寒、鼠疫等疫苗相继问世,并在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士兵中普遍使用。

        20世纪是科技快速发展的一个世纪,与疫苗相关的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突飞猛进,疫苗的发展也硕果累累,陆续有卡介苗、百白破等几十种疫苗上市使用。进入21世纪,疫苗的发展前景依然光明,已经有7价肺炎结合疫苗等多种多糖-蛋白结合疫苗、HPV疫苗、H1N1流感疫苗等新型疫苗获得批准。

       相对于悠久的接种历史,我国的疫苗发展主要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北京、上海、武汉、长春、兰州、成都六个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昆明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成立后,生产和研制出了大量传染病预防控制急需的疫苗。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疫苗生产企业不断增加,目前约有40多家疫苗生产企业,每年生产百白破、乙肝等60多种疫苗,每年批签发上市疫苗数在7亿人份左右。2011年,中国疫苗监管体系正式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评估,为中国疫苗走向世界打开了大门。2013 年,随着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的乙脑减毒活疫苗通过WHO预认证,我国的疫苗也开始出口海外,走向世界。

疫苗对人类健康的贡献

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传染病特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所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无论是从全球范围还是从一个国家范围内讲,传染病都是直接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疾病类型。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仅感染性痢疾、艾滋病、疟疾、麻疹、肺炎、结核这6种主要的传染病的临床病例每年就近60亿人次,年死亡人数达1200多万。我国人口众多,也是传染病流行的重灾区,截至2017年9月底,我国报告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74.7万例;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有结核病患者500万人,每年有15万人因患结核病而死亡;我国乙肝病毒的携带人数在1亿人以上。除了上述严重传染病,其他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各种慢性病毒性肝炎等,尽管较少引起突发性的大流行,但对健康的持续性危害也不容忽视。

       迄今为止,接种疫苗是保护易感人群、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众所周知,疫苗的使用使人类得以在全球范围内消灭了传染性极强的天花,控制了白喉、百日咳、脊髓灰质炎、麻疹等,同时也显著降低了传染病的死亡率。无论国内国外,疫苗接种项目对整个国家的传染病防控都是非常有效的。

       以美国为例,1993 年美国创立了儿童免疫规划项目(VFC),并于1994年开始实施。VFC的目标是确保所有儿童不会因无钱购买疫苗而感染疫苗可预防的疾病。根据接种数据,1994-2013年,VFC实施的20年中,美国多数儿童疫苗的接种率≥90%。通过模型预测,出生的儿童中,预防接种减少了3.22亿例发病、2100万例住院、73.2万例死亡。不同疾病减少的发病数也不同,最少的是破伤风,仅3000例;最多的是麻疹,超过700万例。不同疾病在减少的住院病例数和死亡数中,最高的是麻疹,减少了890万住院病例;最低的是白喉,减少了50.7万例死亡。由此,节约了2950亿美元的直接成本和1.38万亿美元的社会成本。

       我国自1978 年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来,脊髓灰质炎、卡介苗、百白破、麻疹疫苗的接种率不断上升,1988、1990、1995年先后实现了以省、县、乡为单位儿童疫苗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据估算,1978~2007年通过普及儿童免疫接种,减少脊髓灰质炎、结核、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等疾病发病3亿多人,减少死亡400万人。2000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我国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后,全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 年的9.75% 降至2006年的7.18%,1~4 岁儿童降到1%以下。目前,我国麻疹、百日咳、甲肝等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发病人数降至历史最低水平。2009年,全国麻疹报告发病率下降到3.95/10万,2012年再次下降到0.46/10万,为历史最低水平,目前总体发病趋势处于较低水平。

       由此可见,预防接种在控制传染病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评估认为,预防接种的成效是20世纪的十大公共卫生成就之一。

接种疫苗对预防微生物感染相关肿瘤有积极作用

       对于一些已经证明与微生物感染有密切关系的恶性肿瘤,如HPV感染导致的宫颈癌、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胃癌、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肝癌等,就可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2006年,首个HPV疫苗的上市,为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带来了希望。在欧美,宫颈癌的发病率自2009年开始逐渐降低,研究者认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对常见的高风险HPV类型进行预防性疫苗接种。许多专家认为,如果大规模接种疫苗,20年后宫颈癌的发病率将下降50%以上。我国推广乙肝疫苗接种虽然是基于婴幼儿抗HBV感染的目的,但也是降低农村肝癌疾病负担的重要措施。国际首个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已经在我国获得新药证书,有望在控制胃癌的发病率方面发挥作用。

与人类健康相关疫苗的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用疫苗的种类和功效也不断发展进步。疫苗不仅为传染病提供传统的预防功能,新型疫苗的开发也在为一些医学疑难杂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治疗性疫苗的开发和应用

       治疗性疫苗是一类用于治疗疾病而非预防疾病,通过打破慢性感染者体内免疫耐受,重建或增强免疫应答的新型疫苗,主要用于治疗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的疾病,如肿瘤、自身免疫病、慢性感染、移植排斥、超敏反应等。近年来,治疗性疫苗的研制在艾滋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肿瘤、自身免疫病等多种疾病领域均取得了较大进展,几十种治疗性疫苗正在进行临床研究,个别已经在一些国家批准上市,相信不远的将来,这类疫苗将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开辟新天地。

传统疫苗的更新换代

       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有些在安全性、有效性上不尽如人意的传统疫苗还需要以更安全、更有效的疫苗来替代;一些只限于儿童或者特定人群的疫苗还需要以新疫苗来扩大保护范围,提供更广谱的免疫保护。

预防各种新发传染病

       近几十年来,艾滋病、丙肝、SARS、人禽流感、埃博拉、MERS 病毒感染等新发传染病不断威胁人类健康,研制出新的疫苗来保护易感人群,也是疫苗研发人员不断追求的目标。

防御生物恐怖袭击

       对生物恐怖的防御工作也是许多国家需要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普及,使得恐怖分子也能比较容易地获得毒力和传播性都较强的生物制剂。对此,我们应该有足够的重视,开展相应的研究并储备必要的疫苗。

        由此可见,疫苗的研制和使用为维护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继续为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延长人类寿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编自:王斌,曾明.疫苗对于人类健康的贡献.[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8.8(175):74-77】

上一篇: 让群众用放心药 放心地用药

下一篇: 药品GMP、GSP认证不取消了?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