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周医事∣2021年“国考”中医类综合医院排行榜;护士处方权在华西医院落地

时间:2022-10-13 15:50:5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医疗政策和医疗资讯

1.2021年“国考”中医类综合医院排行榜

9月3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成绩。此次考核覆盖全国所有三级中医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

国家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是国家开展的权威考核,被业内人士称为“国考”,考核指标体系由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等四个方面67个指标(其中国家监测指标34个)构成,是建设高水平医院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检验和评价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效的重要手段,全国“一把”尺子衡量考核,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

 

来源:医改界

2. 护士处方权在华西医院落地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通过了关于开展医护协议处方试点工作的决议,这意味着护士处方权在该院落地。此前,深圳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赋予护士处方权,但尚未在医院实施层面落地。华西医院则在实施层面将护士处方权落地了。

 

处方权是指具有开具处方药品的权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处方管理办法》规定,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但护士没有被赋予处方权。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护士没有处方权,一些处方问题困扰着医护人员和患者。例如一些护士承担着患者全程管理的工作,在患者面临影像学检查、药物调整等需求时,由于护士不具备处方权,只能将患者转诊至其他医生处就诊、开具处方。

 

这个过程会影响患者诊疗的及时性,比如可能因为医生没坐诊无法开具处方,导致患者不能按时完成检查,也降低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为此,华西医院基于高级实践护士(advanced practice nurse,APN)项目,率先对护士处方权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展开了探索。

 

APN是护士队伍中具备深厚的专科知识、复杂问题的决策能力及扩展临床实践才能的群体。华西医院护理部认为,他们发挥着保障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是授予护士处方权的最佳人选。

 

华西医院副院长吴泓称,护士处方权不仅是给护士“权”,背后更多的是“责”,“这将打破医院传统管理观念,做起来并不是一件易事。

来源:中国青年报

3. 天津大学团队研发“胶囊医生” 有望代替肠镜检查

日前,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宋智斌团队提出胶囊机器人活检采样新策略。他们研发的新型活检胶囊机器人能够高速切割结肠内可疑病变组织,避免现有活检方式存在的组织撕裂等问题。相关成果已发表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机器人和仿生系统》。

 

在人体消化道疾病中,结直肠癌是一个直接威胁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结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诊断的“金标准”,它可以让医生直观地看到结直肠里的病灶,并取活检获得病理诊断。传统结肠镜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感,胶囊内窥镜作为一种内镜诊断方法,可以降低使用者的不适程度,拥有广泛前景。然而,目前临床使用的胶囊内窥镜无法进行活检采样,学界提出了多种胶囊内窥镜活检策略,但在获取肠道组织时易造成撕裂和粘连等问题。

 

“胶囊内窥镜也称胶囊机器人,利用胶囊机器人进行肠胃、食道等部位的检查,不仅能提供图像信息,还能进行活检操作,是未来消化道疾病筛查的主要发展方向。”宋智斌说,他带领团队提出了“为活检胶囊机器人安装高速旋转刀片”的活检采样新策略,还为这款安装高速旋转刀片的胶囊机器人安装了一个小小的永磁体,通过外部磁场来控制其运动。高速旋转刀片则由一个旋紧的螺旋弹簧激活,这种螺旋弹簧可以提供比马达或同等质量的磁铁更强劲的瞬时动力,同时可以有效避免运动控制和活检操控之间的相互干扰。同时,团队还设计了触发机构以保证可靠的采样。根据离体猪大肠活检取样验证结果显示:新型活检胶囊机器人可以实现多次活检触发,并且当其高于一定切割速度可有效避免软组织撕裂,有望成为未来临床胃肠检查的全新手段。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

4. 科学家开发出合成生物学关键核心平台性技术

生物元件作为合成生物系统的基本单元,其数量和功能制约着合成生物学的发展。通过定向进化对已有元件进行改造和优化获得所需的功能,是合成生物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关键平台性技术。传统定向进化方法需要大量人力劳动和重复操作,在此背景下,哈佛大学开发了噬菌体辅助连续进化(Phage-Assisted Continuous Evolution, PACE),能够实现建库和筛选的自动连接和迭代循环,显著提高了进化效率,是定向进化技术发展中里程碑式的重要突破。但是,目前还缺少一种可用于同时针对多种目标进化的简便的定向进化技术/方法,而PACE对复杂流体控制装置及检测设备的需求限制了它在普通实验室中的大量开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刘陈立课题组与傅雄飞课题组合作在《Molecular Systems Biology》上发表的文章研究细菌-噬菌体在空间上共同生长迁移的动力学过程,并基于这一定量理解,发展了空间噬菌体辅助连续定向进化系统(Spatial Phage-Assisted Continuous Evolution, SPACE)。SPACE系统的开发灵感来源于刘陈立课题组前期关于细菌迁移定植的研究(Nature, 2019, 575: 664-668),团队发现处在空间扩张过程中的细菌,其生长和运动状态类似于一个“移动的恒化器”。

 

本项目研究团队原创性地利用这个“移动的恒化器”替代PACE系统中噬菌体的持续扩增所需要的连续培养装置,从而大幅简化了系统。团队构建了细菌-噬菌体共迁移实验体系,并采用理论模型结合实验进化的方式,解析细菌迁移过程中噬菌体感染宿主的进化动力学。基于上述定量理解,团队通过对噬菌体复制包装及诱导突变等关键功能模块的设计和改造,构建了SPACE系统。研究团队利用该系统平行进化了T7 RNA聚合酶识别随机启动子序列的能力。SPACE系统简便、高效、效果可视化,具有大规模优化改造生物元件的平台性能力。该项工作是一个从基础理论出发,通过理性设计和构建生命体系,最终延伸到工程应用的定量合成生物学研究的例子。未来研究团队将利用SPACE这个平台性技术,进化一系列应用于医药、农业、化工等领域的重要生物大分子,力求解决科研和产业中的实际问题。

来源:生物通

 

医学前沿

1. 这6种因素与青年卒中相关,包括喝可乐……

青年人卒中的病因与老年人有着较大的差别,而且无法确定其中绝大部分的病因。短期接触毒物或感染物在内的因素是否诱发了青年人(原因不明的)卒中目前尚不清楚。一项来自NEUROLOGY的研究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青年人(原因不明的)卒中的病因学机制,探讨了青年人卒中的潜在触发因素。患者首发有缺血性卒中或脑内出血(ICH),年龄18~49岁,来自荷兰17所参与中心。共计1146名患者完成了本次问卷调查,其中有1043名缺血性卒中患者和103名ICH患者,患者的中位数年龄44.0岁,男性占52.6%。患者每年定期完成一份调查问卷,以了解患者在危险期间接触9种潜在诱发因素的情况。

 

对于所有类型的卒中,饮用可乐(RR为2.0;95%CI,1.5至2.8)和高强度体育锻炼(RR为2.6;95%CI,2.2至3.0)的1小时后、性行为(RR为2.4;95%CI,1.6至3.5)的2小时后、使用非法药物(RR为2.8;95%CI,1.7至4.9)的4小时后、发热(RR为14.1;95%CI,10.5至31.2)和流感样疾病(RR为13.9;95%CI,8.9至21.9)的24小时后,出现卒中的风险均上升。

 

有4个触发因素增加了其他确定和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的风险,3个增加了心源性缺血性性卒中的风险,2个增加了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和可能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卒中合并和多病因卒中的风险,没有触发因素增加小血管病性卒中的风险。

 

本研究确定了青年人卒中的潜在触发因素,包括有饮用可乐、高强度锻炼、性行为、非法药物的使用以及发热和流感样疾病。研究发现,缺血性卒中病因亚型不同,与之关联的诱发因素的类型和数目也不同。这些研究结果增进了对于青年人(原因不明的)卒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的了解。

来源: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2. 银屑病患儿长期用依奇珠单抗的疗效和安全性

近日一项发表在JAMA Dermatol的研究对患有斑块型银屑病的患儿进行评估。

 

纳入标准:参与者年龄在6至18岁之间;患中至重度银屑病,定义为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12,静态医师全面评估(sPGA)得分大≥3,筛查和基线期银屑病受累体表面积≥10%;适合接受光疗或系统治疗;或患有局部治疗不能充分控制的银屑病。共纳入171名患儿(平均值[SD],13.5[3.04]岁;99名女性儿童[57.9%]),按2:1随机分配患儿接受4周一次、按体重给药的依奇珠单抗治疗(n=115)或安慰剂(n=56)。12周的安慰剂控制期后,患儿进入为期48周的开放标签依奇珠单抗维持期(第12至60周),随后进入持续至第108周的扩展期。主要终点和选择的次级终点持续到第108周,患儿实现PASI 75(91.7%[n=86])、PASI 90(79.0%[n=74])、PASI 100(55.1%[n=52]),sPGA为0或1(78.3% [n=74]),以及sPGA为0(52.4%[n=49])。55名患儿(78.5%)报告其瘙痒评价量表改善≥4分。第108周时,接受依奇珠单抗治疗的患儿中,68.1%(n=28)报告了指甲银屑病的清除,90.0%(n=10)报告了掌跖银屑病的清除,76.2%(n=83)报告了头皮银屑病的清除,87.5%(n=24)报告了生殖器银屑病的清除。试验第48~108周期间,没有发现新增安全性问题,包括无新增炎症性肠病或念珠菌感染。

 

总的来说,接受了依奇珠单抗治疗的患儿,其自述治疗效果和客观测量的皮肤银屑病完全清除都存在改善,且这些响应等级可持续至试验的第108周。依奇珠单抗的安全性与先前在该人群中的研究报告和已知的该治疗安全性一致。

来源:医脉通

3.新冠病毒很可能直接对心脏的DNA产生影响 

一项新研究揭示了新冠病毒如何对心脏产生影响,以及其与流感病毒对心脏影响的差异,这为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心脏损伤提供了思路。这项由昆士兰大学领衔的研究已发表在《免疫学》月刊上。与2009年流感大流行相比,新冠导致了更严重和长期的心血管疾病,但在分子层面上,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现象尚不清楚。

 

新研究使用了从7名新冠患者、2名流感患者和6名对照组患者遗体上采集的心脏组织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人员在流感患者的心脏样本上发现了较强的炎症,而在新冠患者的心脏样本中则发现了与脱氧核糖核酸(DNA)损伤和修复相关的组织变化。研究人员表示,新冠病毒很可能是直接对心脏的DNA产生影响,而不仅仅是通过引发炎症带来连锁反应。

 

DNA损伤和修复机制会造成基因组的不稳定,并且与糖尿病、癌症、动脉粥样硬化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慢性疾病有关。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对心脏组织会带来不同的影响,这提供了更多证据证明新冠病毒并非“与流感病毒相似”。未来团队希望通过更大规模的队列研究来开展深入调查。

来源:新华社

4. 《The Lancet》子刊:新模型可提前十年预测痴呆发病

日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郁金泰团队与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教授冯建峰、研究员程炜团队开展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利用生物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开发出全新的痴呆风险预测模型(UKB-DRP)。近日,相关成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The Lancet》子刊《EClinicalMedicine》上。

 

临床研究团队利用英国生物样本库队列,随访了425159名40~69岁的非痴呆人群,在中位随访时长达11.9年的随访过程中,5287位参与者被诊断为新发痴呆。该研究纳入参与人群的认知、生化、行为和基因等多维度健康相关指标,基于临床经验对这些指标进行严格筛选和质控。随后运用机器学习算法,计算每个指标对痴呆预测模型的重要程度,最终选出排名前十的指标作为痴呆预测因子,构建了UKB-DRP痴呆预测模型。这十个预测因子是:年龄、基因、认知配对测试时长、腿部脂肪百分比、服药数量、认知反应测试时长、呼气峰流量、母亲死亡年龄、慢性疾病和平均红细胞体积。UKB-DRP痴呆预测模型对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全因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的预测效能均较高,其中全因痴呆的预测AUC值为0.85,而阿尔茨海默病的预测AUC值更高,可达0.86~0.89。

 

研究团队也将UKB-DRP痴呆预测模型与国际上已发表的预测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UKB-DRP痴呆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显著优于其他的预测模型。UKB-DRP痴呆预测模型的优势在于,其纳入的十个预测因子可以从问卷调查、简单查体和常规血液检查中快速获取。相比其他基于昂贵全基因组测序、有创腰椎穿刺或PET影像等复杂预测因子建立的模型,UKB-DRP痴呆预测模型可广泛应用于各级医疗单位早期筛查。

来源:中国科学报

5. 喝咖啡能长寿

一项新研究表明,与不喝咖啡相比,每天喝两到三杯咖啡可以延长寿命,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9月26日《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研究纳入449563名没有心律失常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参与者,中位年龄为58岁,55.3%为女性。参与者完成了一份调查问卷,记录了每天喝多少杯咖啡,通常喝速溶咖啡、研磨咖啡(如卡布奇诺或过滤咖啡),还是不含咖啡因的咖啡。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种族、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吸烟状况、饮茶和饮酒等因素后,研究人员将饮用咖啡者与不饮用咖啡者的心律失常、心血管疾病和死亡发生率进行了比较。相关信息来自医疗记录和死亡记录,中位随访时间为12.5年。

 

结果显示,6.2%的受试者在随访期间死亡,饮用三种类型的咖啡都与任何原因的死亡减少有关。与不喝咖啡相比,每天喝2到3杯咖啡能最大降低有关风险,饮用研磨咖啡、速溶咖啡和不含咖啡因的咖啡分别降低了27%、11%和14%的死亡可能性。9.6%的参与者被诊断出心血管疾病。饮用上述三种类型的咖啡都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降低有关。同样,每天喝2到3杯咖啡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最低,与不喝咖啡的人相比,饮用研磨咖啡、速溶咖啡和不含咖啡因的咖啡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分别降低了20%、9%和6%。6.7%的参与者被诊断出心律失常。其中,饮用研磨咖啡和速溶咖啡与心律失常的减少有关。与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每天喝4到5杯研磨咖啡和每天喝2到3杯速溶咖啡的人相关风险最低,分别降低了17%和12%。咖啡含有100多种生物活性成分。

 

研究表明,喝适量各种类型的咖啡不应该被劝阻,而是可以作为一种对心脏健康有益的行为来享受。

来源:生物谷

6. 13万大样本:运动使乳腺癌降低41%,久坐使增加104%!前列腺癌、结肠癌等预防也与运动有关

作为全球头号肿瘤,乳腺癌与运动的关系已得到了广泛研究。早期研究指出,积极运动的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会降低20%,这种效应可能与雌激素有关。Campbell等人就发现,体育活动可能通过减少脂肪来降低乳腺癌风险,同时雌激素显著减少,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显著增加。而且,运动对乳腺癌的保护作用似乎在绝经后妇女中更为明显。这一结论在近期的一项大型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证实。通过对13万名女性的数据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较高的运动水平可以使乳腺癌风险降低41%。与之相反的是,久坐会使三阴性乳腺癌风险增加104%。

 

作为另一种高发性肿瘤,结直肠癌也与运动紧密相关。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就发现,体力活动水平较高的个体患结肠癌的风险降低约24%,随着运动时间和强度的增加,远端结肠癌的发病风险出现了最显著的变化。一些队列研究则指出,运动对结直肠癌的保护作用在男性中更加突出。

 

运动抗癌的机制十分复杂,免疫系统的激活是其中的重要部分。研究表明,适度的体力活动可以通过增加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免疫功能细胞的数量和活性,刺激自然杀伤细胞来增强免疫功能。最新的一项研究则发现,运动产生的乳酸可以有效激活CD8+T细胞,增强抗肿瘤免疫,为运动抗癌学说再添新证据。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报告指出,全球约25%的癌症病例是由肥胖和久坐引起的。目前大量证据已经表明,较高的体力活动水平可降低某些癌症的发病风险。国际标准认为,成人每周进行2.5~5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或至少1.25~2.5小时的高强度运动,就可以有效降低癌症风险。

来源:梅斯医学

7. 英国第二轮疫情期间医务人员新冠感染的负担和疫苗的作用

2022年7月,发表在《BMJ》的一项研究显示,2020年12月新冠疫苗的快速推出避免了英国大部分医院医护人员感染,若无疫苗,第2轮疫情的感染可能高达69%。2020年9月1日~2021年4月30日英国国家卫生服务和二级保健卫生组织(trusts),SARS-CoV-2免疫和再感染评估(SIREN)研究纳入无既往感染史的临床人员,支援人员和行政人员。从国家新冠疫苗登记处以自我报告的方式获取疫苗接种状态。

 

英国第2轮疫情期间,12.9%(2353/18284)的易感SIREN参与者感染了SARS-CoV-2。感染者在2020年12月下旬达到高峰,2021年1月下降,与此同时,队列的疫苗接种覆盖率迅速提高和国家封锁。多变量分析中,第2轮疫情感染者增加的可能性的因素为25岁以下、生活在大家庭、频繁接触新冠肺炎患者、工作在急诊或住院病房。首剂接种疫苗的时间与感染密切相关(P<0.001),每增加一天,参与者的调整比值比将变为1.02倍。数学模型模拟表明,如果没有快速的疫苗覆盖率,那么所有面向患者的医院医务人员会有额外9.9%被感染。

 

2020年12月快速推出的新冠疫苗避免了英国大部分医院医护人员感染:如果无疫苗,第2轮疫情感染可能高69%。随着需要接种疫苗加强针以充分保护免受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影响,并且有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接种加强针来应对未来的新冠变种,因此确保公平地向医务人员提供疫苗接种服务至关重要。该结果也强调了尽管推出了疫苗,但医务人员职业风险因素仍然存在,需要对导致这些问题的病毒的传播动态更好地了解,从而有助于优化感染预防和控制政策,以保护医务人员免受感染,从而确保医务人员的人力配备并维持医疗服务的供给。

来源:环球医学资讯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上一篇: JGH: 内镜治疗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疗...

下一篇: Front Pharmacol:加味绿豆...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