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HO:口服砷剂和维甲酸巩固治疗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2期研究结果

时间:2022-10-24 08:59:2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 是一种起病凶险的白血病,单纯依靠化疗复发率高,总体生存曾较差。现在有了全反式维甲酸 (ATRA) 和三氧化二砷 (ATO) 的“梦幻组合”,已经成为一种高度可治愈的疾病,5年无病生存率可达90%以上。

此前砷剂为静脉给药,黄晓军教授研究组首次通过前瞻临床试验证实,口服砷剂和静脉砷剂具有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发表于2013年《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14年黄晓军教授课题组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以Letter形式发表口服砷剂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非高危急APL的文章,3个月时分子学完全缓解率为65%,6个月时为100%,末次随访时无患者发生分子学复发。2018年,黄晓军教授领导的“口服砷剂和维甲酸治疗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III期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发表于《Lancet Oncology》,他们将非高危APL患者随机至口服砷剂组和静脉砷剂组(均联合全反式维甲酸),结果口服组2年无事件生存率97%,静脉组为94%,证实了前者的非劣效性,为非高危APL治疗新时代提供最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

2018年中国APL诊疗指南中推荐首选全反式维甲酸+砷剂诱导治疗APL,标志着中国正式全面进入APL无化疗时代。值得注意的是,指南中对于高危患者仍推荐采用分化剂联合化疗药物诱导、蒽环类药物联合阿糖胞苷等巩固治疗、ATRA/砷剂交替维持治疗。

那么口服砷剂联合维甲酸的无化疗方案在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WBC >10 × 109/L)巩固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如何?关于口服砷联合ATRA作为一线巩固治疗且无维持治疗的初探性研究报道于2018年《BLOOD》,结果 20例高危 APL 患者的3年估计总生存率 (OS) 和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9.4%。

因此从2019年5月起,主鸿鹄教授、金洁教授和陈苏宁教授等设计了一项多中心、单臂、2期研究,以评估口服砷剂联合ATRA作为高危APL门诊模式下巩固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近日发表于《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

研究结果

该研究共入组54例患者(ITT人群),排除未完成整个巩固治疗的15例患者,39例患者纳入分析(PP人群);其中男性28例,女性26例,中位年龄40岁。入组时中位 PML-RARA 为0.19%(0-99%)。诱导方案:13例 (24%) 接受ATRA+ ATO/RIF(无化疗),41例 (76%) 接受ATRA+ ATO/RIF +化疗;化疗药物包括蒽环类药物、阿糖胞苷和高三尖杉酯碱。诱导治疗中分别有42例 (77.8%) 和12例 (22.2%) 患者使用RIF(复方黄黛片)和ATO(三氧化二砷)。

中位随访13.8个月, ITT 分析中估计的2年无病生存率 (DFS) 为93.8%,预估2年 OS 为100%;PP 分析中估计的2年 DFS 为93.1%,2年 OS 为100%。除3例患者正在接受巩固治疗外,其余51例患者均获得完全分子学缓解 (CMR),其中近90%是在诱导治疗开始后4个月达到CMR(图1)。总共仅2例患者复发,2年时累积复发率为6.2%。

 

完成至少一个周期巩固治疗的52例受试者中有48例完成了不良事件评估。结果未发生4-5级不良事件,最常见的非造血系统毒性作用为头痛 (15%)、关节痛和肌痛 (19%)、干燥 (19%)、皮肤变黑 (10%) 和脱发 (10%),未发生感染、肾功能不全、心脏毒性等不良事件。大多数不良事件为1-2级,仅观察到3例3级不良事件。巩固阶段无患者死亡(表1)。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口服砷剂联合 ATRA 作为高危 APL 成人患者的巩固治疗既安全又有效,在门诊模式下,无维持治疗的全口服和无化疗的缓解后治疗方案将使更多的 APL 患者获益。

参考文献

1. Hong-Hu Zhu, Xiao-Jun Huang.Oral arsenic and retinoic acid for non-high-risk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N Engl J Med . 2014 Dec 4;371(23):2239-41. doi: 10.1056/NEJMc1412035

2. Ya-Fang Ma , Ying Lu , Qian Wu,et al. Oral arsenic and retinoic acid for high-risk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J Hematol Oncol . 2022 Oct 18;15(1):148. doi: 10.1186/s13045-022-01368-3.

上一篇: 中药抗炎作用的经典机理与实验模型

下一篇: 宣武医院王培昌教授团队发文,揭示衰老细胞...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