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鉴文明》:文明的相遇与精神的传播
时间:2023-01-16 12:07:2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作者:张颐武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的大型季播文化节目《遇鉴文明》第一季已圆满收官,节目受到了观众的好评和海内外热烈的反响。《遇鉴文明》以其独特的定位、深入的思考和别致的探究,尝试了以电视进行文化思索的新形态,也为中西文明的互鉴提供了一种表述方式。该节目以新视角来思考文明不同形态的展现,以新路径来开启电视的文化传播路径,以新思考来追寻文明互鉴所展现的价值,对于人们深入地了解中西文明,尤其是领悟中华文明的精神,探寻文明之间的互鉴之路具有着重要价值。这是在文明相遇的展现之中进行的精神传播,也是一次新的文化传播传承的探索,在季播文化节目已经比较丰富的当下,是一次重要的创新。
文明是一个涵义广泛的概念,文明之间发展的异同一直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研究的重要议题,不同国度的文明对人类的发展都作出过重要贡献。对于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探究和比较所涉及的问题较为复杂,如果把两者之间进行学术性的探讨,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议题。而通过电视节目来展现这样重要的主题,让电视观众通过一种生动的形式来感知文明的律动,实属难得和不易。
《遇鉴文明》中强化的是“遇”与“鉴”。“遇”就是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接触和沟通,而“鉴”则是在这样的交往、接触和沟通之中所展现的彼此之间的相互借鉴、相互理解。可以说不同文明发展的历程中就始终有“遇”和“鉴”的重要议题。而“遇”之后不是相互误解、相互对立,是通过互鉴来达到更高的目标,来寻求文明更高的对话和更充分的理解,这正是《遇鉴文明》所追求的境界,也是总台通过这个节目所期望让观众们看到的。文明的相遇是当下的现实,而相遇的文明更需要互鉴和理解,这正是节目中传达的主题和所要彰显的价值。
第一季《遇鉴文明》的选题涉及的文明领域,看起来难于把握,需要探讨的问题很多,而节目组另辟蹊径,选择了小切口介入。如故宫与卢浮宫、瓷器与玻璃器、国画与油画、古琴与钢琴,以及京剧与歌剧、茶与咖啡等,都是从具体可感的形象化的艺术来凸显关于文明的大主题,不仅是一种很有意味的追求,也是一种很巧妙的设计。从中外建筑、文学、绘画、音乐、服饰、器物等文明载体的差异性来观照不同文明的发展轨迹和历史的积淀,通过不同文明的一些特性在具体艺术中的展现,来给予文明发展大议题一个生动具体的展示。例如,节目中复原了五百多年前从中国传到欧洲的明朝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碗,让互鉴在古今时空交融中展现,这里既有学者专家的阐释分析,也有具体艺术的生动展现。两者相互结合,既能够发挥电视的视听效果,也能够贯注理性的思考和探究。
小切口的展现让文明间的异同在观众心中容易获得具体感知的形象和意境。这如同让人们沉浸在东西方不同的“美”的世界之中,让中西方文明的异同得到一种更多感性的领悟。电视节目不仅仅是高头讲章、学理辨析,而是艺术之美的生动呈现。这是符合媒体传播规律的追求,也是契合艺术欣赏规律的探索。《遇鉴文明》的每一集都寻求从具体的形象中来展开,如节目中首次用AR展示中国古琴蕴含的天人合一思想、用精美的视觉徐徐打开中国第一幅国画《人物龙凤图》、用精湛的技艺复原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折叠床等。除了这些生动而具体的“抓手”,中西学者专家的分析,也为这些精彩的案例带来了深入浅出的论述。丰富的表达方式让节目的形态既生动活泼,有其可视性,也有了讨论和分析的理性深度,启发观者的思考和探究。
《遇鉴文明》节目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种在文化自信之中所呈现的“平视”的眼光,这种“平视”的论述所追寻的目标就是不同文明之间在沟通和理解之中对等交流的态度。这里既不是唯我独尊的“俯视”,也不是自我降低的“仰视”,而是平等地看待不同文明的差异。文明之间存在差异,但不存在等级;文明之间有不同的道路,但没有优劣之分。正是这种差异构成了人类文明发展斑斓的色彩和多样的形态,这些都是对于文明进程的贡献,也是对于人类发展的贡献。
七彩文明所构成的多样世界,其实是人类共同进步的前提。这里破解了用某一种文明来定标准、立范本的片面而狭隘的“中心论”,对于过往常常是以“定于一尊”的西方中心的观念做了有力的超越,尝试通过对不同文明对比、参照、映衬来看到差异的现实存在,也看到差异中不同文明都能够达到至高的境界,都能够体现人类在自己的历史和环境中的贡献。这些都让人看到了“各美其美”的文明之异,也看到了“美人之美”的相互理解,更看到了“美美与共”中的文明之大同。这样的展开当然有其独到的作用,这既增加了对于自己文明的热爱,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了中华文明从未中断的历史对于人类的重要贡献,也对于自己的文化传统更加珍重和爱护,增强了文化自信的力量。与此同时,也能够以更开阔的视野来了解不同文明对于人类发展的贡献,增添文明互鉴更高的追求,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更高理想而努力,这也是一种“和而不同”境界的追求。大型季播文化节目《遇鉴文明》通过具体电视语言的把握、电视特性的掌握,取得了扎实的进展,节目体现了中外文明互鉴的价值意义和积极影响,从而让人们在电视节目中深刻感受到文明走向未来的力量和希望。
文明的相遇与互鉴,正是当下的时代主题。《遇鉴文明》的推出,填补了总台在文明互鉴领域选题的空白,实现了跨文明体系的对话与节目创新,也彰显了中国主流媒体不懈的追求。作者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