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加:未来10年继续办好"三通一拥"全球化进程中香港的作用只会更突出

时间:2020-01-06 19:48:4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李小加:未来10年继续办好"三通一拥" 全球化进程中香港的作用只会更突出

证券时报记者 罗曼

2019年港交所新上市公司共有183家,募资3127亿港元,再次蝉联全球IPO集资额冠军,这是过去五年中第四次获此佳绩,进一步巩固了港交所在全球IPO市场的领先地位。

2020年1月6日,港交所行政总裁在新年发出第一篇个人网志,他称站在两个十年的承前启后之时,很多人都在默默思考:未来香港还行吗?在李小加看来,未来10年全球化过程中,香港的作用只会更加突出,而不是淡化,更不会被边缘化。

用全球化视野看香港问题

李小加表示,如果要预测未来,必须要回望过去,尤其是过去的10年,如果想看清楚香港的问题,必须要用全球化视野。 过去10年,全球化迎来史无前例的高潮,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丰富了人类物质享受与精神生活,中国与美国曾经在20多年里深度联姻,但是近年来婚姻触礁的趋势无法避免,深处这些发展大潮之中的香港,一方面享尽了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红利,另一方面,还未能通过一国两制有效地解决香港社会积蓄已久的深层次矛盾,为一国两制这一伟大的社会实践带来了空前挑战。

表面上看,香港早已不再是对中国GDP贡献最大的城市,香港相对中国内地GDP的占比已经从1993年的27%跌至2018年的2.7%,香港实体经济对于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已经非常微小。正因为此,香港还行不行就经常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

“如果我们稍微调整一下审视香港的视角,聚焦香港在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中的独特贡献,你一定会同意,香港在过去的十年已当之无愧地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最重要纽带。”李小加表示。

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十年,来自香港的投资在中国内地实际利用外资额中的占比不降反升,一直保持在60%以上,在中国内地资金的对外投资中,通过香港出海的投资占比一直保持在60%以上。香港资本市场对于中国企业上市融资以及为内地A股市场引入外资的独特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自1993年以来,香港一直是内地企业首选的境外融资中心,过去10年香港市场的新股总融资规模超过2.3万亿港元,全球排名第一,其中大部分为内地企业融资。特别是在过去五年中,香港金融市场灵活应变,修桥开路,沪深港通开通5年以来,北向流入金额达到1.01万亿元人民币,外资持股达1.44万亿元人民币;债券通开通2年多以来,达成交易超过3.8万亿元人民币。香港市场充分利用一国两制的优势,充当了中外联通的翻译机与转换器,为中国创造了重要的战略价值,也为自己赢得了持续的繁荣和财富积累。

李小加认为,些努力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就是 “三通一拥”这四件事:股票通、债券通、商品通与拥抱新经济、改革上市制度。其终极目标就是将来自中国的钱、来自中国的“货”(产品)、来自世界的钱和来自世界的“货”(产品)尽量地通过香港实现互联互通。

香港的作用只会更加突出,而不是淡化

李小加在日志中提出,未来10年,全球化到底能走多远?科技发展的极限里和边界在哪里?中国与美国这对渐行渐远的伙伴或对手还能不能连手应对气候变化、贫富悬殊等全球性挑战?身处大潮的香港能不能走出2019年的阴霾。

在李小加看来,未来10年中美两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基本定型,全球化趋势虽然不可逆转,但是东西方市场是否能相互融合和兼容仍是悬而未决的课题。科技将比以往更具颠覆性的力量,重塑世界经济与全球社会,有科技助力的两极恶性竞争也会带来前所未有的破坏力。

未来十年,中美两极化格局将带来更大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发展挑战,中国与世界,特别是金融市场,似乎迫切需要双方均认可的“战略缓冲区”来实现市场的联通与融合。

“因此,在我看来,香港的作用只会更加突出,而不是淡化,更不会被边缘化。但是,对于每一个香港人而言,无论你属于何种政治光谱,都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只有取得中国的信任,香港才有可能制胜;对内地而言,只有让世界认可香港独特的国际地位,香港才有可能继续帮助中国成功。因此,一国两制是香港成功的保证,“一国”与“两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香港人若不清醒认知,就会自暴自弃、走入末路。”李小加表示。

对于中国和国际金融市场而言,面对未来十年的高度不确定性,香港作为翻译机和转换器的功能会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一方面,世界与中国都迫切需要中国的金融市场更加开放、更加国际化;另一方面,中国金融市场的巨大体量、自成一体的市场结构和监管路径决定了双方很难在都不大改自己的前提下充分兼容与融合。因此,香港一定仍然会是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与国际化进程中的极其重要的一环。

未来10年,继续办好四件事:三通一拥

李小加表示,对于金融市场特别是港交所而言,未来10年,要继续办好四件事:三通(股票通、债券通、商品通)和一拥(拥抱科技、跨越发展)。

股票通方面,现货通上个十年已经基本实现,未来我们要做的是升级、扩容、换代,从现货通扩容到衍生产品通,从二级市场通扩容到一级市场通,让更多的产品来,让资本更高效、更安全地流入与流出。

债券通方面,三年前万里长征刚刚迈出了北上银行间市场债券现券通这第一步,双向互通之路还很长,但需求会越来越迫切,只有债券市场的深度互联互通才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真正实现。未来,我们需要加快双向通进程,首先着手交易所市场的债券双向通,通过推出回购、离岸清算、融资融券等多种服务提高两地现券市场的流动性,用科技找到重塑国际债券市场的机会,通过合作、合资、并购等多种方式加快国际化布局。

商品通方面,香港没有大宗商品市场发展的天然土壤,过去十年主要通过海外买(LME)与内地建(QME)完成了原始积累,未来十年则要开始「通」的提速。未来我们需要努力的是复制股票通模式实现商品交易通、清算通,通过产品互挂等方式让中国商品市场和国际商品市场的价格接轨实现「价格通」,加快在岸实物交割的国际化进程。同时,我们也希望利用科技帮助重塑中国大宗商品市场的交易和融资生态。

一拥,就是要全面拥抱科技革命,通过科技拓展新机遇、探索新天地。

上一篇: 原创借大黄蜂练级!图片报:哈兰德与多特合...

下一篇: 智飞生物:研发管线存预期差有望迎来估值重...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