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蒙古族穿在身上的草原史书,手工缝制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时间:2020-01-08 13:46:0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蒙古族穿在身上的草原史书,手工缝制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蒙古族是一个聪明智慧的少数民族,走进新疆博湖的都市草原风情园,从色彩绚丽的手工刺绣,到富有民族特色歌舞表演,欢乐的气氛洋溢在每个人绽放的笑脸上,蒙古族阿妈让我穿上她一针一线绣好的蒙古袍,感觉自己也变成了一个生长在这片热土的蒙古姑娘。

冬季的新疆旅行我来到了博湖县,听到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可能不熟悉,可是说起这里大名鼎鼎的博斯腾湖,大部分人都听说过,而博湖就是因为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而得名。,博湖县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下辖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 中部,天山南麓,这里被称为塞外江南,是蒙古族的聚居地,

走进新疆博湖的都市草原风情园,有着眼前一亮的惊喜,一直很喜欢民族风格浓郁的一切东西,一针一线刺绣出来啊的饰品不管是花样色泽,都有着赏心悦目的感觉,七百年元朝盛世的文化历史,蒙古族留下来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刺绣和服饰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两样,这次来到都市草原风情园,我将在这里开启一次非物质文化的探秘之旅。

蒙古族服饰也被称为蒙古袍,具有浓郁的草原特色,小时候看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对于辽阔草原上华筝那一袭华丽丽的蒙古袍总是充满了向往,尤其是在冰天雪地的冬季,那摇曳生姿的长袍,一跃上马的潇洒,总是让人心生向往,这次在博湖,见到了这里的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一根银针,拿在手中轻巧的上下翻飞,随着时光的积累,而逐渐变得鲜活起来,看着老奶奶一针一线刺绣的样子,只有对一件事物满怀深情,才可以绣出这么美的作品吧。

都市草原风情园的阿姨们,大部分都是博湖的退休人员,因为热爱自己民族的歌舞,会经常聚在一起排练传统的蒙古族歌舞,看着他们穿着民族服装的神采,充满了快乐,蒙古袍就是可以穿在身上的草原史书,蒙古族始源于额尔古纳河流域的一个部落,在世界的发展史上,能横跨全中国并深远影响东西方世界的民族也只有蒙古族了。他们在整个13世纪占领了人类文明世界的一大半。

拉起了欢快的马头琴,唱起了蒙古族特有的歌曲,感受节奏明快的蒙古歌曲的氛围,马头琴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一种两弦的 弦乐器 ,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演奏出来的音乐 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如果你听过呼麦表演,就会惊叹于这样的天籁之声是怎样产生的,我想只有在大草原上,心静下来,才可以产生这样神奇的音乐吧,呼麦既可一人演唱,也可多人演唱,主要流传于中国北方的内蒙古和新疆,蒙古国的西部和俄罗斯的图瓦等蒙古族聚居区,从13世纪产生传承至今,如今的呼麦已经有千年历史,是蒙古国宝级的艺术,在全世界独一无二,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听着呼麦,似乎把人带入了辽阔的大草原之中,依稀可以听到风吹草动的声音。

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在漫长的时光中,历经岁月的打磨,一代代传承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在草原风情园,我还欣赏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祖孙三代的表演,马头琴在他们的演奏中,欢快愉悦,是一种美的享受。

穿上蒙古族阿妈衣服,感觉自己也变成了草原上奔放的蒙古姑娘,这件衣服是一针一线纯手工刺绣而成,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才可以完工,唯有赋以时光和深情,才有了绽放在身上的华丽,蒙古族不管是刺绣、服饰还是马头琴、呼麦,都是在漫长的岁月积累中,留下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后人去传承发扬。

上一篇: 春节游早订不贵错峰游能享实惠

下一篇: 报复袭击美军基地后苏莱曼尼在家乡下葬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