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边缘人,为什么应该被更宽容地对待?
时间:2020-01-09 11:44:2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本期要推荐的书,是美国社会学家米切尔·邓奈尔的《人行道王国》。
作者采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深入纽约第六大道街头工作者的生活,进行参与式观察,历时五年,描绘出这个以贫穷黑人男性为主的边缘群体,及其真实生活图景。
这个群体的生活是怎样运作的?是哪些因素,推动他们聚集到这里的?面对基于种族和阶级的污名化,他们如何建立了一种富有独创性的生活?对于城市公共空间,他们的存在意味着什么?
作者 | 甘甜甜
今天要为你推荐的,是一本社会学著作《人行道王国》。作者米切尔·邓奈尔,现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1992年,纽约,一个中上阶级街区街口,米切尔驻足在一个书摊前浏览翻阅,与摊主哈基姆相识,由此踏入这个人行道上的隐秘世界。
这个名为第六大道的人行道,成员主要由贫穷黑人男性构成,除了哈基姆这样的书贩,还有杂志摊贩、乞讨者等。他们的生活是如何运作的?又是如何与有着种族、阶级差异的市民互动的?对于城市公共空间,他们的存在意味着什么?米切尔采用民族志研究方法,深入这群街头工作者的生活,进行参与式观察,历时五年,为我们描绘出这一群体的真实生存状态。
真实的生活,远比刻板印象中的想象更为复杂。作为书籍摊贩,哈基姆不只是会报书名,他对书的内容同样清楚。他拥有大学本科学位,毕业时,曾进入一家律师事务所当校对员。黑人身份带来的不公平对待,促使他离开正式的经济体系,来到街头谋生。在第六大道,哈基姆成为有影响力的人物。他的摊点是一个社交中心,当地的居民、工人、游客出现在这里交流各种话题。依靠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哈基姆为底层黑人青年提供个人支持,鼓励他们去升学考试,为他们的生活规划提供指导。
这种非正式的互助,正是这个街头群体赖以生存的关键。他们建立起一种富有道德秩序的生活。通过贩卖或协助贩卖出版物,而非盗窃、贩毒赚钱,自力更生;通过互助体系,在有限范围内掌控自己的生活,赢得尊严。在作者看来,这一体系的存在,让城市人行道变得更安全了。
《人行道王国》,(美)米切尔·邓奈尔/(美)奥维·卡特,马景超 刘冉 王一凡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3月版
在来到第六大道之前,他们大多共享这样一段历史:因为吸毒进入监狱,出狱后无法找到工作,最终成为无家可归者。车站提供了日常生存的所有设施,成为他们的常居地。但他们与通勤者的关系,形成一种社会冲突。美国铁路公司推行了一系列政策,迫使他们离开车站。与此同时,反驱逐的诉讼也出现了。但这并未改变他们的命运。美国铁路公司通过改造车站周边建筑设施,使得车站成为无法常居的场所。
直到1982年,纽约市出台了一条名为《一般性贩卖条例》的修正案。该法案允许无执照出售印刷品,这推动无家可归者迁移到第六大道,成为街头工作者。
人行道生活,构成了一个相对有序的世界,但远非一种可以浪漫化解读的生活。让居民和路人感到被冒犯的行为,依然存在。街头工作者们,有一部分会睡在人行道上,有的会在公共场合小便,会搭讪当地居民尤其是女性,会出售被盗赃物。该如何理解这些行为呢?
指责他们“不体面”太过轻易。作者通过观察和访谈,发现了这些行为背后的逻辑。露宿街头,是为了省钱或占据摆摊地点。随地小便,是因为公共厕所资源缺乏,而他们作为被污名化的群体,难以获得准许,使用商店的厕所。至于搭讪女性和出售被盗书刊,当然是一种越轨行为,但也该看到,这并非这一群体独有的。作者认为,更好的分析策略是将这些人的行为与普通城市居民的行为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再来讨论他们是否更加不正派,犯罪行为是否是由他们的无序行为引发的,才更公正合理。
但街头工作者的存在,还是让一些人感到不舒服。纽约市政府,开始采取正式的社会控制手段来管理他们。1993年,纽约市一条新法案出台,印刷品摊贩的空间被缩减一半。然而,这并未让第六大道更加井然有序,反而导致街头工作者的生活进一步恶化。为了争夺剩余的合法人行道空间,摊贩与摊贩之间、摊贩与警方之间都产生了冲突。对此,作者认为:“一个社会正确的应对方法不该是将自己创造出来的被遗弃者驱逐出公共空间,一个存在极度贫困问题的城市若要创造福祉,其重点就是能让边缘人有自主经营的机会。”
《人行道王国》通过具体的对话、充满细节的故事,描绘出美国城市街头底层群体的真实生存图景。由此,作者提出:“我们需要一种新型社会控制策略。其核心可以是对行为责任制的不懈追求,但也可以是全体市民开启新的认识,更宽容地对待和尊重在人行道上工作的人。” 这样的结论看似简单,但在今天,对于我们理解城市生活依然有价值。
作者:甘甜甜
编辑:徐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