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导师夫妇”论文7年后才被撤稿“圈内人”去哪儿了

时间:2020-01-12 22:41:0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研究“导师夫妇”论文7年后才被撤稿 “圈内人”去哪儿了

近日,一篇7年前刊发于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冻土》的论文意外引发舆论关注——热议的焦点在于,作者在论述生态经济的过程中,列举了导师夫妇的事例,进而阐述“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

1月12日中午,微信公号“冰川冻土”发布《冰川冻土》编辑部的撤稿声明称,经报编委会审核,决定对该文撤稿。与此同时,论文中的涉事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回应,论文发表时并不知情,但对此事负有重要责任,已申请引咎辞去杂志主编职务并向读者道歉。

期刊和涉事导师的回应很迅速,可是,在被网友挖掘出来之前,在未被冠以“2020年第一篇神论文”前的7年间,该期刊和涉事导师是如何做到对这篇存有明显问题的论文视而不见的?这是“撤稿”之后,需要反思的问题:如果没有被网友偶然发现,该专业领域的学者们,是不是就一直默许这样的“论文”存在于核心期刊?

令人感到“神奇”的,其实还不只是学术期刊发表这种明显拍导师马屁的论文,据报道,这篇论文被标注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而且,在2015年,该期刊被评为全国“百强科技期刊”。那么,需要追问的是,发这样的论文,除了“奉承”导师外,是不是学术期刊在为作者完成项目包装、“炮制”学术成果?相关方面在评价项目成果时,是不是没有细读论文本身,而只看了发表此论文的核心期刊?评价“百强科技期刊”的依据又是什么?

从这起事件可以看到,两大学术变异问题值得警惕:一是警惕学术共同体变为学术利益共同体,学术评价异化为利益评价。本来,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应该坚持质量标准,但当前,作为学术链上的一环,包括部分核心期刊在内的学术期刊,有时也拿版面资源进行交易。“神论文”能在核心期刊上以30个版面发表,原因或许在于被“赞美”的导师身份是期刊主编,于是放弃了审稿原则。在期刊出版后,“圈内”人士也没有就此提出质疑,这也令人感到“神奇”。

这背后或许就有学术利益共同体文化了,本专业领域的学术权威,大家搞好关系都来不及,怎么会质疑呢?也有网友表示感到“细思极恐”,在一个十分专业的学术领域,受利益因素影响,对发生在学术权威身上的事,同行都不吭声了。如果仅靠社会舆论来发现圈子里的问题,只会是个别的偶然,那其他更多的问题呢?

二是警惕论文评价,异化为了不评价论文本身,而评价其论文发表的数量和期刊档次。评价标准的变化,让学术期刊受到追捧,也让一些学术研究变异为了论文发表。这或许也是“神论文”会被作为项目成果而不被发现的一方面原因:往往只看论文题目,以及发表在什么期刊,而非细究论文本身。这种重视论文发表而不重视论文本身的评价方式,也催生出了论文买卖、代写论文、抄袭与弄虚作假等一系列学术不端问题。一篇并无多少学术价值的文章,只要发表在核心期刊,就立即“身价不菲”,大可用来评审职称、考核、申请项目等。

因此,对于“神论文”的处理,不能止于撤稿,还必须治理学术生态环境,破除学术利益共同体,更多关注到学术研究的创新价值。

红星新闻签约作者 熊丙奇

编辑 汪垠涛

【版权声明】本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归红星新闻(成都商报社)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一篇: 原创娴妃借太后的手除掉顺嫔,却被皇上一眼...

下一篇: 河南一男子试驾林肯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致1...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