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于谦死后,瓦剌为什么不卷土重来?

时间:2020-01-27 08:23:0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于谦死后,瓦剌为什么不卷土重来?

简而言之,那时瓦剌首领也先去世已有两年,蒙古高原短暂的统一宣告结束,东蒙古势力趁机西进,进而占据漠南。瓦剌内部四分五裂,无暇也无力南进。

在明朝之前,瓦剌就已活跃在蒙古高原上。在也先统治时期 , 其势力达到巅峰,控制范围西起中亚 , 东至朝鲜半岛,北连西伯利亚之南端,南临明朝边境。

明初元庭退居漠北后,蒙古大汗权力渐衰,蒙古分化为鞑靼、瓦剌、兀良哈三个互不统属的势力。鞑靼又称东蒙古,游牧于贝加尔湖以南 , 大漠以北之地。

明初,瓦刺在猛可帖木儿(明称鬼力赤)率领下,势力迅速发展,大有与北元分庭抗礼之势。脱古思帖木儿被蓝玉击败之后,为瓦剌支持的也速迭儿所杀。

至此,大汗权势低落,成为东西蒙古部落争权夺利的工具。建文年间,瓦刺首领猛可帖木儿弑杀额勒伯克汗,包括阿鲁台在内的蒙古大部皆归附于瓦剌部。

当时以本雅失里、阿鲁台为代表的东蒙古势力和以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为首的瓦刺势力,皆与明朝保持往来。东蒙古势力欲击败瓦刺,号令整个蒙古。

马哈木等自然不甘心臣服东蒙古,意欲东进称雄漠北。明朝一面与双方友好互通,一面采取平衡手段,以使双方保持势力均衡,进而求得北方边境之安宁。

永乐年间,明朝先是与瓦剌击败阿鲁台和本雅失里,后又转而扶持阿鲁台,共同对付瓦刺。在永乐十二年,明军在土拉河畔击败瓦刺军 , 马哈木势力西退。

之后阿鲁台又崛起,明朝又转而支持瓦剌,三次远征阿鲁台。永乐十六年 (1418年) , 马 哈木之子脱欢袭爵顺宁王。他统一瓦剌三部,五年后击败阿鲁台部。

宣德九年(1434年),脱脱不花王子率众击败阿鲁台。之后脱欢又袭杀阿鲁台,其残部逃亡至亦集乃一带。正统三年(1438年),脱欢立脱脱不花为可汗。

此时的瓦剌势力已掌握蒙古军政大权,其势力西至阿尔泰山之南,东及兀良哈三卫 , 南邻明朝边境。正统四年,脱欢去世 , 其子也先袭位,瓦剌达到巅峰。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军分四路进攻明朝边境。也先主力进攻大同,阿剌知院率军进攻宣府,脱脱不花率部及兀良哈进攻辽东 , 另一支进攻甘肃境。

明英宗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率领二十万明军精锐亲征瓦剌,对外号称五十万。由于明军的错误指挥及部署,使得也先在土木堡尽歼明军精锐,俘虏英宗。

土木堡之变后,也先率军攻打明朝京师北京。郕王朱祁钰在太后的支持下即帝位,于谦临危受命,出任兵部尚书,负责保卫大明京师,一个月后瓦剌败退。

于谦成为大明的首功之臣,朱祁镇回京被圈禁在南宫七年,后在石亨、徐有贞等人的策划之下发动了夺门之变,代宗朱祁钰被废为郕王,朱祁镇复辟成功。

明英宗复位的当月,于谦在崇文门外被斩立决。这年是1457年,就在两年前,阿剌知院由于太师之位落空及二子为也先所害 , 于是起兵反抗,将也先暗杀。

也先被害一年后,东蒙古喀喇沁部打败阿剌知院。瓦刺由盛转衰,其地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后瓦剌出现内江 , 东蒙古势力趁机进攻,迫使其迁往漠西。

鞑靼从东边对瓦刺步步进逼,察合台后裔又抵制瓦剌向西发展。而这时的明朝又效仿永乐的手法,采取软硬兼施的策略,平衡蒙古东西势力,遏制其南移。

也先死后,瓦剌内部四分五裂。也先妻子者密失哈屯和长子率一万部属居于札布汗河附近,其母亲及另一位妻子住在东蒙古,其弟侄等人投奔哈密忠顺王。

而大多数瓦刺部众在也先次子阿失帖木儿太师的率领下,游牧于漠北地区。漠南大部分地区为东蒙古势力控制,为了争夺统治权,瓦剌与鞑靼的冲突不断。

再回到问题中,于谦去世后,也先被杀已经过去两年。这时的蒙古高原已经失去短暂的统一时期,瓦剌内部四分五裂,退居漠北,其政权逐渐向漠西转移。

而漠南已经被东蒙古势力所占据,明朝政府采取扶此抑彼的方法,使瓦剌与鞑靼此消彼长。就整个局势来看,明朝与瓦剌及鞑靼此时处于一种平衡态势中。

瓦剌的重点已经放在内斗及与鞑靼的争斗中,还要抵御察合台和窝阔台后裔的势力。因此,瓦剌已经失去南下进犯明朝的实力,而且漠南还夹着鞑靼势力。

综上,于谦去世后的瓦剌,早已失去进犯大明的实力和机会。也先虽然一度统一蒙古各部落,但这一过程是短暂的,在他死后,瓦剌四分五裂,内讧不断。

上一篇: 急寻2020年1月22日G1766次16...

下一篇: 梅西C罗领衔足坛悼念科比:让人心碎的消息...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