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里住着两种淋巴瘤细胞,进展了,他到底要不要进行干细胞治疗?

时间:2020-01-31 10:56:3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身体里住着两种淋巴瘤细胞,进展了,他到底要不要进行干细胞治疗?

冯先生(化名)刚进入了知天命的年龄段,却突然发现自己得了淋巴瘤。

那是2017年7月的事,在一次正常的体检中,医生发现冯先生体腹腔有多发肿大淋巴结。随后做的腹膜后淋巴结活检,病理结果为: 非霍奇金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 1-2级)。

医院没有给冯先生进行任何治疗,只是每3个月进行一次全身淋巴结彩超。

解读:滤泡性淋巴瘤是一种惰性淋巴瘤,一般进展比较缓慢。对于早期的患者,如果没有什么明显的临床症状,现在的标准治疗指导就是: 观察!

有一个研究对26个1级滤泡性淋巴瘤进行了超过6年的随访,这些患者都没有接受任何治疗,但是有一半的患者(13人)在随访期之内都没有发生疾病进展;有6人出现局部病情进展,但是在放疗之后获得了完全缓解;只有7人出现远端复发[1]。

在另外一个研究中,对43名1-2级的滤泡性淋巴瘤患者进行了超过7年的随访。同样,这些患者也都没有接受任何治疗,结果有63%的患者(27人)在这7年的时间里,都不需要接受什么治疗。只有病情进展的患者( 一般在22个月左右发生),才需要治疗。总体来说,对于这种以先观察为主的治疗措施,患者5年和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7%和85%,还是很不错的 [2]。

不过,虽然“以观察为主”是一个合理的方案,但也许还有更好一点的方案。有一个对6568名早期滤泡性淋巴瘤患者(1~2期,1~2级)的回顾性调查发现,如果患者接受了局部放疗,5年总生存率为81%;相比之下,如果一开始只是观察,5年总生存率要低一些,只有71% [3]。

2. 进展

按照医生以“观察为主”的建议,冯先生一直按时复查,病情也一直没有出现显著变化。

这样就过去了两年。

但是,在2019年7月的复查中,当冯先生平躺时,医生可以触摸检查到上腹部一个肿物,而且在轻压的时候,冯先生会有疼痛感。同时,冯先生还有低热、盗汗的现象。

以为是感染所引起,医院给予冯先生抗生素治疗(头孢克洛缓释片,盐酸莫西沙星,米诺环素等),但是效果都不佳。

在腹部CT检查后,发现腹腔及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符合淋巴瘤表现。进一步PET-CT检查,发现右侧颌下可见代谢活性增高的淋巴结(SUVmax:5.5),大小为2.5*0.7cm;腹盆腔多发肿大淋巴结,FDG代谢活性较高,结合病史考虑滤泡淋巴瘤大细胞转化可能。

冯先生在8月底进行了腹腔镜活检,病理结果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万幸的是,骨髓检查未见肿瘤。

因为已经出现了进展,冯先生就开始了化疗,从2019年9月至12月,先后接受了两个疗程的R-CHO化疗(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地辛),两个疗程的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地辛,泼尼松),一个疗程的R-CHOPE化疗(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地辛,泼尼松, 依托泊苷)。

在这个时候,医院提出了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建议。冯先生不确定到底需不需要做这个治疗,于是找到MORE Health 爱医传递,寻求第二诊疗意见。

3. 美国医生的意见

爱医传递安排的会诊医生,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淋巴瘤专家 Stephen J. Schuster 博士。

Dr. Schuster 认为冯先生患有 滤泡淋巴瘤,后转化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但是仍然可能有 残余的滤泡淋巴瘤。由于细胞上的CD10表达为阳性,说明淋巴瘤细胞来源于 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同时伴有c-myc表达,Ki67评分也比较高。目前因为小肠已经有病灶,按照Ann Arbor 病理分期的标准,冯先生的病理期是 3BE期,危险分层为低中危级别。经过四个周期利妥昔单抗联合蒽环类为基础的化疗后,病情出现 部分缓解

遗憾的是,在荧光原位杂交检查中,并有报告C-MYC和BCL-2基因重排的结果,建议补充检查该结果,因为它们对于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对于治疗,Dr. Schuster 认为目前的 化疗利妥昔单抗的治疗是合理的选择。在进行6轮治疗后,需要PET复查,根据结果决定后续治疗方案。

  • 如果获得完全缓解(CR) :

后面可继续两年的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每2-3个月一次,持续2年,以防止滤泡淋巴瘤的复发。

如果两年内复发,那很可能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复发, 可重复进行化疗和利妥昔单抗治疗,如果达到完全缓解(CR),可以考虑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如果只达到部分缓解(PR),则要考虑选择CAR-T细胞治疗。

如果是两年之后复发,比如说4、5年后复发,那更可能是滤泡淋巴瘤的复发。

  • 如果只是部分缓解(PR ):

如果化疗后只是获得部分缓解, Deauville评分为3或4,那么建议对残留病灶进行活检,以确定残余的是滤泡淋巴瘤还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A. 如果是滤泡淋巴瘤,可使用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

B. 如果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则需要进行挽救性化疗。根据挽救性化疗后的结果,再决定最后是CD19 CAR-T细胞治疗还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 如果挽救化疗没有达成完全缓解:进行CD19 CAR-T细胞治疗
  • 如果挽救化疗后达成完全缓解:推荐进行高剂量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如果化疗后的 Deauville评分为5,不管是滤泡淋巴瘤还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都应该按照上述的B方案。

小知识

Deauville评分系统:

  • 1分:没有超出背景强度的FDG摄取量;
  • 2分:有FDG摄取,但强度≤纵隔;
  • 3分:疑似病灶FDG摄取量>纵隔,但≤肝;
  • 4分:疑似病灶FDG摄取量比肝脏的任何部位都有一些增加;
  • 5分:与肝脏任何部位相比,病灶FDG摄取量都明显增加;
  • X分:所显示的FDG 摄取区域不太可能与淋巴瘤有关。

如果患者检查结果的Deauville评分是1分或2分,可以认为是阴性;而如果是4分或5分,则认为是阳性结果。如果是 3 分,则应根据临床情况进行解读。

需要说明的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为了治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不能治愈滤泡淋巴瘤,只能是减缓其复发。

经过治疗,患者的预后应该是比较好的。目前的治疗包含有利妥昔单抗,转化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在治疗后预后会很好;对于体内的滤泡淋巴瘤,因为发展缓慢,患者可以带瘤生存很久,未来会有机会在新的治疗后获得治愈。

整体来说,如果冯先生在这次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那么生存预期应该和同龄的一般健康人士差不多。

目前在美国进行的针对滤泡淋巴瘤的临床研究中, CAR-T双特异性抗体都是最新的趋势,CAR-T治疗的数据多一些,但双特异性抗体的临床数据可能很快会赶上。需要注意的是, 对于滤泡淋巴瘤来说,因为发展缓慢,如果没有到非要治疗不可的时候,应该还是以观察为主。

关于复查的问题,在6轮化疗结束之后,需要进行PET复查。如果小肠病灶还在,应该进行上消化道造影,来确定小肠受累部位是否存在肠道狭窄或穿孔的风险;如果小肠部位的病灶已经消失,而且患者也没有其他症状,就不需要做肠镜来排除梗阻了。

在会诊中,Dr. Schuster还回答了冯先生关于治疗的一些具体问题。

请评价5次化疗后的治疗效果。再化疗3次全部消除肿瘤的概率有多大?

化疗4周期之后的PET/CT检查,腹腔内病灶FDG代谢较前减低,呈现部分缓解,但高于肝脏代谢学反应(Deauville评分为4)。建议6周期后复查PET/ CT。在没有新发病灶的情况下,如果有任何残余的肿瘤,只要FDG摄取活跃,都应进行活检。

在不清楚残余病灶是滤泡还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情况下,无法估计使用更多化疗以全部消除肿瘤可能性。

现在是否需要做干细胞移植?如果移植,移植后复发率是多少?

病情分析及治疗意见部分已经详细给出了有关干细胞移植的意见。移植后复发率取决于移植前的治疗反应。如果没有达到代谢学完全缓解,则倾向于选用CAR-T细胞治疗。移植前达到代谢学完全缓解的患者,移植后复发率约为40-60%。

如果不做干细胞移植,是否建议现在先把干细胞采集出,以备后用?

不建议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如果可以进行自体T细胞采集+冻存,且条件能符合日后商业化CAR-T治疗细胞生产标准的话,可以考虑 。

患者的肿瘤是从滤泡转化为弥漫大B细胞的,请问本次化疗前,是滤泡性肿瘤和弥漫大B细胞性肿瘤同时存在吗?

非常可能。

通过会诊,冯先生了解到目前并没有必要急于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也没有必要进行自体干细胞采集。对于目前的化疗方案,冯先生也加强了信心,也了解到化疗后的结果很关键,决定了后续是否要进行维持治疗还是其他治疗。

第二诊疗意见,并不意味着就会多获得一种治疗方案。有时候,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可以避免走弯路,意义更重要。

最合理的治疗,才是最好的治疗。

希望冯先生的治疗顺利。

1. Soubeyran, P., et al., Is there any place for a wait-and-see policyin stage I0 follicular lymphoma? A study of 43 consecutive patients in a singlecenter. Ann Oncol, 1996. 7(7):p. 713-8.

2. Advani,R., S.A. Rosenberg, and S.J. Horning, StageI and II follicular non-Hodgkin's lymphoma: long-term follow-up of no initialtherapy. J Clin Oncol, 2004. 22(8):p. 1454-9.

3. Pugh, T.J., et al., Improved survival inpatients with early stage low-grade follicular lymphoma treated with radiation:a 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database analysis. Cancer,2010. 116(16): p. 3843-51.

(作者:张洪涛,笔名“一节生姜”。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病理及实验医药系研究副教授,研究领域:癌症的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著有科普读物:《吃什么呢?——舌尖上的思考》,《如果舌尖能思考》。可以谈最前沿的医学研究,也可以讲最通俗的故事。 仅提供科普知识,具体诊断和治疗方案,请相信正规三甲专科医院的医生。

上一篇: 19岁与男友私奔,25岁裸婚连生3子,如...

下一篇: 原创全明星阵容公布9人首次入选两球星场均...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