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蝙蝠果子狸都敢吃的“优秀传统”是怎么来的?
时间:2020-02-02 15:57:3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文/苏则(原创)
2002年末,广东省出现多例类似肺炎的病例,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2003年SARS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并感染了数千人。科学家鉴定出罪魁祸首为一株冠状病毒,并在广东牲禽市场上所销售的果子狸中发现了基因类似的病毒。之后的调查显示,大量SARS相关冠状病毒在中国的菊头蝠中传播,这表明致命毒株可能源自这些蝙蝠,再通过果子狸传播到人类身上。(科技日报:《中科院武汉病毒所:SARS由蝙蝠传播至人类谜底正在揭开》)①
不同种冠状病毒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2019-nCoV可能起源于蝙蝠,但目前尚不清楚中间传播媒介。……1月24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证实:新型冠状病毒不仅在感染的人体内被检测到,在华南海鲜市场非法销售野生动物的摊位也分离了出来,提示新型冠状病毒来自野生动物。……发现水貂病毒显示出与2019-nCov更为接近的感染模式。至于水貂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有待于进一步确证。(人民日报:《中国医学科学院专家:蝙蝠很可能是病毒源头》)②
十余年前的SARS和近来猖獗的新型冠状病毒nCoV-2019,都被相关专家判断与野味或野生动物的销售有关:“一之为甚,岂可再乎”,覆车之辙还在眼前,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中国人热衷于野味?
其中相当一部分的原因,当和“传统医学”中的某些“养生食疗”理念有关。我们试看下面几条“养生”网站/书籍的介绍——
那么,我们就来考证一下,为什么部分中国人会用果子狸、蝙蝠和水獭这些“野味”食疗养生。举个例子来说,养生网站所谓“果子狸还可以治疗痔瘘、鼠瘘等病症”③的根据究竟是什么?
让我们先请出李时珍先生的《本草纲目》。《本草纲目》里,确实记录了关于狸肉治疗痔瘘、鼠瘘的说法:
狸肉,气味甘,平,无毒。主治各种具有传染性和病程长的慢性病(“诸疰”),可以治疗风湿病、鬼毒气、皮肤中的刺痛。用狸肉作羹吃,可以治疗痔瘘和鼠瘘,吃三顿就可以治好了。可以调补脾胃,加强中气,去除游风(一种皮肤病)④。
可见“狸治痔瘘、鼠瘘”是中医的旧说,然而为什么狸肉就可以治这些病呢?李时珍记录了这种说法的原因:
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治疗鼠瘘核肿、已经溃烂出现脓血的病例,用猫肉按通常方法做成羹吃,空腹食用,说这是不传之密,古人都认为“疬子”类的疾病是老鼠的涎毒所致。这就是《淮南子》中所说的,用狸的头治疗“癙”以及老鼠咬人产生的疮。又说狐狸的眼睛、狸猫的脑子,可以让老鼠离开自己的巢穴,这用的都是动物之间相互克制的道理(“皆取相制之义耳”)。⑤
简单解释一下:所谓的“鼠瘘”、“疬子”、“癙”,都是中医所谓“瘰疬”的别称。在现代医学之中,“瘰疬”就是淋巴结核,是病菌如结核杆菌侵入淋巴组织引发感染所致。然而古代的人们则认为这都是老鼠的毒液(“鼠涎毒”)所致。而狸猫是吃老鼠的,“取相制之义”,吃狸猫肉就可以灭鼠瘘。
推而广之,我们就可以发现,凡是狸猫类生物,在“传统食疗”的语境里,都可以治疗关于老鼠的病症:
猫头可以治疗鼠咬疮——《赵氏方》记载,用猫头烧成灰,用油调开敷在疮上面,直到完全好了为止。
猫脑可以治疗“瘰疬鼠瘘溃烂”——把猫的脑子和莽草等分为末状,放到瘰疬鼠瘘溃烂处的孔洞中。这个方子出自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猫眼烧灰,可以治疗瘰疬鼠瘘——猫眼,主治瘰疬鼠瘘,把它烧成灰烬,用井华水(早晨第一次汲取的井泉水)服用一方寸匕(量器)的粉末,一天服用三次。这个方子出自唐代的《外台秘要》。
吃狸肉,外敷狸膏(狸体内的油脂),并按摩,可以治疗鼷鼠咬人成疮——这是李时珍给的方子。⑥
至于吃果子狸能去除风疾(一系列中医认为身体有风邪所引起来的疾病,具体可表现为头痛眩晕、抽搐、麻木、蠕动、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晕厥等种种现象),则可能来自于古人对“风狸”(一种传说中的南方狸类)荒诞不经的神话想象,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风狸条中说道:“风狸能因风腾越,死则得风复生,而又治风疾,故得风名。”说这种动物可以乘风飞行,死了还能通过风复生。所谓狸肉治疗风疾的说法,很可能就是望文生义而来,更滑稽的是,名字中有了风字,不但肉可以治疗风疾,连它们的脑、尿也有了这个功能:
用酒浸泡风狸的脑子服用,可以治疗风疾(出于《岭南志》)。风狸的脑子和菊花一同服用,服用的量达到十斤,就可以长生不老(出于传说是东方朔撰写,实为六朝人所著的古代志怪小说集《海内十洲记》)。
用风狸尿可以主治各种风疾(唐代医家陈藏器的观点)。大风疾(出自宋代文人范成大所撰风俗著作《桂海虞衡志》)。⑦
至于蝙蝠,它入药被吃或者成为野味的原因,大概也源于“传统医学”对动物习性和相关功能的联想,蝙蝠昼伏夜出,在黑暗中飞行,于是医家认为蝙蝠肉主治“目瞑痒痛”,可以“明目”,使得“夜视有精光”(《本草纲目》禽部第四十八卷,禽之二——是的,你没看错,古人认为蝙蝠是一种飞禽)。
于是乎,根据《本草纲目》,用蝙蝠血、蝙蝠胆汁滴目,能够“令人不睡,夜中见物”。
蝙蝠屎,则被称为“夜明砂”,可以用于治疗“目翳盲障”(翳状赘肉一般是眼结膜组织经过长时间的刺激导致结膜组织的病态增生)、“内外障翳”、“青盲不见”(即青光眼)、“小儿雀目”(即夜盲症)。然而,比较讽刺的是,夜间活动的蝙蝠优秀的主要不是它的视力,而是它自带的超声波定位系统。
在《本草纲目》中,还记录了几条用蝙蝠治疗急性传染病的药方:
久疟不止∶《范汪方》∶用蝙蝠七个,去头、翅、足,捣千下,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丸,清汤下。鸡鸣时一丸,禺中一丸。
久疟不止∶伏翼丸∶用蝙蝠一枚(炙),蛇蜕皮一条(烧),蜘蛛五枚(去足,研如膏),鳖甲一枚(醋炙),麝香半两,为末。五月五日午时研匀,以蜘蛛膏入炼蜜和,丸麻子大。每温酒下五丸。(《圣惠方》)
从这些药方的材料来看,应该是取中医所谓“以毒攻毒”之意。
蝙蝠甚至可以治疗咳嗽——
咳嗽不止∶蝙蝠去翅足,烧焦为末。一钱,食后白汤下。(《寿域神方》)
把上述几条和近来病原体可能来自蝙蝠的肺炎症状对勘,有非常深的讽刺意味。
以上关于野生动物入药或食疗的说法,固然多数荒诞不经,但我们也能比较清晰地看到其中的一条线索:即,传统医学往往通过野生动物的习性、能力甚至名称,联想到这种动物做菜或者入药后可能具备的功效。这不是什么“五千年文明”“独有的智慧”,在众多原始民族的巫术中,也有类似的理论和实践。著名人类学家詹姆斯·弗雷泽的《金枝》中曾经提到:
……野蛮人大都认为吃一个动物或一个人的肉,他就不仅获得了该动物或该人的体质特性,而且获得了动物或人的道德和智力的特性。所以,如认为某生物是有灵性的,我们简单的野蛮人自然希望吸收它的体质的特性同时也吸收它的一部分灵性。通过肉食的媒介就能获得种种善恶……这种理论构成广泛的门类众多的交感或顺势巫术的一部分。
例如,克里克人、切罗基人和与他们同宗的北美印第安人部落“都相信自然具有一种特性,能将人和动物所吃的东西或他们感官所接触的物体的素质转移给人和动物;以鹿肉为食的人,就身体素质来讲,比以笨重的熊的肉为食的人,手脚要迅捷得多、灵活得多;和以无能的普通的家禽、粗笨驯服的牛、笨重的在泥里打滚的猪为食的人比起来也是一样……”在新几内亚的莫尔斯比港和莫图英图地区的巴布亚人中,少年人吃壮猪、袋鼠和大鱼,为的是获得动物和鱼的力量。澳大利亚北部有一些土人认为吃了袋鼠或鸸鹋的肉,他们就能比从前跳得高些,跑得快些。……中亚的土耳其人遇到孩子学话很慢,就拿某种鸟的舌头给他吃。有一个北美的印第安人认为白兰地一定是心和舌头制成的水。
他说:“因为,我喝了之后,就什么都不怕,话也说得好极了。”在爪哇有一种小蚯蚓,常常发出一种尖叫声,像一个小闹钟的声音一样。因此,当一个舞女在履行自己的职业时嗓子喊得发哑,带队的人就让她吃几条这种蚯蚓认为吃了之后,她的嗓子会恢复,能够跟原来一样尖叫。(见《金枝》第五十一章:吃神肉是一种顺势巫术)
在了解了原始人单纯的联想思维后,我们也可以做一做传统养生大师,编一部“食疗宝典”了。举个例子,萤火虫可以治什么?它能在夜里发光,那么吃它大概是可以明目的:
萤火:释名 夜光、熠、景天、救火,据火、挟火。
主治“明目,疗青盲,小儿火疮伤,热气蛊毒鬼疰,通神精。《本草纲目》虫部第四十一卷,虫之三
这里所谓的主治“通神精”,就是驱邪的意思。李时珍解释说:“萤火能辟邪明目,盖取其照幽夜明之义耳。”黑暗和鬼怪都怕光明,所以萤火虫既能明目,又能驱邪。都说中医药方注重经验证据,那么吃萤火虫明目驱邪的经验证据何在呢?李时珍举的一部参考文献是《神仙感应篇》:“《神仙感应篇》载务成萤火丸事迹甚详……云∶务成子萤火丸,主辟疾病,恶气百鬼,蛇虺蜂虿诸毒,五兵白刃,盗贼凶害。”萤火虫制成的药丸居然还能抵挡血光之灾。
吃能打洞的动物,则能治水肿、通大小便,甚至助产,比如蝼蛄:
释名:蟪蛄、天蝼、蝼蝈、仙姑、石鼠、梧鼠、土狗。
主治:产难(难产),出肉中刺,溃痈肿,下哽噎,解毒,除恶疮。利大小便,通石淋(相当于泌尿系统结石),治瘰疬(老鼠疮),骨鲠(异物哽于咽、喉或食道)。
……
小便不通∶葛洪方:用大蝼蛄二枚,取下体,以水一升渍饮,须臾即通。
大小便闭,经月欲死∶《普济方》用土狗、推车客(即屎壳郎)各七枚,并男用头,女用身,瓦焙焦为末。
……
甚至还能通耳塞:
塞耳治聋∶蝼蛄五钱,穿山甲(炮)五钱,麝香少许,为末,葱汁和丸,塞之。外用鼻药,即通。《本草纲目》虫部第四十一卷,虫之三
通耳塞的药里还有穿山甲,当然是因为穿山甲也能打洞:
鲮鲤,释名:龙鲤(郭璞)、穿山甲(《图经》),时珍曰∶其形肖鲤,穴陵而居,故曰鲮鲤,而俗称为穿山甲……
发明:……(李)时珍曰∶穿山甲入厥阴、阳明经。古方鲜用,近世风疟、疮科、通经、下乳,用为要药。盖此物穴山而居,寓水而食。出阴入阳,能窜经络,达于病所故也。《本草纲目》鳞部第四十三卷,鳞之一
穿山甲跑得比谁都快,“出阴入阳,能窜经络,达于病所”,风“跑”得也快,所以在古人眼里能治疗关于风疟之类的疾病,与此类似的还有蛇治疗风疾的理论,《本草纲目》,鳞部第四十三卷,鳞之二论述说:
蛇的习性是喜欢到处乱窜的,能把药力传达到有风疾的地方,所以能够治疗风疾。李时珍说:风的速度很快,善于变化,蛇的爬行速度也很快,可以多次蜕皮变化,而花蛇又以石南(一种中医认为治疗风疾的草药)为食,所以(具有了石南的能力,)能“透骨搜风,截惊定搐”,成为治疗“风痹惊搐、癞癣恶疮”的重要药物。这是取其能够内走脏腑,外彻皮肤,无处不到的特性。⑧
又因为穿山甲吃蚂蚁,所以传统医学认为它能治疗关于蚂蚁的疾病(《本草纲目》:弘景曰∶此物食蚁,故治蚁)。
蚁入耳内∶鲮鲤甲烧研,水调,灌入即出。(《肘后》)
东亚大陆传统医学认为能够治疗水肿的野生动物中,其中的一种也许是没有人可以想到的生物:蜥蜴。但蜥蜴和水肿又能有什么关系呢?《本草纲目》说:
蜥蜴能吐雹祈雨,故能治癃淋,利水道。(李)时珍曰:其功长于利水,故《千金》治癥结水肿,尸疰留饮,有蜥蜴丸。
蜥蜴能“吐雹祈雨”,证据何在?《本草纲目》搬出的是一部志怪小说《夷坚志》:
……又,按《夷坚志》云:刘居中见山中大蜥蜴百枚,长三四尺,光腻如脂,吐雹如弹丸,俄顷风雷作而雨雹也。〔宗奭曰〕 有人见蜥蜴从石罅中出,饮水数十次,石下有冰雹一二升。行未数里,雨雹大作。今人用之祈雨,盖取此义。《本草纲目》鳞部第四十三卷,鳞之一
所以有些用野生动物作为食疗药补的材料的做法,不但源于原始落后的类比思维,还可能本身就根源于神话传说之类的无根之谈。我们翻开古代中国较早的一部传统史料养生著作,唐人孟诜撰、张鼎增补的《食疗本草》,可以发现用这两点可以解释其中许多的内容:
例如,《食疗本草》认为,犀牛肉可以驱邪除鬼(肉∶微温,味甘,无毒。主瘴气、百毒、蛊疰邪鬼,食之入山林,不迷失其路。除客热头痛及五痔、诸血痢),原因就是犀牛在古代传说中是辟邪的神兽。
和《金枝》中认为可以通过食用壮猪、袋鼠和大鱼获得力量的新几内亚土著民类似,《食疗本草》也认为,吃老虎肉可以得到老虎传说中驱鬼驱邪的力量(虎肉∶食之入山,虎见有畏,辟三十六种精魅),吃豹子肉,可以让人筋骨强健,甚至性格也会变得“粗豪”(豹肉∶补益人。食之令人强筋骨,志性粗疏。食之即觉也,少时消即定。久食之,终令人意气粗豪。唯令筋健,能耐寒暑。正月食之伤神)。
又例如,《食疗本草》认为,鸳鸯肉可以让人美丽(其肉∶主疮,以清酒炙食之。食之则令人美丽),原因可能是鸳鸯是外表华丽的观赏鸟类;鸳鸯做羹可以让夫妻和睦(又,主夫妇不和,作羹,私与食之,即立相怜爱也),这大概源于“鸳鸯白头到老”的传说。
然而,比较毁人三观的是,“鸳鸯白头到老”是先民一厢情愿的想象,鸳鸯并不忠贞,它们只是在繁殖期间形影不离而已,繁殖期结束后,它们就各自寻找新欢了。
鸳鸯沉迷滥交,天鹅习惯偷情,谁才能代表我的爱情?
有人说,传统医学的理论虽然破绽众多、粗陋不堪,但是其药方里还是存在一些有价值的经验结论的,所以要“废医验药”,这个说法当然不是没有道理的,但落实在野生动物入药食疗的领域,就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许多野生动物本身在古代也是非常罕见的,因此传统医学中对这类生物的利用,往往想象是多于经验。前面提到过的,传说中能够“死则得风复生”的风狸,就是其中一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它的功效的判断,完全来自三部并非医家著作的文人笔记,而其中之一的《十洲记》,则更是著名的六朝道教志怪作品。
和《本草纲目》类似,传统医家著作许多关于野生动物的入药食疗“经验”,就是源于《十洲记》、《博物志》、《夷坚志》一类志怪小说中的江湖流言和传说想象——例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四里,记录了野生动物“猩猩”的吃法和功效:(猩猩)肉,气味甘、咸,温,无毒,食之不昧不饥,令人善走,穷年无厌,可以辟谷(吃了猩猩肉,可以让人长生不老,不食人间五谷)。但是,李时珍本人也从来没有见过猩猩,只是在一些年代极为久远的古籍:《尔雅》、《逸周书》、《礼记》甚至是《山海经》里摘录了一些往往相互矛盾的记载,这种“古代先民的珍贵经验”,又有什么参考的价值呢?
除了思维的愚昧和落后,古代中国人食用各种千奇百怪的野生动物,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历史上经常性的蛋白质匮乏。汉末大乱,袁绍的军队在河北一度以吃桑椹为生,袁术的军队在江淮则吃蛤蚌类生物,普通民众则往往互相吞食⑨。即使是在和平年代,古代东亚大陆民众对蛋白质的摄入也是极为不足的。这里只举一例:发展到清末,在经济相对富庶的江南地区,堪称当地大户的茅盾(沈雁冰)家庭,也习惯于一个月吃四次荤的生活:
因为祖母当家,实际是二姑妈做主,每月初一、初八、十六、二十三,オ吃肉,而且祖母和三个叔父两个姑妈,加上母亲、弟弟和我,即使大碗大块肉,每人所得不多,何况只是小碗,薄薄的几片呢?(《茅盾回忆录·我的小学》)
现代人食谱中习以为常的充足肉类并不是古人能够轻易获得的。
与这种现象可以相互印证的,是众多中国名菜的起源传说中主人公没有能力选择食材的贫穷背景。例如,夫妻肺片的一个来源传说是:
1936年,郭超华在成都一家牛肉铺打工,生活相当困苦。他见一些牛肉铺的边角废料被遗弃可惜,便拿回家来与妻子张田政商量,是否能在这些废料上想法赚点钱。他们将这些东西洗干净后用卤水卤熟,并切成薄片,用熟油海椒、花椒粉、卤水、花生米、芝麻、芹菜等精心调制好佐料,拌匀后见其红绿相配,色香味俱全。拿到街上去卖,由于价格便宜、味道好,颇受市民欢迎。因为夫妻二人在街头叫卖时形影不离,夫唱妻随,人们就将这种凉拌牛杂称为“夫妻废片”。所谓废片,因其原料是废弃的牛心、肝、肚、舌、牛筋、牛肺、头皮及牛肉边角余料组成。由于生意红火,夫妻二人便开店营业。由于他们觉得“废片”二字不好听,容易让人误解,便取“废”的谐音“肺”,改名为“夫妻肺片”。后来他们发现牛肺的口感不好,便取消了牛肺。因此,后来的夫妻肺片与肺毫不相干。⑩
又如重庆名菜毛血旺的一个来源传说,是我们熟悉的“落难皇帝催生新菜”套路,同样体现人们对蛋白质食材的选择无能:
明代末年,建文帝朱允炆在靖难之役时,逃难到重庆磁器口镇的宝轮寺。一天,寺庙住持吩咐和尚上街去买些肉来给建文帝吃,和尚来到街市,肉已经卖光,只剩下猪血。和尚将猪血和菜叶炖在一起,做成了最原始的毛血旺,供建文帝享用。⑪
所以所谓“没有什么是我们中国人不敢吃的”的说法,未必就是一个在幸福人生中诞生的喜剧现象,也未必值得人们自豪。在物质匮乏和精神落后的双重枷锁下辗转求生的,是那不幸的古代东亚人。对于拥有了相对充足的食物来源的现代人来说,饮食时需要追求的品德应当是节制和自律。我们在物质匮乏方面的枷锁正在解开,现在亟待解决的是另一个。
注 释
① 科技日报:《中科院武汉病毒所:SARS由蝙蝠传播至人类谜底正在揭开》
http://www.cjrbapp.cjn.cn/p/7597.html
② 人民日报:《中国医学科学院专家:蝙蝠很可能是病毒源头》
https://tech.sina.com.cn/roll/2020-01-29/doc-iihnzahk6853242.shtml
③ 苹果绿养生网:果子狸药用价值丰富 食用也不错
https://www.pingguolv.com/sl/yingyang/104027.html
④ 《本草纲目》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狸肉,主治 诸疰(zhù,多指各种具有传染性和病程长的慢性病)。治风湿、鬼毒气,皮中如针刺。作羹服,治痔及鼠瘘,不过三顿,甚妙。补中益气,去游风。
⑤ 《本草纲目》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肘后》治鼠瘘核肿,或已溃出脓血者,取猫肉如常作羹,空心食之,云不传之法也。昔人皆以疬子为鼠涎毒所致。此乃《淮南子》狸头治癙及鼠啮人疮。又云狐目狸脑,鼠去其穴,皆取相制之义耳。
⑥ 鼠咬疮痛∶猫头烧灰,油调敷之,以瘥为度。《赵氏方》;脑,主治瘰疬鼠瘘溃烂,同莽草等分为末,纳孔中。时珍。出《千金》;眼,主治瘰疬鼠瘘,烧灰,井华水服方寸匕,日三。出《外台》;膏,主治鼷鼠咬人成疮,用此摩之,并食狸肉(时珍)。以上诸条均见《本草纲目》。
⑦ 风狸脑:【主治】酒浸服,愈风疾(时珍。出《岭南志》)。和菊花服至十斤,可长生(《十洲记》)。 风狸尿:【主治】诸风(藏器)。大风疾(《虞衡志》)。以上诸条均见《本草纲目》。
⑧ 雷公云∶蛇性窜,能引药至于有风疾处。故能治风。时珍云∶风善行数变,蛇亦善行数变,白花蛇,又喜食石楠,所以能透骨搜风,截惊定搐,为风痹要药。取其内定脏腑,外彻皮肤,无处不到也。
⑨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曰: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馀,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萧条。
⑩ 玩纸,东方资讯,夫妻肺片的来历传说?川菜中的夫妻肺片的来历是怎样的
http://mini.eastday.com/a/200123034139457.html
⑪ 上游新闻综合,重庆特产传说(96)丨毛血旺:建文帝当初逃难到磁器口吃的是1.0版本的毛血旺
https://www.cqcb.com/hot/2017-12-09/590218_pc.html
原标题:《中国人蝙蝠果子狸都敢吃的“优秀传统”是怎么来的?|读嘉》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