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话差一点成了普通话?

时间:2020-02-06 13:52:3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四川话差一点成了普通话?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

就在64年前的今天

国务院发布了

《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

今天我们所说的 普通话

被正式确认了官方地位

正宫地位确立

其实在普通话成为标准以前

中国人也说了几千年汉语了

这几千年来都是用的什么口音呢?

网上随手搜索一下

评论就有国内几大方言

抢着举手“是我!是我!”

陕西人民觉得自己历史悠久

还坐拥西安这个十三朝古都

“我们的口音就是大唐盛世的口音”

粤语地区的朋友觉得

自己的发音才是古汉语的延续

粤语是“古汉语的活化石”

闽南语瞥了一眼粤语:

“你说的,好像是我吧。”

北京朋友往城里一指

紫禁城在这儿都600年了

还有什么好争的

_

_

围观群众表示

听着好像都很有道理啊……

那究竟是哪个啊……

别想了,过来抄现成答案吧

_

_

普通话起源:陕西vs洛阳

_

中国最早的统一普通话出现在周朝

被称为 “雅言”

《论语》里是这样说的: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

皆雅言也。”

孔子门下弟子三千人

他上课用的是就“雅言”

_

那周朝雅言究竟是什么口音呢?

懂历史的朋友开始分析

周起源于陕西岐山

而且西周的都城是丰镐 (今西安西南)

那周天子说的也应该是

上古版本的“陕西方言”

但显然

古代人的脑回路不是这样的

其实,夏商时期都城都建在

以洛阳为中心的地区

讲的是 河洛语

周朝则延续了这个口音

周朝在东周时期迁都至洛邑(今洛阳)

河洛语也就是古洛阳话

才是周朝的标准“普通话”

并且一直延续到了汉朝

_

_

隋唐宋:洛阳持续胜出

_

汉朝之后

经历过一段十分混乱的时期

从三国到西晋

再到东晋和十六国南北分治

再到南北朝

近400年的时间里三十多个政权更迭

大家都各说各的

直到下一个大一统王朝—隋朝

再次出现

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38年

但是在改变“语言不通”的问题上

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_

隋朝时期的音韵学家陆法言

吸收了六朝韵书的长处

洛阳雅音金陵雅音为基础正音

编写了这本 中古时期汉语韵书的

划时代作品—《切韵》

确定了官方口音

而接下来的大唐

是现代几大方言竞争“正宫地位”

最激烈的时代

“大唐普通话”有着各路民间传说

粤语、闽南语和

刚刚在周朝“落选”的陕西方言

都有自己的拥护者

陕西方言:

大唐长安在哪儿知道么?话题结束。

粤语、闽南语:

网上那么多还原古代朗诵唐诗的视频

没听过么?跟我们简直一模一样!

_

其实,大唐距今已经1300多年了

唐朝的雅言并没有流传下来

就算类似

也绝不是直接等于

现代某一地区的方言这么简单

总归一句话

大唐的口音是你听不懂的口音

_

唐朝初年

《切韵》被定为官韵

唐朝时期编写的《唐韵》

和宋朝的《广韵》

也一直以《切韵》为准编撰

但渐渐地

很多学者开始反对以《切韵》为正音

虽然唐朝都城是长安

但是当时的精英阶级

普遍认为 “洛阳居天下之中”

中原地区才是汉语文化的发源地

他们觉得切韵是

根据金陵地区吴音编写,不够正宗

讲中原地区洛阳音

才是“尊贵身份的象征”

_

唐朝学者李涪

就在《切韵刊误》中表示

别用《切韵》了,已经lllb了

“凡中华音切,莫过东都(洛阳),

盖居天地之中,禀气特正。

予尝以其音证之,必大哂而异焉。”

并批评《切韵》:

“吴音乖舛,不亦甚乎!”

唐朝开始逐渐 以洛阳读书音为雅言

在上朝等等正式社交场合

必须使用洛阳读书音

都城长安的方言都只能作为市井语言

武则天时期

某个官员在朝堂上说到“猪”时

念的是长安音“jyu”

洛阳读书音的“猪”

念做“dyo (音似雕)

把朝堂上的大臣和武则天都逗笑了

宋朝也同样如此

北宋名臣寇准和宰相丁谓在议事时

谈论起哪儿的语音最正

身为陕西人的寇准说:

“西洛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

丁谓不以为然:

“四方皆有方言,

我说只有读书人才谓之正。”

这下更清楚了

不仅首都长安的本地方言不行

连洛阳的方言都不能算是标准语音

只有 洛阳的读书人讲话才最标准

_

经过了周秦汉隋唐宋

六个大一统王朝的传承

虽然各朝代的雅言都各有出入

但是总归还是一脉相承的

可当历史的车轮滚向了

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大一统王朝—元朝

标准语音的发展出现了转折性变化

_

元明清:南京话vs北京话

_

元朝的官方语言是

统治阶级蒙古族用的蒙古语

汉语继承了前朝的音韵

做为“天下通语”在整个域内使用

但毕竟两种语言并行

还是带来了一些改变

比如,元朝初年的韵书

《中原音韵》中

已经没有了“入”声

北方人也渐渐开始

不会说古代汉语中的“入”声

再比如

一些蒙古语词汇被流传到了今天

比如 “胡同”、“戈壁”、“敖包”

还有呼和浩特、包头、柴达木等等

看着也不像是汉语能取出来的地名

你也会说的蒙古语

明朝时期

普通话的称呼已经从

“雅言”变成“官话”

明太祖朱元璋为复兴华夏

下令修撰《洪武正韵》

继承了唐宋音韵体系

虽然这本韵书在中国没什么存在感

但却对朝鲜有着深远影响

朝鲜的世宗大王主导编写创造了

如今的朝鲜文字的《训民正音》

就是参考了《洪武正韵》的框架

永乐年间

明朝首都从南京迁到了北京

有40万南京人口跟着移民来了北京

这甚至比北京原有的人口还多

唐宋时期输给洛阳音的金陵雅言

也就是 南京官话,此时翻身做主人

成为了明朝的标准音

一直到清朝早期

都还是沿用着南京官话

_

直到雍正八年设立正音馆

清朝开始推广

以南京官话和北京话融合后

形成的“北京官话”

到了清朝中后期

北京官话已经取代南京官话

成为了清朝的官方标准语

_

这时期,很多满语词汇

也融入到了汉语里并沿用到今天

尤其是东北话

东北人常说的 “你长得可真磕碜”

“你怎么这么磨蹭”

还有 “埋汰”“咋呼”等等等等

都是音译过来的满语词汇

还有一个最常用的口头语

“挺好”的“挺”

也是来源于满语的副词ten

_

这个时期的官话

已经与我们现在说的普通话很类似了

但在接下来的时期

普通话才完成了最后的进化

_

“南北大战”民国就开始

_

1909年清朝设立“国语编审委员会”

“国语”这一称呼诞生

1912年12月

民国成立读音统一会筹备处

确定每一个字的标准读音

这引发了各地代表之间的“撕逼大战”

来自北方直隶省的

著名语言学家王照

对于会员构成非常不满

“一共80个成员,

来自江浙的就有25个,

这个对我们北方不公平!”

江苏的汪荣宝表示不服:

“若每省一表决权,

从此中国古书都废了。”

王照一听:

“你的意思是

江浙以外就没有文化人了?”

_

在北方会员的坚决抗议

会议开了半年多主持人接连辞职之下

最终决定一省一票

6500多个有争议的汉字读音

进行投票

1918年,民国公布了

第一套官方标准的国音“注音字母”

主要由北京官话和南京官话

混合提取创造

“注音字母”的使用和 “国语”这个称呼

现在都还在对岸的同胞那里传承着

虽然,语音腔调已经变成了

“你怎么可以酱紫”“你很机车耶”

“我整个人被你打败了”

_

但是,这仍然不是现在的普通话

直到1956年

_

5.

四川话差一点成了普通话?

_

在网络上有一个非常热门的说法

说是 当年确定普通话时

四川话以一票之差输给了北京话

不然现在全国上下都是

“巴适”“安逸”“瓜娃子”了

四川朋友,醒醒

看看上面的历史

洛阳人、南京人还没先说话呢!

想什么呢

其实,普通话的确定

并没有经过什么投票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

《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

正式确定普通话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的实际语音采集地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

定义中所说的语法

则是以鲁迅、老舍、郭沫若、

巴金、沈从文、朱自清等等大师

的著名现代白话作品为规范

这也就是为什么

上学时候语文老师总是让你

_

而现代年轻人天天引用

“鲁迅先生 (不管说没说过,反正)曾说过”

现在看来也没什么毛病

_

那么,你家的方言

有成功成为某个朝代的官方口音么?

允许你来炫耀一下。

不。想。上。班。怕。死。

点个 分享普通话知识

上一篇: 马伊琍成上戏最严考官,一改往日温婉形象,...

下一篇: 原创贵人运大旺,一生非富即贵的三大生肖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