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知名药企董事长变动
时间:2021-11-15 10:13:2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21位医药人职位变动,涉2位药企董事长
01 知名药企董事长辞职
11月刚过一半,已有多家药企高管离职,其中两家药企董事长变更,分别是第一医药和睿智医药(详情见文末)。
11月12日,上海第一医药发布公告称,徐子瑛因工作原因,辞去董事长、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及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等职务,辞任后不再担任第一医药任何职务。
据了解,第一医药的主营业务为医药零售、医药批发,占营收比例分别为61.77%、34.25%。
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第一医药主营收入3.65亿元,同比上升8.34%;归母净利润1001.5万元,同比下降58.97%;扣非净利润159.75万元,同比下降80.5%;负债率40.14%。
就业绩下滑的原因,其在半年报中解释,主要是受民用防疫物资需求和价格下降影响。而除此之外,医药流通行业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行业竞争越发激烈,头部企业优势明显,互联网医院等新业务形态的兴起也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10月28日,商务部发布《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提高行业集中度的要求。根据上述要求,医药流通行业的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头部企业将拿下更多市场份额,持续兼并重组成为未来几年医药商业领域的主旋律。
实际上,这一转变已经在逐渐进行。
近年来,医药流通行业上游的医药工业受“带量采购”等政策影响开始市场重构的同时,药品批发企业的市场也在进行重新分割,头部企业的竞争优势愈发明显。
例如,四大药商均在财报中表示,带量采购常态化的背景下,将积极承接集采业务,另外加强DTP药房的建设也是各家不约而同的选择。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其对行业的影响是从上而下全方位的。对于药企来说,要及时认清行业变化。
除此之外,线上医疗的发展也将对线下药店产生一定的分流。随着互联网医院兴起、医保线上支付试点、网售处方药有条件放开、药店间距限制放开等政策,则将同时加剧线上和线下对客流的竞争。
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行业竞争,企业一方面要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学会创新。
第一医药三季度财报显示,上期末旗下门店为110家,报告期内新开4家门店,迁址2家,此外还在持续实施线上线下融合等转型举措,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等领域新经营模式。
高管在某种程度上起到制定公司发展战略,明确未来发展方向的作用,随着董事长的变更,第一医药未来的业绩情况是否会有所改变令人期待。
11月1日晚间,睿智医药发布公告称,董事会于近日收到董事长WOO SWEE LIAN的书面辞职报告,WOO SWEE LIAN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董事长、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辞职后继续担任战略顾问。
除第一医药和睿智医药外,可以看到11月还有一位副董事长辞职,一位副董事长上任。
02 高管变动频频
政策推动,行业变革、公司高管变动频频也并不让人意外。
11月1日,阿斯利康中国总经理赖明隆向员工宣布了一项人事变动,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及县业务部负责人杜浩晨因为个人原因决定离开公司,最后工作日为本月17日。值得注意的是,杜浩晨是阿斯利康自今年7月份以来,继董莉君、徐晶、张岸巍、何益敏之后第五位高管离职。
据了解,杜浩晨2015年离开辉瑞加入阿斯利康,担任及县业务部全国负责人,组建并带领阿斯利康及县团队,执行“扩面下沉”战略。
“扩面下沉”是阿斯利康的三大基本策略之一,近年来在分级诊疗、带量采购、处方外流等政策背景之下,除阿斯利康外,拜耳、辉瑞、赛诺菲、诺和诺德等多家跨国药企在基层医疗市场均有布局。
例如2019年,辉瑞把1000名医药代表充实到县级市场,阿斯利康则在全国500多个县布局销售人员,组建阿斯利康的县级营销团队。
扩大布局带来的结果是基层销售数量的逐渐增多,有数据显示外资药企2018年在二线、三线、四线城市增长率分别高达10.9%、11.9%、8.8%;2019年数字进一步提高,在二线、三线、四线城市增长率分别高达13.8%、15.5%、22.3%。
但如今,随着集采的常规化,县域市场的竞争也在逐渐扩大,除了跨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外,也有与本土创新公司之间的竞争。为此,跨国药企一方面将县级普药团队不断缩减,另一方面开始布局创新药市场,将特药县级团队扩大。
11月,另外一个吸引了众多医药人目光的人事变动是君实生物首席商务官钱巍的辞职。
11月3日,君实生物向员工正式宣布,因个人发展原因,首席商务官钱巍已于近日提出辞职,最后工作日为2021年11月12日。
据了解,钱巍此前曾在礼来、纽迪希亚、阿斯利康、罗氏等多家跨国药企任职,今年6月30日从罗氏离任,7月份加入君实生物,负责管理君实生物销售团队、策略市场部、市场部、肿瘤产品医学事务部、销售培训部等。
2019年君实的PD-1单抗实现了7.74亿元的销售额,信达的PD-1单抗则为10.16亿元。2020年君实PD-1实现10亿元销售额,信达的PD-1达伯舒则是22.9亿元销售额,差距的进一步拉开着实让君实感到“压力”。
实际上,三年来,君实生物销售负责人已历经韩净、段鑫、钱巍三人,或许从侧面印证这份工作并不简单。
在资本助力之下,国内biotech发展态势良好,第一个产品已经上市或即将上市,正处于关键的商业化阶段,有一个合适的商业化带头人至关重要,人事变动频繁也在所难免。而从跨国药企回归本土发展的医药人才也需要时间来明确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