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等级临床证据:间充质干细胞显著改善II型糖尿病多项指标
时间:2022-02-07 15:13:4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近日,发表于《Journal of Diabetes Investigation》的一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系统总结了当前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试验,以评估了这种疗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位于临床证据金字塔最顶端,证据等级最高,其结果可信度也最高,可为医疗决策提供参考。通过这类分析,可以让人们看到间充质干细胞治疗II型糖尿病的客观临床效果。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利用PubMed、Scopus、Web of Science和Central数据库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最终有9项临床试验,共227名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40名对照)进入最终的分析过程,分析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前后C肽、糖基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用量的变化。(下图为该分析过程流程图)
图片来自文献[1]
间充质干细胞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多项指标
纳入分析的9项临床试验都评估了干细胞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治疗作用。分类如下:
两项研究使用沃顿凝胶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WJ-MSCs;83名患者),
一项研究使用MSCs和单个核细胞(30名患者);
一项研究使用羊膜干细胞(54名患者);
两项研究使用骨髓单个核细胞(152名患者);
一项研究使用人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PD-MSCs;10名患者);
一项研究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一项研究使用人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PD-MSCs;10名患者);
一项研究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01
间充质干细胞对C肽水平的影响
其中三项研究评估了间充质干细胞对C肽水平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C肽水平没有显著影响(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自文献[1]
虽然这项分析的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C肽水平不受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影响,这可能是由于纳入的研究之间存在差异,导致结果误差。通过其他的研究可以看出间充质干细胞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的C肽水平。一项注册号为NCT01413035的临床试验评估了脐带/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和疗效。共有18名2型糖尿病患者参与,均接受了3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注射。试验结果显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是安全的,耐受性良好,能有效降低血糖,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的C肽水平。
02
间充质干细胞对糖基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
其中有7项研究探讨了间充质干细胞对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经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基化血红蛋白水平水平显著降低(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自文献[1]
03
间充质干细胞减少胰岛素用量
在三项研究中,评估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剂量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发现干细胞治疗可以显著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用量(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自文献[1]
间充质干细胞:糖尿病治疗的新里程碑
糖尿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且存在年轻化的趋势。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主要类型,通常患者可产生胰岛素,但体内出现胰岛素抵抗,细胞无法正常使用这些胰岛素。目前2型糖尿病控制方式主要有生活方式干预、口服降糖药以及注射胰岛素等,这些传统治疗手段常常不仅没有阻止糖尿病进展的,而且其副作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间充质干细胞是干细胞热门种类,也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同时间充质干细胞会找到通往受损组织的途径,被认为是糖尿病治疗的靶点之一,可控制胰岛素抵抗、使糖基化血红蛋白正常化和降低胰岛素需求量。在体外和动物研究已经显示了间充质干细胞对控制血糖水平的作用,其被认为是糖尿病治疗新的里程碑。
干细胞疗法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然而,目前基本上都是短期的随访报告,要想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未来需要进行长期的随访。从https://clinicaltrials.gov/网站我们发现目前临床上有90项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干细胞治疗登记在案。此外,在国内,由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单位联合申报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二型糖尿病临床研究项目》近日通过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备案。种种迹象表明,干细胞疗法目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上正在火热进行中,未来在更广泛的研究之后,相信未来干细胞给II型糖尿病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机遇。
参考文献:
Ranjbaran H, MohammadiJobani B, Amirfakhrian E, Alizadeh-Navaei R. Efficacy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therapy on glucose levels in type2 diabetes mellitus: A systematic reviewand meta-analysis. J Diabetes Investig. 2021 May;12(5):803-810.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926576/
来源:新浪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