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国采最新进展 开标在即
时间:2022-02-16 11:13:4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01 报量即将完成
根据宁夏、山西、四川等多地此前发布的文件,第七批国采于1月26日启动报量,要求2月16日24:00点前提交相关药品采购需求量数据。
明天,第七批国采第一轮报量即将结束,接下来进入到报量审核环节,2月25日17:00前完成相关药品采购需求量审核工作。
审核完成后就将进入公布集采文件,开标、落地执行等阶段。
第七批国采回到化药的轨道中来,共涉及58个品种,208个品规。本次国采品种数仅次于第五批带量采购,且覆盖了奥美拉唑、依达拉奉、奥司他韦、美罗培南、美托洛尔等过亿大品种。
例如2020年国内医疗市场销售规模为52.10亿元的奥美拉唑注射剂,在2020上半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其厂家竞争格局中,奥赛康的市场份额接近40%,原研药企阿斯利康占据16.32%的市场份额,此外还有20余家企业通过一致性评价,竞争激烈。
据权威数据统计,第七批国采涉及的市场规模为350亿元左右,带量采购市场影响较大,届时相关药物市场将迎来洗牌。
此前,有消息称第七批国采规则或将产生新变化,涉及采购品种的选定、采购量的分配等方面,引起了业内的广泛讨论。
02 不追求最低价
2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深化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进展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对未来带量采购的规则制定进行了回应。
会上,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明确指出,带量采购的规则服务于制度,要求量价挂钩,保证质量,促进创新,稳定供应,确保临床使用。目前国家已经围绕这些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制度性的配套政策。
陈金甫强调,带量采购不追求最低价,也坚决反对跑步竞价,规则的设计是为了实现价格合理调整,企业公平竞争。
以往带量采购为快速挤压药品价格的 “水分”,存在一定“低价优先”的现象,这也导致部分企业盲目投标,中标后又由于利润被压低和突如其来的产能压力,出现断供。
对国家来说,这样的情况显然不利于带量采购的开展,对企业来说,低价中选也不是最终的胜利。去年八月,因集采断供,医保局将华北制药列入“违规名单”,暂时取消其参与国家药品带量采购的资格。
除此之外,为保障集采药品的正常供应,国采中选规则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从最早“4+7”只选1家最低价中标,到如今逐步优化,多家中选,放宽竞争格局。
这样既能够保持适当的竞争率,使价格达到合理回归,也能平衡供给,一旦断供也能及时找到替补,给临床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
除了国采,起示范作用的地方集采也进行了相关的规则调整。不少省际采购联盟在采购规则上引进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得分最高的企业获得拟中选资格。“低价”不是唯一的标准,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被尤为被重视,药品的临床使用也是中选结果的关键保障。
回看前五批化药国采,218个品种中选,平均降幅最小在50%,最大在59%,最高降幅均在90%以上。
如今,带量采购规则不断完善,企业对集采政策也逐渐熟悉,预计第七批的降幅也不会相差太大。
03 规则越发成熟
随着带量采购的发展,国采品种从化药拓展到生物药,进一步还将拓展到中成药。品种变化的同时,规则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
陈金甫在上述会议中强调,针对特定的品种以及竞争格局要设置不同的竞价规则。
例如胰岛素,虽然经过了地方试点,但是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临床替代方面还不是很成熟,市场份额也基本上被几家供应商占据。
因此在胰岛素的竞价规则中临床替代和产能的保障是两大要点,要使各个主流产品和新产品都能够及时进入,有竞争的一席之地,同时产能也有稳定供应。
吹风会明确指出,去年在部分省份已经组织中成药联盟采购的基础上,今年国采将有序进一步扩大范围,实现化药、生物药、中成药三大领域全覆盖。
中成药因其具有特殊性,质量难以评价且独家产品多,开展集采难度较大。
去年,湖北和广东率先牵头进行中成药带量采购,其中湖北19省联盟率先开标。据了解,湖北联盟本次采购规模近100亿元。最终97家企业、111个产品中选,中选价格平均降幅42.27%,最大降幅82.63%。
虽然降幅相对理想,但是规则仍然有待改善,相关企业也需要时间适应。就中成药后续在带量采购中的表现还有待观察。
第七批是化药采购,陈金甫指出化药竞争相对充分,因此基本协议采购量往往达到80%以上,使得中标产品的市场覆盖率更高,群众受益面越大。
附:第七批国采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