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22版)——对21个临床问题的建议

时间:2022-12-05 05:59:1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中老年常见的骨骼疾病,也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阶段,具有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医疗花费高的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规范化诊断及治疗对临床工作和健康中国战略均有重要意义。《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22 年版)》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订,在 2017 年版的基础上进行更
新,主要更新内容涉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定义、流行病学、常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策略、抗骨质疏松药物及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再骨折防治、围手术期管理等多方面。

2022版指南遴选出骨科医生最为关注的 21 个临床问题,最终形成 21 条循证医学推荐意见,旨在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提升“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医疗服务质量。

临床问题1: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特点?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治疗难度大(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1A)。

临床问题2: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哪些?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症状为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可能出现畸形、骨擦感(音)、反常活动等骨折专有体征,但也有患者缺乏上述典型表现(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临床问题3:疑似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应选择哪些影像学检查?

疑似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应首选 X 线检查,必要时可行 CT、MRI、ECT 等检查,进一步明确骨折情况并行鉴别诊断(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临床问题4:骨密度检查是否为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必须检查?

确诊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根据骨折的临床症状、专有体征和影像学等检查,对拟诊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建议行骨密度检查(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临床问题5: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需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骨质疏松性骨折可由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等多种病因所致,必须与恶性肿瘤、结核以及能导致骨折的其他影响骨代谢的疾病相鉴别(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临床问题6: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

复位、固定、康复和抗骨质疏松治疗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基本治疗原则。应根据骨折部位、类型、骨质疏松程度和患者全身状况等进行个性化治疗(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1A)。

临床问题7:如何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患者年龄及病史,尤其是轻微外伤后出现胸腰部疼痛、身高缩短和驼背、脊柱变形或活动受限是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重要参考(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临床问题8: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策略?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应根据骨折的程度、症状、全身情况及患者需求等选择保守治疗、微创或开放手术治疗(推荐强度:GPS)。

临床问题9: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策略?

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需根据骨折类型、年龄、全身状况、预期寿命等尽早采用手术治疗(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临床问题10: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

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可选用闭合或切开复位内固定,包括髓内或髓外固定(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临床问题11: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策略?

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可视骨折类型、关节面受累情况、患者全身情况和需求等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临床问题12: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策略?

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可视骨折类型、稳定性、合并损伤、患者全身情况和需求等选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临床问题13:骨质疏松性骨盆髋臼骨折的治疗策略?

骨质疏松性骨盆髋臼骨折与青壮年高暴力受伤机制不同,需根据骨折特点、分型、患者全身情况和需求等采用保守治疗或微创手术(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C)。

临床问题14: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的基础措施有哪些?

基础措施包括调整生活方式、预防跌倒和使用钙剂、维生素 D 等骨健康基本补充剂,是抗骨质疏松药物发挥最大效应的基本保障(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1A)。

临床问题15: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药物有哪些?

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其他机制类、中药等,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个性化治疗(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1A)。

临床问题16:骨质疏松性骨折药物干预的目的是什么?

骨质疏松骨折后需积极给予规范的基础措施和抗骨质疏松药物干预,目的是缓解疼痛,抑制急性骨丢失,改善骨量和骨质量,提高骨强度,降低再骨折风险(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临床问题17:抗骨质疏松药物干预后如何进行评估和药物更换?

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干预后,应长期随访,对骨折愈合、骨密度、骨转换指标、再骨折、依从性、不良反应等进行综合评估,疗效不佳者建议药物更换(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临床问题18: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折愈合和内植物稳定性的影响?

骨质疏松性骨折后,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对骨折愈合时间、愈合率无明显不良影响,可增加内植物的稳定性(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临床问题19:如何防范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再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术中及术后均存在再骨折风险,定期进行骨折风险评估,及时识别再骨折高危人群,早期规范化系统干预,有助于防治再骨折(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临床问题20:骨质疏松性骨折围手术期如何管理?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合并症多、麻醉和手术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多,按照快速康复原则由多学科进行围手术期管理至关重要(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临床问题21:骨质疏松性骨折康复策略?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康复治疗既要遵循一般骨折的康复规律,又要考虑到患者骨质量差和骨折愈合缓慢的特点,应采用多学科和多因素的个性化综合康复计划(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上一篇: 每天多25克蛋白质,可降低骨折风险!2....

下一篇: 《柳叶刀》子刊 | 多中心队列研究揭示:...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