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例!TAVI瓣衰败后经肋间微创切口免缝合瓣膜植入手术完成

时间:2023-07-25 07:20:1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闫炀教授团队为一位在外院行介入瓣替换术仅一年,继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成功实施国内首例“TAVI瓣衰败后经肋间微创切口免缝合瓣膜植入术”。这一创新疗法为更多高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带来一种全新的微创瓣膜手术治疗方案。

换瓣术后反复发热,原来是细菌在心脏上做了个“窝”

67岁的李大爷1年前因主动脉瓣重度钙化狭窄在外院行“TAVI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开始出现间断发热伴胸闷气短,当地医院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赘生物”。看了多家医院,都认为患者年龄大,换瓣术后仅1年,且有高血压、脑梗死病史,如再行开胸手术,风险很大,恐无法耐受,治疗方案困难。抱着一线希望,李大爷来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门诊就诊。

人工瓣膜也会感染?心血管外科闫炀主任介绍,无论人工或自体瓣膜,当人体血液中存在致病菌或自身免疫力下降时,大量的细菌就有可能在瓣膜上繁殖增生,就好像细菌在上面做了个“窝”,瓣膜和周围组织被细菌侵噬,慢慢就烂掉了。

入院后,李大爷的心动超声检查提示:人工主动脉瓣中度狭窄伴关闭不全,赘生物形成,6mm*4mm大小,随心动周期来回摆动。如不及时手术,一旦赘生物脱落,随时有生命危险。

针对患者病情,闫炀教授团队进行充分讨论评估,认为外科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考虑到李大爷年龄偏大,心脏、肝脏、肾脏功能都不好,行介入瓣植入术后仅1年,胸膜下组织黏连严重,如再次开胸手术,风险极高。为减小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决定为其施行高难度的“TAVI瓣衰败后经肋间微创切口免缝合瓣膜植入术”。

免缝合生物瓣膜

险中求胜,精湛技术创奇迹

在麻醉手术部、超声医学科等多学科的默契配合下,闫炀主刀为患者实施手术。手术经右侧第二肋间入路,进入胸腔后发现TAVI瓣和内膜严重粘连,整个支架已基本全部嵌入到主动脉内膜中,人工瓣剔除相当困难。手术团队紧密配合,仔细分离,精准操作。先将感染的人工瓣膜和赘生物完整剔除,然后测量瓣环面积,为保证患者术后疗效,选择植入型号最大的25号免缝合生物瓣,开口面积可达4平方厘米左右,几乎接近正常瓣膜生理状态下的有效开口面积,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达到最佳状态。生物瓣植入、释放、球扩仅用时10分钟。术后食道超声提示瓣膜位置适合,无瓣周漏,瓣叶开放及活动度良好。整个手术过程虽十分艰辛,但效果满意。术后送入心血管外科ICU进一步康复治疗。

衰败的TAVI瓣膜上可见大量赘生物

据资料报道,目前全世界TAVI瓣膜置换术后继发感染,行二次手术的围术期死亡率高达40%-60%。一方面,微创心脏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另一方面,免缝合生物瓣有效开口面积大,可以获得较传统外科瓣膜更优化的血液动力学指标,从而改善心功能,且植入过程中无需逐一缝合打结,能够有效缩短体外循环和心肌缺血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二者相结合,等于强强联手,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基础上大大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保障了手术疗效,使患者获益最大化。

“工贵其久,业贵其专”。近年来,西安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外科团队在手术技巧和技术创新上下真功,截至目前,心外科微创心脏手术占比高达80%,其中2023年介入瓣置换已完成近90例,成功率达100%,零并发症发生率。未来,科室医护人员将继续在严谨与专注中“修内功、强本领”, 秉承从“小切口”去做“大健康”的医者初心,对标“高水平”,注重“可持续”,为推动我国心血管外科微创技术发展,为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上一篇: GUT:肠道微生物组调节个性化餐后靶向饮...

下一篇: Nat Med:基于基因遗传信息预测冠心...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