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 Radiology:冠状动脉斑块特征对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

时间:2023-07-26 21:23:5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围术期心肌损伤(PMI)在临床实践中十分常见,表现为心脏生物标志物的升高,如肌酸激酶心肌带和心肌肌钙蛋白(cTn)。PMI与较差的短期和长期临床结果有关;因此,对接受PCI治疗的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PMI诊断和管理非常重要。

最近,多探头计算机断层扫描(MDCT)作为一种有前途的无创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出现,不仅可以检测冠状动脉狭窄,还可以评估冠状动脉斑块的质量和数量。以往的研究表明,具有低衰减、性重塑、斑点状钙化和餐巾环征的斑块被认为是易损斑块,与PMI相关。这些都是高危斑块(HRP)的特征,与未来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事件有关。

另一方面,最近的研究表明,心脏磁共振成像(CMR)中的平扫T1加权成像能够评估冠状动脉斑块的形态。冠状动脉斑块与心肌信号强度比(PMR)≥1.4的高强度斑块(HIP)是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事件的危险因素。有研究证明,HIP与选择性PCI的PMI有关。然而,MDCT和CMR对预测选择性PCI术后PMI的有效性还没有被研究及报道。

近日,发表在European Radi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探讨了PMI与MDCT和CMR在选择性PCI患者中检测到的靶斑块和非靶斑块特征之间的关系。

项观察性回顾研究在2012年7月至2019年10月期间纳入了在本机构中进行MDCT和CMR之后接受选择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平扫T1加权成像上的高信号斑块(HIP)被定义为冠状动脉斑块与心肌的信号强度比≥1.4。MDCT中的高危斑块(HRP)显示≥2个特征:性重塑、低密度斑块、斑点状钙化和餐巾环征。PMI被定义为PCI术后24小时内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上升>正常上限的5倍。 

76名患者(平均年龄±标准差,67岁±9岁;62名男性[82%])的95个目标病变被纳入。21名患者(24个病灶)被分配到PMI组,而55名患者(71个病灶)被分配到非PMI组。PMI组中存在MDCT上的HRP特征和CMR上的HIP特征的患者明显较多。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显示,MDCT中的HRP和CMR中的HIP是PMI的重要独立预测因素。MDCT中的HRP和CMR中的HIP的目标病变明显更容易发生PMI。在141个狭窄度≥50%的斑块中(76名患者),PMI患者在目标和非目标病变中,MDCT中的HRP和CMR中的HIP明显更常见。 


 
 围术期心肌损伤具有代表性的病例。A 多方位计算机断层扫描(MDCT)图像。水平(A)和多平面重建图像(B,C)显示左主干(LMT)、左前降支动脉(LAD)和左回旋动脉(LCx)的冠状动脉狭窄。LMT病变显示正性重塑,LAD病变显示正性重塑、低密度斑块和餐巾环征(B)。LCx病变显示阳性重塑、低密度斑块和斑点状钙化(C)。这些病变在T1加权CMR成像(T1WI-MRI)(D)和冠状动脉造影(E,F)上对应。T1加权MRI显示LMT、LAD和LCx的高信号斑块,其中斑块与心肌的信号强度比(PMR)分别为1.96、2.69和2.89

研究表明,MDCT和CMR在检测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肌损伤高风险的HRP病变方面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原文出处:

Kyohei Usami,Hiroaki Watabe,Tomoya Hoshi,et al.Impact of coronary plaque characteristics on periprocedural myocardial injury in electiv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DOI:10.1007/s00330-022-09288-z

上一篇: 颈动脉斑块能逆转?这六大关键问题必须掌握

下一篇: 怎样的胸痛提示心肌缺血?医生教你这样判断...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