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与肝硬化
时间:2022-12-26 17:59:2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肝硬化是由肝炎缓慢发展而来,在我国是一个较常见的消化系统慢性疾病,估算在全国范围内约有 700 万的肝硬化患者,肝硬化并发症多、死亡率高。2019 年研究报道显示,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 200 万人死于肝脏疾病,其中一半要归咎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因此如何提高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
2022年12月16日,在“全国胃病学术研讨会暨天津消化内镜及消化疾病大会”上,来自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的孙超教授从肝硬化和微量元素简介、肝硬化患者微量元素水平的变化、微量元素失衡对于肝硬化的临床意义、肝硬化患者如何补充微量元素四方面对微量元素与肝硬化的关系进行了精彩的分享。
肝硬化和微量元素简介
微量元素参与体内多种生理活动,在机体内稳态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肝脏在维持微量元素代谢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肝脏功能的损伤会导致某些微量元素体内失衡。另一方面,微量元素的代谢紊乱也会促进慢性肝病的进展。肝脏主要负责合成运输锌、硒、铁、铜几种微量元素的蛋白,同时它可以通过分泌胆汁,介导铜和镁的排泄。
肝硬化患者微量元素水平的变化
肝硬化患者微量元素水平的变化趋势如何,孙超教授提到:肝硬化患者血清锌水平普遍降低,血清铜水平升高,肝硬化患者Cu/Zn比值(CZr) 明显高于慢性肝炎患者或正常健康对照者。血清硒含量降低,而肝硬化血清铁水平与肝功能损伤程度相关,可能会升高或降低。通过目前的几项已公布的临床研究发现,肝硬化患者血清锌、镁、硒、铜、锰、铁的水平随着病情的进展得到的结论并不一致,而且样本量比较小,因此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一个前瞻性的研究对肝硬化患者微量元素水平的变化趋势进行阐述。
微量元素失衡对于肝硬化的临床意义
在如何看待微量元素失衡对于肝硬化的临床意义部分,孙超教授介绍了锌、铜、铁、硒在肝脏硬化和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并从团队研究结论中指出:
1、与低/中风险的患者相比,高RFH-NPT(即高营养不良风险)患者的血清锌显著降低,锌<64 μg/dL是高营养不良危险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往往较低,因此锌缺乏的风险相应较高。
2、血清锌元素与肝硬化患者异常睡眠时间相关。具有最佳睡眠时间的肝硬化患者血清锌水平最高,CZr值最低,血清锌和CZr随睡眠时间的变化呈非线性剂量反应趋势;开发以补充微量元素为基础的辅助疗法,可能是针对肝硬化患者各种睡眠障碍的新思路;对HCV相关慢性肝病患者进行了6个月的补充微量元素治疗,发现聚普瑞锌能够显著提高血清锌水平、改善肝功能和减轻肝脏炎症,同时不影响铜浓度,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肝硬化患者如何补充微量元素
在谈到“肝硬化的患者如何补充微量元素”这个问题上,孙超教授提到:2009 年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协会提出,对于肝硬化患者补充微量元素可以明显改善肝脏功能,发挥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2019-2020年时,《日本锌缺乏实用指南》认为血清锌含量<60μg/dL为缺锌。对于锌缺乏的肝硬化患者而言,仅靠食物补足锌元素较为困难,所以口服锌剂替代疗法显得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补锌药物有硫酸锌、葡萄糖酸锌、醋酸锌和聚普瑞锌等。聚普瑞锌是锌与肌肽的鳌合物,肌肽能使锌特异结合损伤部位,具有靶向保护作用。与传统锌剂相比,可以更高效地为患者提供锌元素。临床研究显示,聚普瑞锌降低转氨酶,抑制肝纤维化,改善肝性脑病症状。对于硒、铁、镁元素如何补充,孙超教授也进行了详细地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