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圆性硬化——这个病例一定会让你收获颇丰!

时间:2022-12-26 20:59:5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病例简介

患者徐某某,女,36岁,加油站工作,于15天前(2021.09.20)自觉感冒、发热,体温最高达37.3℃,自服“999感冒灵”未见好转。次日(2021.09.21)家人发现其言语含糊,发音不清,尚可交流,自觉右侧肢体无力,右上肢抬举费力,右下肢行走时发软,暂无拖曳,行走不稳感明显,觉头晕,无恶心、呕吐,生活尚可自理,即就诊于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医院。

行颅脑CT示:双侧额叶、基底节区、枕叶及右侧颞叶可见低密度灶,脑组织饱满肿胀(未见原报告,阅片),未予特殊治疗。后就诊于安康市中心医院,行颅脑MRI+MRA+DWI示:1.双侧额、顶叶、侧脑室旁、基底节区、海马、左侧丘脑、左枕叶及右侧小脑半球、脑干左缘、胼胝体压部多发病灶,考虑多发性硬化,脑梗塞待排;2.所扫双侧筛窦炎症,左侧下鼻甲肥厚。安康市中心医院电话反馈:已行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正常;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外送脑脊液AQP4阴性,脑脊液和血清中IgG寡克隆条带阴性;外送脑脊液IgG升高84.6mg/L(正常值10-40),血清IgG正常。

患者于发病6天后(2021.09.26)晨起出现上述症状加重,右侧肢体不能挪动,言语含糊明显,不能正常交流,不能完全听懂言语,指令性动作部分完成,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大便秘结,小便基本正常,按“多发性硬化”治疗,给予“甲强龙”冲击治疗(1000mg 4天,500mg 1天),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胞磷胆碱钠、艾司奥美拉唑、氯化钾缓释片”口服,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

2021年10月4日,患者就诊于我院急诊,给予完善相关检查。颅脑MRI+MRA示:1.双侧额顶叶、基底节区、胼胝体压部及左侧枕叶多发异常信号,考虑脱髓鞘疾病,同心圆硬化可能性大;2.颅脑MRA未见明显异常。

颅脑+胸部CT:1.双侧额顶叶、基底节区、胼胝体压部及侧脑室后角周围片状低密影;2.胸部CT扫描未见明确病变。心脏、腹部、颈部血管超声均未见异常。给予完善相关化验,血常规示白细胞14.81X109/L;肝功示白蛋白35.8g/L;降钙素原定量为0.091ng/ml。患者右下肢无力、言语障碍进一步加重,急诊继续给予“甲强龙”500mg/日治疗。

2021年10月5日急诊按“多发性硬化待排”收住我科。患者发病以来,食欲尚可,精神休息稍差,情绪不稳,哭闹,大便便秘,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

个人史:加油站工作,余无特殊。

01入院查体

大内科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专科检查阳性体征(欠合作):右利手,感觉运动性失语,右侧肢体肌力0级,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活跃,髌阵挛及踝阵挛阳性,右病理征(+),左侧肢体肌力、肌张力、腱反射均正常,病理征(-),感觉查体不合作。

02入院前辅助检查

➤2021.09.21

颅脑CT:双侧额叶、基底节区、枕叶及右侧颞叶可见低密度灶,脑组织饱满肿胀(未见原报告,阅片)。

➤2021.09.22

颅脑CT:左枕叶改变考虑脑梗塞。

➤2021.09.24

颅脑MRI+MRA+DWI示:1.双侧额、顶叶、侧脑室旁、基底节区、海马、左侧丘脑、左枕叶及右侧小脑半球、脑干左缘、胼胝体压部多发病灶,考虑多发性硬化,脑梗塞待排,请结合临床;2.所扫双侧筛窦炎症,左侧下鼻甲肥厚。

➤2021.10.02

颅脑CT:双侧额叶、顶叶、基底节区及右侧颞叶、左侧枕叶多发低密度灶。

➤2021.10.04

颅脑MRI+MRA:1.双侧额顶叶、基底节区、胼胝体压部及左侧枕叶多发异常信号,考虑脱髓鞘疾病,同心圆硬化可能性大,请结合临床。2.颅脑MRA未见明显异常(局部有伪影)。

滑动查看影像学资料

03入院后辅助检查

腰穿: 颅压正常,脑脊液细胞学、常规、生化、免疫、副肿瘤、OB均未见明显异常;

化验:1. 甲功提示亚甲减改变(TSH高);

      2. 血糖高(激素相关性糖耐量异常);

      3. 血常规提示轻度缺铁性贫血;

      4. 尿常规可见红白细胞和蛋白+,考虑与例假有关。

头颅3次MRI+Flair+DWI+MRA+增强+SWI+MRS:双侧额顶叶、半卵圆中心、基底节区、丘脑、胼胝体压部及左侧枕叶多发异常信号,呈长T1、T2信号影,Flair+DWI可见高信号;增强未发现明显强化;SWI未见出血;MRS提示脱髓鞘可能,考虑脱髓鞘疾病,同心圆硬化可能性大;颅脑MRA未见明显异常;头颅CT可见双侧额叶、半卵圆中心、基底节区、右侧颞叶、左枕叶低密度影并脑组织饱满水肿。

颈胸椎MRI:1.颈6/7椎间盘轻度中央偏右突出。所见颅内异常信号,请结合颅脑MR进一步观察。

2.胸椎MRI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2021.10.08

颅脑增强MRI+MRS+增强扫描:双侧额顶叶、基底节区、胼胝体压部及左侧枕叶多发异常信号,感兴趣区NAA值减低,多考虑脱髓鞘疾病,同心圆硬化可能性大,请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定位:双侧额顶叶、半卵圆中心、基底节区、丘脑、胼胝体压部及左侧枕叶。

定性:免疫?

诊断:1. 同心圆性硬化(多发性硬化变异型)

      2. 亚急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3. 轻度缺铁性贫血

治疗

给予患者甲强龙激素冲击治疗,治疗后查体,患者大脑高级皮质功能基本正常,入院时右侧肢体肌力0级,使用激素治疗后,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3级,经治疗后有改善,属瘫痪的演变。家属代诉患者入院时不能表达,部分语言不能理解,属不完全感觉运动性的失语,经治疗后,仍为混合性失语,程度较前改善。尿便无障碍;右侧偏盲不完全确定;眼底视盘正常,无视乳头水肿,颅压不高;右侧病理征阳性,右侧腱反射活跃,左膝腱反射活跃。1月后随访,患者右侧肢体肌力4级,言语基本清晰,颅内病灶减少减小。

病例思考

同心圆性硬化(Balo’s concentric sclerosis,BCS)是一种较少见的CNS脱髓鞘疾病,由不同强度的交替环组成的同心层状模式。其被认为是多发性硬化的变异型,但仍有争议。既往诊断主要依靠活检,目前诊断主要依据头颅MRI典型表现诊断。BCS由Marburg于1906年首次报道本病,当时称多轴周性脑炎。1928年Balo首先报道其病理证实脱髓鞘性质,命名为Balo同心圆性硬化,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病理:主要发生在幕上脑白质,保留皮质u纤维,病变的板层模式可能反映髓鞘脱失带和髓鞘相对保存带,极少轴突损失。可见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血管周围炎细胞主的袖套样浸润。

发病机制:病毒感染诱发的免疫反应相关。

临床表现: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程呈自限、缓解-复发变异和迅速进展型三种形式,好发于青壮年,20~50岁,国外:男>女,国内:女>男,70%为亚洲人,以中国、菲律宾或日本最多。临床表现可出现各种各样的脑部症状和体征,多有精神障碍、头痛、失语、偏瘫、认知或行为异常和癫痫发作等。

根据1994年Sekijima等诊断标准:1. 青壮年,女性多见(符合);2.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符合);3.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头痛、失语、偏瘫、认知或行为异常和癫痫发作;(该患者有失语、偏瘫、行为异常);4.头颅MRI显示同心圆结构,或呈洋葱样白质病变(符合);5. 病理活组织:对不典型者,而且需要特殊髓鞘染色。

治疗:甲基强的松龙冲击为主,血浆交换、免疫球蛋白治疗,纳塔利单抗、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等降低BCS复发方面可能有效(该患者使用甲强龙)。

预后:BCS常被认为是一种快速致死性疾病,经正规激素冲击治疗后,复发率很低,多为单项病程,一般预后良好。

鉴别诊断:急性出血性脑白质炎(AHLE):AHLE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脱髓鞘疾病,伴严重的脑病和多灶性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快速进展,常在发病后1周内死亡,MRI上表现类似,但合并出血。本患者SWI证实颅内无出血,故不符合。

瘤样脱髓鞘病、原发性中枢性系统淋巴瘤和炎性肉芽肿影像学与本患者不符,一般在磁共振增强上有强化的,该患者强化不明显,但有报道称同心圆硬化在初期报道时候是可以不强化,在后期可以出现强化,目前该患者已治疗20余天,磁共振上无明显强化,所以这三个病暂时证据不足,如需确诊需病理活检。

上一篇: 仅数μL血液或可同时识别12种常见癌症!...

下一篇: 患有多年风湿病,“阳”了怎么办?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