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对话」卵巢癌治疗面临挑战,基因组学或成卵巢癌领域新发展方向!

时间:2023-01-12 18:02:0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卵巢癌死亡率位居妇科肿瘤之首,严重危害女性健康。那么,卵巢癌当下的检测手段主要有哪些?中国卵巢癌的诊疗状况如何?梅斯医学特邀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蔡红兵教授进行相关话题的分享!

梅斯医学: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卵巢癌发病隐匿,死亡率位居妇科肿瘤之首,严重危害女性健康。那么,卵巢癌可能的早期症状主要有哪些?

蔡红兵 教授 :卵巢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仅40%左右。卵巢位于盆腔深部,整个发病情况相对比较隐匿,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肿瘤的生长和疾病的发展,患者可能出现消化道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腹胀,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腹水或者包块。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肿瘤可能向周围组织浸润或者压迫,进而出现疼痛、下肢水肿等症状。晚期患者可能出现消瘦、恶病质等相关临床表现,所以发现的时候大部分已是中晚期。

梅斯医学:

梅斯医学:对于卵巢癌,目前在临床上还没有有效的早期筛查方法,是因为其本身成因非常复杂。那么,卵巢癌当下的检测手段主要有哪些?

蔡红兵教授 :目前,卵巢癌没有有效的筛查手段与筛查方法。针对卵巢癌治疗,诊断主要是依据以下几个检查手段:首先是常规的妇科检查,另外还有经阴道或者经盆腔超声检查,以及肿瘤标志物检查等,这是卵巢最基本的几个检查手段和方法。经B超检查,如果发现盆腔有囊实性肿块,卵巢有囊肿或乳头样突起等情况,或者出现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进一步检查,包括CT、核磁、以及PET-CT等一系列影像学检查。必要时,我们还可以进行穿刺活检,进一步明确病理类型和肿瘤性质。

梅斯医学:

梅斯医学:卵巢癌早期筛查有哪些进展?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哪些?

蔡红兵教授 :筛查通常是指用某一种方法识别某一类疾病的高危人群,通过对这类高危人群的进一步检查,来达到防治的目的,也就是通过防治降低人群死亡率。关于筛查的手段,应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简便易行。目前来讲,临床研究对卵巢癌的筛查主要集中于绝经后的女性,对这部分人群的筛查方案进行研究,另外也要对有遗传性卵巢癌的高风险人群进行研究。

就目前的一些研究数据来看,对于一般人群来说,CA125联合B超作为卵巢癌联动筛查,不足以及早发现卵巢癌癌灶,同时也不能降低人群卵巢癌的死亡率。也有些研究发现,通过早期筛查发现I期、II期的早期患者所占比例相对较高。但同时也发现,早期发现并没有转化为死亡率的降低,早准率并不等于降低人群的死亡率。因此,对于一般人群也就是非高危人群,不推荐B超联合CA125作为卵巢癌的筛查。但对于高危人群来说,B超联合CA125作为卵巢癌的筛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够达到早期诊断,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的目的。而推荐的年龄段是从30-35岁以后开始要接受卵巢癌的筛查,主要项目就是CA125联合经阴道或者经盆腔B超检查,筛查间隔时间每六个月一次。
梅斯医学:
梅斯医学:卵巢癌治疗已经进入维持治疗时代,但是手术、化疗的重要性不减。可以请您谈一下中国卵巢癌的诊疗状况是什么样的呢?

蔡红兵教授 :目前来说,卵巢癌治疗手术是根本,化疗是关键,维持治疗是保障,所以我们首先要强调手术、化疗的规范性,同时要对维持治疗有一定的宣教。对于卵巢癌的维持治疗,包括一线或二线维持治疗,抗癌协会关于卵巢癌诊疗现状发布了一个调查白皮书。调查白皮书明确指出,国内对于卵巢癌维持治疗的现状并不乐观。调查数据显示,大约53%的医生推荐对初治患者进行维持治疗,患者实际接受比例相对较低,只占38%。因此,未来除了规范的手术化疗,更要关注患者的维持宣教,让大家了解在基础上维持治疗是可以获得生存获益的。通过全程的管理,来最大限度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梅斯医学:
梅斯医学:高复发率、高死亡率是卵巢癌治疗难以突破的瓶颈。您认为卵巢癌诊疗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蔡红兵教授 :卵巢癌治疗的关键、治疗结果的好坏与手术后是否有残留,以及残留的种类、体积有着直接的关系。手术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手术是否能够达到满意减瘤,或者达到R0切除,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R0切除是患者的一个独立预后因素,但是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并非所有的R0切除患者都能得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也并非所有只做化疗的患者预后就差。也就是说,就目前的一些评估手段和评估方法,不能针对个体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做精确的判断和分析。癌症基因组学是现在和未来的卵巢癌的研究重点及发展方向,为我们卵巢癌未来的防治提供新的方法和启示。将外科手术融合基因组学,将有利于卵巢癌的预防治疗和改善,为我们今后个体化的全程管理、预防、治疗机构等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基因组学和临床工作相结合,找到患者个体化精准治疗的措施。

审核 | 蔡红兵 教授
编辑 | 尚晓娟

上一篇: 慢病管理新年“放大招”,新获批创新药赛益...

下一篇: 「肿瘤·对话」林仲秋教授:腹腔热灌注化疗...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