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胆固醇”是心血管病关键致病因素!基层血脂管理专家建议

时间:2023-01-15 12:01:2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近期,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血管代谢医学专业委员会发布了《基层血脂管理适宜技术中国专家建议(2022 版)》。该建议参考国内外最新指南,建立了适宜基层的血脂管理方法,要点如下。

01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关键致病因素,也是首要降脂干预靶点。

02

制定降脂方案应首先根据ASCVD风险确定LDL-C目标值。

在临床实践中,应尽早识别ASCVD高危人群,启动降脂治疗。针对ASCVD风险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LDL-C目标值(表3)。临床不能以化验单LDL-C参考范围决定是否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及判断LDL-C是否达标。

(点击查看大图)

03

血脂异常患者必须坚持生活方式改善。

血脂异常与生活方式关系密切,改善生活方式是血脂管理的基础措施(表4)。无论是否选择调脂药物治疗,都必须坚持生活方式改善。

(点击查看大图)

04

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应作为降低LDL-C药物治疗的初始方案。

他汀类药物是ASCV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首选药物,建议起始应用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药(LDL-C降幅25%~50%,表6)。

(点击查看大图)

05

降脂治疗需长期维持LDL-C达标,同时应监测降脂药物安全性。

他汀类药物是血脂异常药物治疗的基石,推荐将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作为中国人群降低LDL-C的首选药物。应用他汀类药物后LDL-C水平仍不达标者,应考虑联合应用调脂药物。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调脂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LDL-C管理流程见图1。

(点击查看大图)

他汀类药物的总体安全性良好,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异常、肌肉不良反应等,发生率与剂量呈正相关。他汀类药物带来的心血管获益远远大于可能的不良反应风险,需要平衡获益和风险后决定治疗策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需要减量或停药,勿轻易判定为“他汀不耐受 ”;如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不建议轻易停药,应继续用药、密切观察(图2)。

06

甘油三酯(TG)轻中度升高主要与ASCVD风险增加有关,仍以LDL-C为首要干预靶点;TG重度升高(≥5.6 mmol/L)者可首选贝特类药物,以降低急性胰腺炎风险。

生活方式调整是降TG治疗的基石,TG重度升高者通常需要药物治疗,必要时联合用药,可用药物包括贝特类药物、处方级鱼油制剂(图3)。

(点击查看大图)

07

应定期随访LDL-C是否达标,并监测降脂治疗安全性。

结合个体的临床情况,早期检出LDL-C不达标个体,予以规范化血脂管理、定期随访是否达标并监测降脂治疗安全性,是有效实施ASCVD防治措施的重要基础。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ASCVD患者应重点关注LDL-C达标情况。

血脂管理(生活方式管理及必要时调脂药物治疗)必须长期坚持,才能获得良好的临床获益。

08

七类患者需要转诊

(1)两次检测LDL-C均≥ 4.9 mmol/L,需排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评估心血管受累情况;

(2)TG 重度升高且经严格生活方式管理和药物治疗后TG仍≥5.6 mmol/L 者,尤其伴既往胰腺炎病史者;

(3)调脂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肌痛伴肌酸激酶≥正常值上限的10倍、血红蛋白尿等疑似他汀类药物相关严重不良反应者;

(4)存在显著血脂异常的儿童、妊娠女性、75岁以上老人等特殊人群;

(5)经充分他汀类药物治疗后LDL-C仍不达标或不耐受、需要联合治疗而基层不能获得其他调脂药物,或需要血脂净化治疗等特殊降脂措施;

(6)血脂异常存在明确的继发性病因,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肿瘤等;

(7)有严重肝肾疾病或其他合并疾病,难以制定降脂策略。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上一篇: Heart:三甲胺-N-氧化物与心房颤动...

下一篇: Paediatr Drugs:度普利尤单...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