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 Radiology: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光谱光子计数CT成分分析

时间:2023-01-27 21:01:3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据统计,卒中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和第三大致残原因,全球每年有超过1370万新发自重病例和超过270万死亡病例。大多数卒中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其中约30%由颈动脉斑块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具有发生在中、大动脉壁的一系列组织病理学变化。大的富含脂质的坏死核心(LRNC)、薄的纤维帽(FC)、斑块内出血的存在、新生血管、微钙化的出现以及局部炎症,都被认为是斑块不稳定的重要特征。这些特征的确定对于无症状患者的风险分层至关重要。直接监测斑块内的变化也有助于指导具有高风险颈动脉斑块表型的无症状患者的未来治疗策略。目前的临床成像模式,如超声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在识别斑块不稳定的特征方面表现得不够理想。

现阶段,临床上形成了一个新的血管成像模式:研究局部斑块的组成,如FC厚度、FC面积和LRNC面积,是预测未来心血管事件的更可靠的指标。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光谱光子计数CT(SPCCT)的发展以克服现有成像方式的缺陷。SPCCT是一项新技术,该技术使用像素级的读出电子装置来单独测量和处理光子计数及其相关能量。

近日,发表在European Radi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在探讨了高空间分辨率(<100μm)和高能量分辨率(3-5KeV)的SPCCT在量化易损斑块两个重要形态成分(FC和LRNC)方面的潜力,并与组织病理学测量进行了比较,为临床早期、无创的进行患者风险分层提供了技术支持。

本项研究对使用SPCCT扫描的经手术切除斑块的20名患者(71 +/- 6岁;13名男性)进行了评估,使用标准化的采集设置(120k Vp/19 μA;7-18 keV,18-30 keV,30-45 keV,45-75 keV,和75-118 keV)。量化了FC厚度、FC面积和LRNC面积,并使用Wilcoxon签名秩检验和Bland-Altman分析在高分辨率三维多能量CT图像和组织病理学之间进行比较。图像由两位放射科医生分别解读两次,对组织病理学不设盲;使用类内相关系数(ICC)评估评分者之间和评分者内部的可靠性。

在SPCCT得出的影像学测量值与组织病理学测量值之间,FC厚度和FC面积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差异(FC厚度的p值范围为0.15-0.51,FC面积为0.053-0.30)。对于LRNC面积,读者1的P值在统计学上没有意义(范围0.36-0.81)。Bland-Altman分析显示,FC厚度、FC面积和LRNC面积的平均差异和95%置信区间分别为0.04(-0.36至0.12)mm2、-0.18(-0.34至-0.02)log10 mm2和0.10(-0.088. 至0.009)log10 mm2


 图 a 纤维帽厚度的平方根转移数据;b 纤维帽面积的对数转移数据;c 富含脂质的坏死核心面积的对数转移数据

本项结果表明,高空间和能量分辨率SPCCT的综合运用是一种可行的量化FC厚度、FC面积和LRNC面积的技术,为临床早期进行风险分层、制定治疗策略提供了参考依据。

原文出粗:

Shishir Dahal,Aamir Y Raja,Emily Searle,et al.Components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in spectral photon-counting CT with histopathologic comparison.DOI:10.1007/s00330-022-09155-x

上一篇: J Dermatol Sci:Sucki...

下一篇: 红斑狼疮的出现和复发都与它有关!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