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s (Basel) :中国儿童垂体柄增厚的发病率和肿瘤病因的预测因素
时间:2023-08-22 19:40:1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背景:垂体柄连接下丘脑的正中隆起和垂体。涉及垂体柄的病理可能表现为激素缺乏、早熟和非特异性症状,如头痛和视力障碍。孤立性垂体柄增厚(PST)可能是肿瘤(如生殖细胞肿瘤(GCTs)和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炎症、感染或先天性变异的结果,也可能是特发性的。随着磁共振成像(MRI)越来越多地用于评估可能的生长和激素紊乱,越来越多的儿童和青少年被诊断为PST。考虑到潜在的发病率和对外科活检取样误差的担忧,对PST患儿的管理对医生来说是一个临床难题。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和肿瘤诊断的延误,通过临床、生化和影像学特征进行风险评估对于做出明智的决定是至关重要的。
美国国家健康与护理卓越研究所(NICE)制定了无明显诊断的PST和/或中枢性尿崩症(CDI)儿童和青少年管理指南。文献回顾表明,45.5%的茎增粗是由于肿瘤的原因,而29.1%是特发性的。具体来说,LCH是最常见的肿瘤诊断(16.1%),其次是GCT (13.1%)和颅咽管瘤(12.3%)。先天性病变占19.1%,最常见的是视隔发育不良(5.8%)。只有少数被发现有感染性、炎性、自身免疫性或创伤后病因。
然而,众所周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流行病学因种族而异。特别是,与西方人群相比,亚洲人中枢神经系统GCT的发生率明显较高,目前的文献主要基于此。此外,报告队列没有准确地解决孤立性PST的问题,并且经常包括涉及下丘脑(如颅咽管瘤)和垂体(如垂体腺瘤)的病理。
目的:在此,我们报告了在香港一个多机构队列中,伴有内分泌疾病的PST中国儿童肿瘤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我们的发现与NICE指南对我们当地人口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作为一项探索性研究,还评估了在PST背景下结合11C-甲硫氨酸PET-MRI的可行性。
方法:基于一个区域性的电子数据库,我们回顾了2010年至2022年间在三个内分泌疾病转诊中心就诊的年龄< 19岁的患者。检查了至少接受过一次脑部/垂体MRI检查的患者的记录(n = 1670):包括PST(茎厚度≥ 3 mm)的患者,而排除了患有已有癌症、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外疾病病灶(可诊断为潜在疾病)的患者。
结果:28名患者(男:女= 10:18)被确定。诊断PST的中位年龄为10.9岁(范围:3.8-16.5岁),中枢性尿崩症(CDI)和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在中位数为4.8年的随访中,14例患者(50%)被诊断为肿瘤,其中包括13例GCT(46%;生殖细胞瘤= 11例,非生殖细胞瘤= 2例)和1例LCH (4%)。在GCTs患者中,10例根据组织学诊断,2例根据异常肿瘤标志物诊断,1例结合组织学和肿瘤标志物诊断。3例生殖细胞瘤患者最初被误诊为垂体炎/LCH。肿瘤诊断的累积发生率在男孩和PST≥6.5mm、CDI或≥2垂体激素缺乏和垂体功能减退进展的患者中显著较高(log-rank均p < 0.05)。
图1 (A)整个队列的肿瘤诊断的累积发生率,以及重要的预测因素,包括(B)性别,(C)诊断时的中枢性尿崩症(CDI),(D)诊断时的2个或更多垂体激素缺乏症,(E)发展中的激素缺乏症,以及(F)诊断时的严重垂体柄增厚(PST)。通过对数秩分析计算的p值。Cox回归得出的风险比(HR)和95%置信区间(CI)(图(C)不可用,因为在无CDI的子集中未发生任何事件)。
表1 在有或没有已知肿瘤病因的患者中,内分泌疾病在诊断、治疗前和最新随访中的总结和演变。
图2 来自两名PST患者的C11-甲硫氨酸PET-MRI的代表性图像——合成轴位图像上白色圆圈指示的垂体储备位置。第28号患者,活检证实为生殖细胞瘤,伴有高代谢垂体柄(SUVmax 9.6) (A),治疗后出现反应(SUVmax 2.83) (B)。第12号患者(C ),茎部区域代谢活动正常(SUVmax 2.6),随后对其进行了临床和影像学随访,推测为特发性茎部增厚
结论:在患有内分泌疾病和单纯性PST的中国儿童中观察到较高的GCTs发生率。这项研究中确定的预测指标可以指导亚洲的医疗保健提供者进行临床决策。肿瘤标记物的连续测量在管理中是必要的。
原始出处:
Li MWT, Poon SWY, Cheung C, et al.Incidence and Predictors for Oncologic Etiologies in Chinese Children with Pituitary Stalk Thickening.Cancers (Basel) 2023 Aug 02;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