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Oral Health:生长分化因子-15和循环生物标志物作为牙周炎患者牙周治疗效果的预测因子

时间:2023-08-25 11:47:0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牙周炎是一种由感染性生物膜引起的慢性、多因素炎症性疾病,如果不加以预防和治疗,可能会破坏牙齿支撑组织,导致牙齿脱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几项大型队列研究报道,牙周炎可能困扰着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并对许多全身性疾病产生负面影响,包括心血管疾病(CVD)、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并降低整体生活质量。在这方面,一些证据表明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与某些促炎介质的失调有关,包括白细胞介素(il)、前列腺素、c反应蛋白(hs-CRP)和其他炎症介质,这些炎症介质在疾病的活跃期被释放到血液中。这可能表明,通过特定的氧化应激途径,慢性全身性炎症、内皮功能障碍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升高。在这方面,几项大型人群研究评估了牙周炎、心力衰竭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显著关联,其中牙周炎患者更常与心肌梗死的早期风险和内皮功能障碍风险相关。

最近一些队列临床试验表明,生长分化因子15 (GDF-15)是心脏和血壁组织在心脏体积扩张或异常压力负荷时释放的一种生物标志物,与CVD和心力衰竭患者的早期诊断和不良结局有关。有证据表明,血清GDF-15以及1-抗胰蛋白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 (GPx-1)水平升高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高风险相关,这种现象仅发生在无症状患者的早期心力衰竭期间,也发生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内皮功能障碍患者的风险分层中。此外,在一些大型人群研究中,GDF-15和GPx-1已被证明影响心血管疾病和心房颤动的各种结局。在牙周炎患者中,先前的报告显示,GDF-15水平上调可维持牙周韧带成纤维细胞对P的炎症反应。牙周病和牙周组织破坏的程度已经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在这方面,一些NSPT方案已经报道牙周治疗可能会降低某些CVD生物标志物。更具体地说,在牙周炎患者中,通过全口消毒(FMD)方案进行的NSPT,在辅助使用氯己定的情况下,在降低各种炎症生物标志物(如hs-CRP)方面比传统象限洗牙和牙根规划(Q-SRP)更成功,特别是在短期内。

寻找可能提高全身性炎症风险预测准确性的介质,以及评估牙周治疗对CVD和内皮功能障碍早期指标的影响,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在这方面,本随机临床试验(RCT)的目的是评估通过Q-SRP或FMD进行NSPT对牙周炎患者治疗后6个月随访时GDF-15、GPx-1、hs-CRP和SP-D浓度的影响。此外,还分析了两种NSPT方案对血清GDF-15、GPx-1、hs-CRP和SP-D的影响,以及基线GDF15和相关生物标志物水平较高的患者是否从NSPT的疗效中获益更多。无效的原假设是,在6个月的随访中,接受不同NSPT治疗的入组患者血清GDF-15、GPx-1、hs-CRP和SP- d没有显著变化,基线生物标志物不影响NSPT的疗效。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在牙周炎患者中,牙周治疗已被证明可以减少与全身性炎症疾病早期风险相关的局部和全身生物标志物的潜在释放。本研究评估了非手术牙周治疗(NSPT)对牙周患者生长分化因子15 (GDF-15)和相关循环生物标志物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 (GPx-1)、c反应蛋白(hs-CRP)和表面活性剂蛋白D (SP-D)的疗效,并探讨了基线时GDF15水平较高的受试者在接受NSPT后6个月的随访是否显示出临床获益增加。

研究流程

方法在这项双组平行随机临床试验中,牙周炎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象限刮治和牙根规划(Q-SRP, n = 23,中位年龄51)或全口消毒(FMD, n = 23,中位年龄50)治疗。记录所有入组患者的临床和牙周参数。主要结果是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浊度测定技术分析NSPT术后基线和随访30、90和180天时血清GDF-15、GPx-1、hs-CRP和SP-D浓度的变化。

结果与FMD组比较,治疗6个月后,Q-SRP组患者临床牙周参数明显改善(p < 0.05), GDF-15 (p = 0.005)、hs-CRP (p < 0.001)、SP-D (p = 0.042)平均水平降低,GPx-1 (p = 0.025)浓度升高。在治疗6个月时,几个牙周参数与GDF-15、GPx-1、hs-CRP和SP-D的平均浓度有显著相关性(所有参数的p < 0.05)。最后,方差分析显示,在治疗后6个月,Q-SRP治疗显著影响GDF-15 (p = 0.015)、SP-D (p = 0.026)的降低和GPx-1的上调(p = 0.045)。

研究样本的基线特征。数值报告为频率、中位数和IQR以及四分位数范围(1;3)。四分位间距;BMI,身体质量指数

GDF-15、GPx-1、hs-CRP和SP-D在基线和每次随访期间的差异。结果以均数和标准差表示。A,基线与30天之间的显著性;B,基线与90天之间的显著性;C,基线与180天之间的显著性;D, 30 ~ 90天的显著性;E, 30 ~ 180天之间的显著性;F,意义在90天到180天之间。* p值显著性< 0.008 (Bonferroni校正)。

治疗6个月时GDF-15、GPx-1与分析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结论NSPT治疗6个月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牙周指标和生物标志物,但Q-SRP治疗效果优于FMD治疗。此外,在6个月的随访中,基线GDF-15和SP-D水平较高的患者从NSPT中获益更多。

原始出处: 

Isola G,  Tartaglia GM,  Santonocito S, 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 and circulating biomarkers as predictors of periodontal treatment effects in patients with periodontitis: a randomized-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BMC Oral Health 2023 Aug 21;23(1)

上一篇: 华西仍是第一!国自然立项数前30医院,哪...

下一篇: Periodontal Res:牙周细...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