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宣武医院汤劼:从结构信息到代谢信息 神外多模态技术最新进展

时间:2023-08-28 16:46:4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观点摘要-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颅底和脑肿瘤中心汤劼副教授

我们团队把术中磁共振和术中超声结合后,可以把原来10%-15%残留需要再次手术的比例进一步降低;而超声和导航设备结合,也可以帮助我们对超声图片所呈现内容的理解;将PET融入到我们对肿瘤的判断,更加精确明确肿瘤的范围和分布异制性。

神外前沿:胶质瘤手术应用术中磁共振,会有一定比例发现残留从而再次切除吗?

汤劼:术中磁共振一个很重要目的是为了减少病变的残留,有时在一些区域中的确会有病变残留的机会,这也体现了术中磁共振的意义。尤其是对于低级别胶质瘤,按照以往的情况看,根据磁共振扫描完后发现有残留再进行手术切除,这种情况的确存在,这很大程度上和术者的经验有关系的。如果术者能力很强,术中能很好判断,这种情况相对很少,但有时为了平衡,减少损伤,可能会有适度残留。这时如果没有其它技术,只是靠术者经验判断,可能有10%~15%比例需要再做手术的。

现在我们团队结合了术中超声后,可以把10%-15%残留需要再次手术的比例再进一步的降低。这种降低后可以减少手术再扫描的机会,减少手术的时间,感染等机会。我们在这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且做了相关研究和发表了相应的文章。

我觉得,术中磁共振很好,怎么应用需要掌握,如何进一步降低再次扫描的机会,这样结合上其他的技术也是需要掌握,所以说这是一整套的技术。

神外前沿:神外医生对磁共振和CT很熟悉,但对术中超声相对陌生,如何学习超声读片?

汤劼:因为超声这项技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进入我们临床,在各科室都得到很大的应用,只是在脑组织的应用时间并不是很长。的确很便捷,成像很直接实时,这是术中超声的优点,但是在理解上需要培训,因为它成像的角度不一样后会产生干扰。就是说我们看到扫描的图像以后,在术者大脑里形成整体的整合过程,需要我们去适应,就像当初显微镜进入到神经外科,我们也需要适应显微镜一样。

一方面,超声在不同的角度、层面扫描出来的图像,需要大家整体上去适应;另一方面,超声上的参数需要设置,就像照相机需要调对比度一样,以此来增加我们对病变的阳性率(假阳性或假阴性等)的辨认;另一方面,超声也分是用于脑组织,腹部,肌肉等领域,一是大的机器有差别,另外一个机器本身也有模式上的差别,这里有很多的细节需要我们医生去了解,就此我们也会办相应的培训班。

另外,现在从超声角度讲,可以和导航设备很好的结合,这样超声扫描的位置和头部相对的关系,通过导航就能够有一定的辨认,这样也可以帮助和促进我们对超声图片所呈现内容的理解。

虽然超声很好,分辨率、成像也在提高,但是它也不能完全替代磁共振,如磁共振像有些传导束的信息等,目前超声还不行。需要把这些技术整合起来,帮助我们理解。

神外前沿:多模态手术技术的研究进展?

汤劼:宣武医院在多模态手术技术领域开展了比较多的研究,刚才我们提到的手术移位的程度,我们做一些预判;超声图像和核磁共振、导航信息的匹配以后,在什么情况下能够有效减少术中扫描的机会?

现在我们也承担了一项国家重点攻关的项目,就是现在的图像大多数是基于既往磁共振、CT,包括像磁共振相关DTI,但这些都是结构为主,而代谢成像是什么情况呢?将PET融入到我们对肿瘤的判断,可以更加精确明确肿瘤的范围,还有空间分布异制性的研究,以达到更加精准的切除肿瘤的体积,保护好功能。

神外前沿:PET通常只用于恶性肿瘤?对边界判断有帮助吗?

汤劼:所谓的恶性肿瘤是生长比较活跃的,传统认为PET能够发挥作用的一个特点。

其实现在看,肿瘤的代谢易于正常的组织,即便是有一些低级别的肿瘤,其实它的代谢找到合适的示踪剂后,也是可以发现它比正常组织代谢增加的。PET,不仅在恶性肿瘤,在良性的低级别肿瘤中也有它的意义。

至于周围结构的代谢是否异常了?既然是肿瘤,周围组织如果代谢异常,那么代谢异常就是肿瘤了,它就不是所谓正常的结构。

这一点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示踪剂,就像平时强化剂的敏感性;不同示踪剂和肿瘤结合能力的敏感性不一样。现在我们常用¹⁸F-FDG,FDG的结构类似于葡萄糖,那么脑组织、肿瘤代谢也很活跃,在这种情况下,皮层正常的代谢活跃和肿瘤的活跃,有时候中间会有交叉及干扰。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专家们又开发了新型的示踪剂,理想情况下,只和肿瘤结合,和脑组织不结合,这样就凸显了病变的范围,增加了我们诊断的准确性。

上一篇: 强烈的自主呼吸会导致P-SILI吗?

下一篇: Blood Adv:BV+AVD治疗HL...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