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大咖谈丨王继光教授解析高血压领域进展

时间:2023-08-31 20:58:1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当地时间8月27日,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间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接受专访,就本届年会高血压领域进展进行了解析,同时透露了即将完成修订的新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会聚焦的3个重要问题。

文字摘录

Q1:请问本届ESC会议中高血压领域有哪些进展?本届年会无高血压研究入选Hot Line,高血压研究是否遭遇瓶颈?

在本届ESC会议上,尽管高血压相关的创新研究并不是非常多,但仍然有一系列学术讨论非常重要,如降压治疗的目标、新药物和新技术、传统药物的合理应用、单片复方制剂、新作用机制降压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以及肾去神经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和未控制的高血压,都有很多研究成果和学术讨论。

本次会议中并无非常重大的研究成果在Hot Line进行交流,但实际上,高血压正面临创新爆发的前期。新作用机制的降压药,无论是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还是以新技术为基础的降压药如基于利钠肽受体的抗体、基于血管紧张素原的小干扰RNA药物都正处于研究的关键阶段,未来几年内可能会开展终点研究,届时将可能在ESC等大会进行交流。

不过,目前新药的有效性验证也非常重要,但这些研究结果可能会在更偏重基础研究的学术会议如美国AHA上公布。

相信,无论是新作用机制的降压药,还是新技术基础上的降压药如肾去神经治疗,未来都很可能为高血压领域带来较大的变化。

此外,由于高血压患病人数非常多,除了诊断和治疗,还存在管理问题。我们可能要跳出传统的诊断和治疗的思维方式,想办法管好每一例高血压患者。以AI为代表的数字健康手段在本次会议上也有很多交流,但距离其临床应用可能还需要做更多科研工作,相信未来几年这方面的研究也会有爆发性增长。

Q2:您近期的高血压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我们的研究工作在上述几方面都有涉及。

首先,我们在开展两药或三药单片复方制剂的临床研究,有几项试验已经结束,即将发表相关的研究结果。

其次,对于新作用机制的降压药如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我们正筹备在我国开展Ⅲ期临床试验,验证这种药物在中国人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们也在积极地准备开展有关小干扰RNA的临床试验,以及抗体类药物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对于肾去神经治疗,瑞金医院海南医院也进行了临床研究,相关研究结果正在分析和整理中。

此外,在高血压管理方面,我们正在开展一项基于家庭血压监测治疗目标的研究。这是一项临床终点研究,观察将家庭血压降至135/85 mmHg的治疗目标和更强化的125/75 mmHg的治疗目标有何差异。我们期望通过更强化的家庭血压管理,更充分地发挥降压治疗预防并发症、保护靶器官的作用。这项研究在国内几个省份已经启动,目标是入选1万例患者,观察4年以上。目前已随机入组了数百名患者,今年下半年至2024年将完成整个研究对象的入组,进一步观察3年,平均随访4年,探索通过家庭血液监测,能否提升高血压的管理和控制水平。

在学术交流中,我们始终与国际学术界保持密切合作,同时也能够保持相同甚至领先的发展水平,才能体现创新在疾病尤其是心血管和高血压等重大疾病管理中的应用。

Q3:请问中国高血压指南何时能够发布?您能否透露其中的亮点?

指南是基于临床试验证据进行相关推荐,实现疾病管理的规范化。

在高血压领域,我国自1999年开始已经撰写了4部指南,目前正在对新版指南进行修改和定稿。顺利的话,今年年底或2024年将公开发布新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本指南着眼于我国高血压的管理和控制问题,将提出从有效诊治到管理的思路,指南在三个方面将有比较明显的变化。

第一,希望能够用好所有的血压测量手段,既包括传统的诊室血压,也包括我们积极推动的24小时动态血压和家庭血压监测等诊室外的血压测量方法。通过全面的、更加密切的监测,解决血压测量的准确性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血压测量,能够把降压治疗做得更好。

第二,在降压目标方面,希望进一步强化血压管理,在能够耐受的情况下,大部分患者将血压降至130/80 mmHg。这与治疗130/80 mmHg是完全不同的,将血压降至130/80 mmHg时,血压通常为130/80 mmHg,而治疗130/80 mmHg,可能会有部分患者产生严重低血压,低血压所产生的临床后果包括急性肾损害、肾功能衰竭甚至需要透析,这些情况是需要尽可能避免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方面强化降压,一方面继续按照140/90 mmHg来诊断、治疗和管理高血压。

第三,在高血压治疗方面,有两个新建议:

一是建议用好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这种双重抑制药物来大幅提升降压治疗的达标率,因为这类药物的降压疗效非常强,也可以有效解决我国高血压管理和控制中的典型问题,如夜间高血压和夜间血压难以控制的问题,这类药物应用于降压治疗是一个重大进步。

二是希望用肾去神经治疗这种新的非药物的器械疗法,这种治疗尽管仅约相当于一片药物的疗效,但一次治疗后可以维持很长时间,如数月甚至是数年,其带来的是相对恒定的血压变化,甚至可被认为是生理性的血压变化。当然,我们仍然需要找到对这种治疗方法有明确反应的患者。

总之,新版指南的目的非常明确,既着眼于我国的高血压管理和控制问题,又能够提出一些非常有效的建议,来解决我国的高血压管理和控制问题。

上一篇: 统计方法怎么选?数据缺失怎么办?「数据分...

下一篇: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诞辰101周年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