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 Radiology:“刷状征”在脑梗死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时间:2023-09-24 17:12:4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最终梗死体积(FIV)是决定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功能预后的基本因素。在大血管闭塞的AIS患者中,机械血栓切除术通过恢复缺血半暗带的脑血流从而限制了梗塞的扩大,明显改善了特定患者的功能预后。从症状出现到有效再灌注的时间和再灌注的程度是关键因素。然而,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尽管血流恢复了,但缺血性病变仍在继续增长。最近一项对10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报告称,有效再灌注后梗死区平均增长14.8毫升。因此预测有效再灌注后的梗塞增长至关重要,为针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疗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大脑侧枝状态是AIS中公认的预后因素,可以用脑血管造影、多相CT血管造影和灌注成像来评估。低灌注强度比(HIR)是CT或MR灌注成像得出的脑侧枝状态的有力指标与患者接受机械血栓切除术的资格相关,并能预测转入机械血栓切除中心期间的梗塞增长。然而,脑侧枝状态并不能深入了解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

刷状征是指在梯度加权回波-T2*成像(GRE T2*WI)和敏感度加权成像(SWI)上髓质静脉的异常显示反映了缺血组织的严重脱氧。许多研究报道了刷状征的负面预后价值,但在机械血栓切除术中的影响还不甚明了。


近日,发表在European Radi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探讨了有效再灌注后的刷状征和脑侧枝状态与梗死生长的关系,为进一步进行患者的风险分层及预后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持。

本项研究呢入 HIBISCUS-STROKE队列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纳入患者均在MRI分诊后接受血栓切除术治疗,并接受第6天的MRI检查,其中包括FLAIR图像以量化最终梗死体积(FIV)。成功的再灌注定义为改良的脑梗塞溶栓评分≥2B。梗塞的增长是通过从共同登记后的基线缺血核心减去FIV来计算的,当>11.6 mL时被认为是大的(LIG)。用T2*加权成像评估刷状征,用低灌注强度比来评估串联,即Tmax时间(Tmax)≥10秒的体积除以Tmax≥6秒的体积。低灌注强度比<0.4即为良好串联。

129名患者被纳入,其中45人(34.9%)有刷状征,63人(48.8%)有良好的导联。刷状征与更大的梗塞增长(p = 0.01)和更大的FIV(p = 0.02)有关。良好的侧支形成与较小的基线缺血核心(p < 0.001)、较大的半影(p = 0.04)和较小的FIV(p < 0.001)有关。状态与刷状征(p = 0.20)或与梗塞生长(p = 0.67)没有明显关系。28名(22.5%)患者经历了LIG。单变量回归表明,刷状征(几率(OR)=4.8;95%置信区间(CI):[1.9;13.3];p = 0.004)和出血性转化(OR = 1.7;95%CI:[1.2;2.6];p = 0.04)是LIG的预测因素。在多变量回归中,只有刷状征仍可预测LIG(OR = 5.2;95%CI:[1.8-16.6],p = 0.006)。


 
 a:正常人的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 b:左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显示髓部静脉的低信号,定义为刷状征

本项研究表明,在实现有效再灌注的患者中,刷状征与LIG独立相关,为临床进行神经保护疗法提供了治疗依据。


原始出处:

Alexandre Bani-Sadr,Dylan Pavie,Laura Mechtouff,et al.Brush sign and collateral supply as potential markers of large infarct growth after successful thrombectomy.DOI:10.1007/s00330-022-09387-x

上一篇: 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罕见病学术年会(CS...

下一篇: 自身免疫性痴呆(Autoimmune d...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