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好血压,这几点要知道!| 全国高血压日
时间:2023-10-08 20:19:2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的慢性病。它涉及到的面很广,危害严重,它不仅仅是一个健康医学问题,也对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为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危害健康严重性的认识,引起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对高血压工作的重视,动员全社会都来参与高血压预防和控制工作,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增强全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卫生部决定自1998年起,将每年的10月8日定为全国高血压日。2023年10月8日是第26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健康生活,理想血压” 。
近年来,尽管高血压的治疗手段在诸多方面有了显著改善,如新药研发、治疗方案的优化、疾病管理模式的改进等,但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近几十年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已历经多次更新。值此全国高血压日之际,本文结合最新版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更新要点,对高血压诊疗中的热点内容进行梳理,供大家参考学习。
01 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最新中国高血压调查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 ≥ 18 岁成人高血压加权患病率为 27.5%,中国高血压的患病率总体呈增高趋势,近年来中青年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趋势更明显。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递增;农村地区高血压患病率增长速度快于城市。同时,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已取得较好成绩,但总体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分别达 51.6%、45.8% 和 16.8%。
我国高血压重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钠低钾膳食、吸烟、社会心理因素、超重和肥胖、过量饮酒、高龄等。
1)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2012 年我国 18 岁及以上居民的平均烹调盐摄入量为 10.5 g,较推荐的盐摄入量水平高 75.0%,且中国人群普遍对钠敏感。
高血压患者应减少钠盐摄入,目前推荐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降至 < 6 g,并增加钾的摄入。
2)吸烟是心血管病和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被动吸烟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戒烟虽不能降低血压,但戒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3)社会心理因素:长期精神紧张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原因包括过度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以及病态心理。精神紧张可激活交感神经从而使血压升高。必要情况下高血压患者可采取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缓解焦虑和精神压力。
4)超重和肥胖:超重和肥胖显著增加全球人群全因死亡的风险,同时也是高血压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推荐高血压患者将体重维持在健康范围内(BMI:18.5~23.9 kg/m²,男性腰围 < 90 cm,女性 < 85 cm)。
5)过量饮酒显著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且其风险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而增加,限制饮酒可使血压降低。
此外,诊室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脉压与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多种不良结局密切相关,且独立于平均动脉压。24 h 动态血压和夜间血压与心血管病风险的关联甚至更密切。家庭血压,尤其是家庭清晨血压,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反映血压水平波动程度的血压变异也与心血管风险相关联。
02 血压测量与诊断性评估
常规诊室血压是我国目前诊断高血压、进行血压水平分级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常用方法。自动诊室血压测量系统将有助于诊室血压测量的规范化。应尽可能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确诊高血压,评估降压疗效,识别白大衣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与难治性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还可评估血压量夜节律、夜间血压、清晨血压等。
推荐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实时家庭血压监测模式。建议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自助式血压测量设施,发现高血压和未控制高血压。同时,测量肱动脉和中心动脉压,可诊断单纯外周和中心高血压。四肢血压测量计算臂踝血压指数或两侧上臂或下肢血压差值,可诊断外周动脉疾病。
诊断性评估的目的是做出高血压病因的鉴别诊断和评估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程度,指导诊断与治疗。诊断性评估的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
①确立高血压诊断,确定血压水平分级;
②判断高血压的原因,区分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
③寻找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从而做出高血压病因的鉴别诊断和评估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程度,指导诊断与治疗。
03 降压策略与目标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主要的心脑血管风险。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取决于包括血压水平在内的总体心血管风险。
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取决于心血管风险评估水平,应根据患者合并症的严重程度、对治疗的耐受性等综合评估降压目标,合理使用药物。原则上,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逐步降压达标;如能耐受,患者的血压水平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值得注意的是,老年患者可适当放宽控制目标。
血压水平 ≥ 160/100 mmHg 的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水平 140~159/90~99 mmHg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为高危和很高危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低危和中危者可改善生活方式 4 周~12 周,如血压仍不达标,应尽早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一般降压目标 140/90 mmHg,理想目标 130/80 mmHg。一般高血压患者应降至 < 140/90 mmHg;能耐受者和部分高危及以上的患者可进一步降至 < 130/80 mmHg。
血压水平 130~139/85~89 mmHg 的正常高值人群,心血管风险为高危和很高危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低危和中危者,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可以从药物降压治疗中获益,建议继续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04 降压药的选择和疗效
以前的指南推荐的常用降压药物包括 CCB、ACEI、ARB、噻嗪类利尿剂和 β 受体阻滞剂五类,以及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单片复方制剂(SPC)。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为新的一类常用降压药物。以上六类降压药物和 SPC 均可作为初始和维持治疗的常用药物。
降压药疗效的评估,主要看患者血压是否达标。充分控制血压有助于预防高血压 的并发症,延缓心、脑、肾并发症的发展或恶化,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降压药的使用剂量遵循的原则为:大多数患者采用常规剂量;老年人及高龄老年人初始治疗时通常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根据疗效,可考虑逐渐增加至常用剂量或最大剂量。
05 生活方式干预8部曲
生活方式干预从 2018 年的7部曲转变为 2023 年的8部曲,除上述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合理膳食,控制体重,不吸烟,限制饮酒,增加运动,心理平衡外,增加了管理睡眠的措施。
正常睡眠时,血压低于清醒时的水平,并随睡眠阶段变化,在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觉醒期和快速眼动睡眠(REM)期血压间歇性升高。夜间血压升高可能与容量负荷增加、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睡眠障碍等有关。夜间高血压已被确认是脑、心脏、肾脏、动脉和所有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卒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的危险因素,同时可破坏认知、记忆功能。
夜间高血压是众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而神经科疾病如睡眠障碍的病因往往容易被忽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当患者动态心电图提示夜间血压异常时,可进一步挖掘其有无合并睡眠障碍可能,及时的睡眠相关治疗可能也有助于改善夜间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