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休克分期

时间:2023-10-09 20:29:1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心源性休克根据体格检查、生化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分为风险期(at risk)、开始期(beginning)、典型期(classic)、恶化期(deteriorating)和终末期(extremis)五期,包括每个阶段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进展或康复的途径。修订后的金字塔具有颜色等级,以提示每个阶段的风险。

图片

图1 休克分期「金字塔」

备注:AMI,急性心肌梗死;CS,心源性休克;HF,心力衰竭。

表1 休克分期描述

图片

A期(风险期)

患者还没有心原性休克的体征或症状,但有发展为心原性休克的风险。

这类患者可能包括大面积急性心梗患者,以及陈旧心梗伴急性心衰或慢性心衰急性发作症状的患者。

体检和肾功能、乳酸等生化检查正常,血液动力学稳定。

B期(开始期)

又称休克前期或休克代偿期,患者血压相对较低(收缩压<90 mmHg或平均动脉压<60 mmHg或血压较基线降低>30 mmHg)或心动过速,但尚未出现低灌注现象(表现为皮肤冷、四肢强直、尿量不足、精神错乱等)。

体格检查可表现出轻度容量超负荷,颈静脉压轻度升高,肺部听诊有啰音,脉搏可轻度增快。

实验室检查:乳酸正常,肾功能可能轻度受损,B型利钠肽水平升高。

C期(典型期)

患者出现低灌注现象,除需容量复苏外,还需要给予正性肌力药、升压药、机械支持或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一系列干预。

患者血压相对较低,大部分表现为平均动脉压≤60 mmHg或收缩压≤90 mmHg以及灌注不足的典型休克症状。

实验室检查方面:可出现肾功能受损(血肌酐水平翻倍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50%),或者乳酸、B型利钠肽、肝酶等指标升高。

D期(恶化期)

该期患者与C期患者类似,但病情更重,初始干预措施无效,需要多重升压治疗或者额外机械循环辅助设备支持,以维持灌注。

E期(终末期)

患者出现循环衰竭,需要多重干预措施支持,不进行心肺复苏就没有收缩压,可出现无脉搏性电活动或难治性室速/室颤,最大强度治疗时仍表现为低血压,在持续心肺复苏和(或)ECMO辅助支持过程中出现心脏骤停。

体检:脉搏几乎消失,心脏衰竭,需要机械通气或使用除颤器。生化检查结果“接近死亡”,如pH≤7.2,血乳酸水平≥5 mmol/L。

文献索引:

Srihari S. Naidu, David A. Baran, Jacob C. Jentzer, et al. SCAI SHOCK Stage Classification Expert Consensus Update: A Review and Incorporation of Validation Studies. January 31, 2022.

上一篇: J AM COLL RADIOL:计算机...

下一篇: 心源性休克治疗的进展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