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麻醉中,谨慎将患者心功能评为Ⅰ级!

时间:2023-10-19 18:54:3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临床麻醉中,术前访视评估表中会对患者心功能进行评估以评价手术麻醉风险。很多人都会把看似健康的人评为Ⅰ级。实际上,这种评估有待商榷。我们来看一下是怎么分级的:

目前多采用四级分类法:

Ⅰ级为体力活动不受限,无症状,日常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和呼吸困难等。

Ⅱ级为日常活动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等,休息后感到舒适。

Ⅲ级为体力活动显著受限,轻度活动后即出现症状,但休息后尚感到舒适。

Ⅳ级为休息时也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或心绞痛,任何体力活动将会增加不适感。

在座的各位,谁敢说自己的体格能胜任第一项?别说跑一百米了,上个楼都会喘。然而,我们却要求患者达到这一要求。

另外,大家都知道临床上还有一个评估患者心肺功能的实验——6min步行距离与爬楼梯试验。具体解释是,6min步行距离超过450m或者轻松能爬2段楼梯,提示患者心肺功能良好,可耐受手术。

也就是说,我们医护人员都很难评级为Ⅰ级。因此,在病历上应该谨慎记录患者评级为Ⅰ级。如果确实找不到患者心肺功能不行的证据,人家就是每天跑几公里的,那没办法,只能评定为Ⅰ级。否则,如果评定为Ⅰ级,就说明人家身体倍棒,围术期出现心因性死亡或者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概率是低于千分位的。

我们看一下心功能分级与心脏危险因素记分对围术期心脏并发症及心脏原因死亡的关系:

图片

可以看出,心功能分级Ⅰ级和II级之间的风险发生率有很大不同。

那么,这个分数是怎么计算的?看一下下面这个表格:

图片

以这个表格来说,70岁以上的人就至少5分了,就不能评为I级。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宁可苛刻一些,也不要认为没什么大事。现在的医疗环境,可不允许感情用事。治病之前,你是恩人。一旦出了问题,你就是谋财害命的恶魔了。当然,治病救人的医者仁心是一定要有的,这是一个医护人员基本的素质。另外,真正成为“大家”的,也一定是具备很高医德、很高技术的人。

如果评级过高,而又无法推迟手术怎么办?大家要把握好整体控制方向:

心脏病方面考虑:病变类型、严重程度及治疗情况,手术疾病对心脏病及血流动力造成的影响。

手术方面考虑:手术部位、类型、手术大小和时间长短及其对血流动力的影响。

无论何种麻醉均应达到下述要求:

镇痛完全,避免过度应激。

无明显心肌抑制作用。

不明显影响心血管系统的代偿能力。

不增加心肌氧耗和促发心律失常。

上一篇: 11个输卵管造口术中常见问题解答!

下一篇: PLAST RECONSTR SURG:...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