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住院是趋势!为自救,妇产科开设骨折理疗、全科诊疗,儿科设置游乐场!科室萎缩,床位或将严重过剩,医院却在频频扩建,为何?
时间:2023-11-06 12:03:3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为了求生存,想了各种法子
妇产科开设了骨折理疗、全科诊疗
近期,一些妇产科、儿科医生的日子真是不好过。
安徽某医院一名妇产科医生在网上发文表示:“我们医院最近把妇产科病房关了,听说领导准备把病房租给别人搞美容业,我们都失业了,应聘了几家医院,面试时问我是否会私密整形,我如实地回答只会常规的妇科阴式手术,结果都没有下文了。现在医院对妇产科医生要求太全能了,十年前妇产科要会宫腹腔镜,我去进修拿证,现在宫腹腔镜二、三级手术都能独立完成,结果现在失业了。找新工作又要求会私密整形,真难呀!这几天我也买了几本私密书,正在充电中,就是找不到实操视频,因为我们有手术基础,我想有实操视频可能会成长得更快点,拜托同道们提供一些学习的网站和培训机构,或分享一些手术视频,目前找工作最要紧啊!”
据了解,这名医生当初进修学习宫腹腔手术都是自费完成的,费了很大心力,本以为可以安安稳稳在妇产科干一辈子,没成想人到中年竟然失业了,真是时也命也,看来2016年那两年真是妇产科的高光时刻了。
我们可以从言语之中感觉出这名医生对于求职的紧迫感,她表示:“想过转型,心又不甘,毕竟自己为妇产科专业付出了很多,当初自费进修学习,培训花了好多钱,头20年都是为了妇产科事业在打拼,你让我怎么轻言放弃?其实,2006年我就发现妇产科晋升困难、行业过于内卷化了,所以,当时我参加全国全科中级考试,取得了全科中级,接下来如果妇产科实在走不通,没人愿意招聘我,那我就只好转全科了。”
无独有偶,前天,一名医务人员在抖音上发布了一条催人泪下的视频,贵州省某妇幼保健院因无力经营,将分流一些医生和护士到其它医院,这名医护人员在视频中悲伤地说道:“一纸文书下,我们就四分五裂了,(在新的医院)继续加油,打工人!”
如果说大医院的妇产科凭借着患者的富集,还能正常生存,那么二级医院以下的妇产科实在太过艰难了,不是缩减规模,就是把科室砍掉了。还没关停的,那是想着法子、咬着牙维持着现状。
山西某四线城市妇幼保健院一名妇产科副主任如此表示:“有的时候只能靠自己,求生存就得绞尽脑汁,希望对各位妇产科同行有所启发。我们医院从去年11月份起,每月入院的产妇就不足百位了,院领导也说过类似的话,单个科室连续三个月不足30名产妇,那就人员分流、暂关科室。说是暂时,但一关可能就是永远,咱们医院属于紧密型医共体,有国家补贴,可即便如此,遇到的困难依旧很大很大!”
“后来科室领导层改变了思路,为了求生存,我们开始跟骨科、康复科抢业务了,所有医生亲自给患者宣传,骨伤康复诊疗就去妇产科,收费便宜,妇产科医生更专业!除了骨科业务,我们还开展了全科诊疗、中老年未病预防,真是什么基础病都收。妇产科干骨科的活,这事听着新鲜吧?以后就不新鲜了,我们就干了……”
儿科同样不轻松
为了吸引患者,科室打造成了游乐场
走进广东某三甲医院儿科诊疗大厅,很难相信这里居然是医院!
孩子们开心地溜滑索、荡秋千、攀岩、踢足球、在模拟超市中“购物”、在模拟餐厅里玩过家家,大厅休息区,色彩明丽的儿童卡座能容纳很多人,各种卡通造型的玩具、标识标牌,童趣十足,一座非常大的滑梯周围放满了富有弹性的彩色泡沫球。
在问及为什么要如此布置时,该院的护士小姐姐表示:“没什么太多原因,孩子喜欢,能待得住,能留下来,不只是我们医院把儿科装扮成了游乐场,很多医院都是这样……”
是的,儿科很卷,都在比着出新花样。
为了给患儿们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减轻患儿不适感,福建某医院为儿科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为患儿精心打造了可爱又暖心的诊疗环境。
该院儿科场地宽敞、明亮又整洁,蓝色的墙体仿佛蔚蓝的天空,绿色的地板仿佛柔软的草坪,五颜六色的搭配、琳琅满目的设施,让刚刚哭闹的“小患者”瞬间忘记了病痛,当治疗结束后,这里就成了患儿的游乐场。
把儿科打造成游乐场的医院还有很多很多,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吸引更多患者前来就医。
四川某县医院一名儿科主治医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很多医院的儿科都装扮得很像游乐场,滑梯、气垫,这些都是小孩子喜欢的,有了这些,竞争力会大一些,总比什么都没有要强。不过这些是要成本的,一个滑梯价格都是几千,采购说甚至要上万。不舍得下成本,孩子不愿意来,科室也没法好好生存,都能理解。”
除了在科室中增加游乐场,一些儿科还大把中医引进了科室。
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外治法的典型代表,具有方便、效佳、价廉、副作用小等特点,尤其适合儿科患者。一些儿科的医生表示:“像小儿推拿、小儿膏方、小儿艾灸、小儿穴位贴等治疗,受宣传的影响,一些家长很喜欢给孩子用,只要家长开口,我们也很乐意给患儿提供这些治疗,也算是一个吸引点吧。”
科室在萎缩,
未来几年床位或将严重过剩,
可为何医院却在大扩大建?
《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中国医疗机构床位达975.0万张,与上年比较,床位增加30.0万张。据统计,2013年以来的十年间,中国医疗机构床位从2012年底的572.5万张增长到了975万张,平均每年新增医疗机构床位40.25万张,且没有明显减速的趋势。因此,一些专家表示,未来几年床位或将严重过剩,在儿科、妇产科、心内科、骨科等将体现得更加明显。
除了床位自身的增加,一些加剧床位过剩的因素也日益显现,那就是技术的进步。
例如,在部分国家,极大比例的心脏支架植入手术成了门诊手术(日间),患者做完手术后只需观察数个小时,根本无需住院,在我国的北上广深等发达地区,心脏支架手术也在朝着“不住院”的方向发展。另外,在导管室,像心脏封堵手术、介入手术等,往往也可以不要求住院。
某大三甲主任就曾举过一个例子:“我在美国华盛顿大学附属医院巴恩斯犹太医院进修,一位92岁的患者上午做过髋关节置换手术,当天下午,经过评估后竟然通知患者晚上就可以出院了,而且这家医院近70%的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都可以在手术当天或第二天出院!这令我大吃一惊,同样的手术,之前在上海市三级医院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是多久呢?12天!我由此感觉,未来医疗是朝着不住院发展的,以后医院的床位将大大过剩,这是全球的趋势!”
这里需要提一个概念,那就是“日间手术”。日间手术是指患者的入院、手术、出院在24小时内完成,这个概念最早是1909年由英国儿科医生Nicoll提出来的。由于日间手术所展示的巨大优势,近30年来在欧美地区得到迅速发展。我国大陆地区2001年就开始开展了日间手术,2015年成立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日间手术在中国得到了长足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医生们惊讶地发现,很多疾病的治疗都是可以在日间手术期间完成的,住院似乎有些多此一举。
对于妇产科,一些国家的部分地区是没有妇产科病房的,大量妇科手术是日间手术,只有少数剖腹产者才会在综合病房住几天院。由于我国也在推广这种医疗模式,一些医院已经能做到妇科非恶性病人的手术通过内镜和阴式手术来完成,大多数病人在24小时内即可出院。
由于技术上的进步和人口因素,床位过剩是一种很自然的趋势,但令我们很困惑的是,这两年为什么还有很多医院在大扩大建,充满了盲目性,实在不解。
一位陕西卫生系统工作人员就表示:“医院在北郊的,想要到南郊建一个院区;南边的医院,又想到西边建一个院区,每一家医院都在扩建。”在陕西省2022年的重点建设项目中涉及28家医疗机构,四分之一是公共卫生中心,其它也多为传染病区的建设。
疫情以来,北京、上海、山东、陕西、四川、广东等20个省市,上百家三甲公立医院开启了分院建设潮,投资金额高达1800亿。据报道,深圳要在五年内新增病床位2万张,三甲医院达30家;西安计划建13个三级甲等医院;武汉也将新建11家公立医院(院区);苏大附一院总院二期开建,新增床位1800张,等等。
分院过多,对于品牌的影响是巨大的,郑大一附院就是例子。它是全国手术量最大的医院,但收治疑难危重症的难度(CMI指数)却进不了本省前十。亚洲最大的医院,却没收最难治的病人,因此它在全国医院中的排名也只是在第20名前后徘徊。幸好,院长们终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多院区运行可能会导致医疗水平的差异,分院的医疗水平总是赶不上总院的,可名义上它们又是同一家医院,这就显得非常尴尬。
另外,一个区域内的成熟医师数量始终是保持相对稳定的,大三甲的扩张必然会和本地基层医疗机构或欠发达地区争夺资源,大三甲的日子自然顺风顺水,可你让底下的小医院怎么活?
因此,国家对公立医院的这股扩张浪潮进行了遏制,卫健委就曾下发《关于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的紧急通知》,多个省份也随之发文对其院区、床位数、临床科室配置等多方面进行了严格限制。
总之,我国目前医院床位总量已经不缺,但医院床位还面临着区域布局不合理、结构不合理、科室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因此,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床位的盲目扩张都应该刹车,与其盲目扩建院区,不如想想办法,如何才能让妇产科、儿科等科室顺利地存活并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