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成熟 T 细胞和 NK 细胞肿瘤: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 2 期研究

时间:2023-12-03 14:32:3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研究背景

患有复发/难治性 (R/R) 成熟 T 细胞和自然杀伤 (NK) 细胞肿瘤的患者在标准治疗失败后缺乏有效的治疗。

本研究评估了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 1 (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Tislelizumab,也称为 BGB-A317)在这些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

这是一项国际、多中心、前瞻性、非随机、开放标签的 2 期临床研究 ( NCT03493451 ),评估替雷利珠单抗治疗R/R成熟T细胞和NK细胞肿瘤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患有R/R成熟T细胞和NK细胞肿瘤的成年患者被分配到3个队列。

第 1 组包括R/R ENKTL(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鼻型或非鼻型);患有侵袭性 NK 白血病的患者被排除在外。

第 2 组包括复发/难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 (R/R PTCL)患者,仅限于未特指的PTCL(PTCL-NOS)(第 2a 组)、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AITL)(第 2b 组)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第 2c 组)。

第 3 组包括复发/难治皮肤T细胞淋巴瘤(R/R CTCL)患者(IB 期或更高蕈样肉芽肿(MF)或塞扎里综合征SS)。所有患者之前均接受过至少1次全身治疗。复发定义为最近一次治疗期间或完成后疾病进展。

每 3 周静脉注射200 mg替雷利珠单抗,直至疾病进展、无法耐受的毒性、撤回知情同意或失访(以先发生者为准)。

研究结果

总体而言,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共筛选了146名患者,并从5个国家/地区(加拿大、中国大陆、法国、意大利和中国台湾)的24个中心入组了77名患者。

在77名患者中,76.6%患有晚期疾病,51.9%患有难治性疾病,49.4%接受过≥3种既往全身治疗方案。所有77名患者均接受了≥1剂替雷利珠单抗。中位暴露时间为18.0周(范围,2.3-131.0 周),中位治疗周期为5.0个治疗周期(范围,1-38个周期)。

在队列 3 中观察到了较好的疗效(中位随访[FU],16.6个月;总体缓解率[ORR],45.5%完全缓解 [CR],9.1%;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11.3个月;中位缓解[CR],11.3个月;无进展生存期,16.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未达到)。

图片

图1.PFS(无进展生存期) 的 Kaplan-Meier 图

图片

图2.OS(总生存期) 的 Kaplan-Meier 图

(A) 第 1 组 (ENKTL);(B) 第 2 组(PTCL-NOS、AITL 和 ALCL);(C) 队列 2a (PTCL-NOS);(D) 队列 2b (AITL);(E) 队列 2c (ALCL);(F) 第 3 组(MF 或 SS)。

在队列1(中位 FU,8.4个月;ORR,31.8%;CR,18.2%;中位 DOR,未达到)和队列2(中位 FU,9.3个月;ORR,20.5%;CR,9.1%;中位 DOR,未达到)中观察到适度疗效。中位DOR,8.2个月)。

安全性:大多数患者 (94.8%) 经历过≥1次TEAE,其中59.7%发生≥3级TEAE(3级,42.9%;4级,10.4%;5级,6.5%;)。最常见的TEAE(≥15%患者)是发热(32.5%)、贫血(18.2%)、关节痛(18.2%)和腹泻(15.6%)。最常报告的≥3级AE(≥3名患者)为贫血 (7.8%)、肺炎 (6.5%)、中性粒细胞减少(5.2%)、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计数减少(各 3.9%) 。

40 名患者(51.9%)在研究期间死亡,其中20名患者因所研究的疾病死亡。16例患者(20.8%) 死于AE,其中5例死于与治疗无关的TEAE,6例死于非irAE的非TEAE,5 例死于患者开始下一行抗癌治疗后发生的非TEAE。没有因TRAE造成死亡。三人死亡原因不明;1 例死亡与 COVID-19相关。

研究结论

替雷利珠单抗对R/R MF或SS患者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对R/R ENKTL和R/R PTCL患者显示出适度的疗效、可接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但对于这些侵袭性疾病,未来的研究应该探索抗PD-(L)1与另一种治疗方式的结合。

参考文献

[1] Bachy E, Savage KJ,  Zinzani PL. Treating relapsed/refractory mature T- and NK-cell neoplasms with tislelizumab: a multicenter open-label phase 2 study. Blood Adv. 2023 Aug 22;7(16):4435-4447. doi: 10.1182/bloodadvances.2022009575. PMID: 37276067; PMCID: PMC10440460.

上一篇: 北京大学戴志飞教授《AHM》:纳米声敏剂...

下一篇: 重新“识别”近20%患者!BMJ:这种检...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