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D:阑尾切除术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

时间:2023-05-26 10:50:3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溃疡性结肠炎 (UC) 是一种以慢性特发性结肠粘膜炎症为特征的炎症性肠病 (IBD)。它在世界范围内的患病率为每10万人7.6至245人。阑尾以前被认为是退化器官,是 IBD 研究的当前焦点,1987 年首次观察到阑尾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当时发现诊断为 UC 的患者与未行阑尾切除术的对照组相比,既往阑尾切除术的发生率较低。后续研究表明,这种保护作用仅在因阑尾炎或肠系膜腺炎行阑尾切除术时才显着,而如果在 20 岁后行阑尾切除术,则保护作用消失。目前尚不清楚阑尾是否通过内在免疫调节作用提供保护,通过反应性促炎途径响应急性阑尾炎或两者兼而有之。结肠炎的T细胞受体-α敲除小鼠模型显示 CD4+ T 细胞在四肢淋巴滤泡中过度表达。这与细胞因子失衡有关,尤其是白细胞介素 (IL)-4,它是体液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关键调节剂,负责 T 细胞和 B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本项研究旨在探究阑尾在溃疡性结肠炎中作为治疗靶点的假定作用。

为此, 研究人员收集了截至2020年10月,使用 MeSH 术语(“阑尾切除术”或“阑尾炎”或“阑尾”)和(“结肠炎、溃疡性”)搜索Medline、Embase、PubMed 和 CENTRAL文献数据库,最后纳入30 项研究,包括118733名患者,对阑尾切除术的时间进行了亚组分析,结果表示为优势比 (OR) 和 95% 置信区间 (CI)。

本项研究结果显示UC 诊断前的阑尾切除术可降低未来结肠切除术的风险(OR,0.76;95% CI,0.65-0.89;P=.0009)。结直肠癌和高度异型增生的风险相应增加(OR,2.27;95% CI,1.11-4.66;P=.02)。在疾病发作后进行阑尾切除术时,保护作用就消失了。阑尾切除术不影响住院率(OR,0.87;95% CI,0.68-1.12;P= .27)、类固醇使用(OR,1.08;95% CI,0.78-1.49;P= .64),使用免疫调节剂(OR,1.04;95% CI,0.76-1.42;P= .79),或使用生物疗法(OR,0.76;95% CI,0.44-1.30;P= .32)。疾病范围和近端进展的风险不受阑尾切除术的影响。大多数(71%至100%)难治性 UC 患者在 3 年随访时避免在治疗性阑尾切除术后进行结肠切除术。

本项研究证实先前的阑尾切除术可降低未来结肠切除术的风险, 因此可以考虑将阑尾切除术史纳入 IBD 监测指南。本项研究还确定了治疗性阑尾切除术在难治性左侧 UC 中的潜在作用。

原始出处:

Silje Welsh, MSc and others, The Role of Appendicectomy in Ulcerative Coliti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Volume 29, Issue 4, April 2023, Pages 633–646, https://doi.org/10.1093/ibd/izac127

上一篇: 化疗患者怎么吃?看完这篇再也不迷茫了

下一篇: Nature:母乳中的一种脂肪酸对出生后...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