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P论著 | 2005—2021 年我国卫生人力资源发展趋势及公平性分析
时间:2024-01-12 21:12:2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本文来源:闫温馨,张石默,刘珏. 2005—2021年我国卫生人力资源发展趋势及公平性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04): 408-42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551.
“健康中国 2030”战略对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需求,国内开展了较多地区卫生人力资源公平性的评价研究,但尚无从全国视角对我国多种医疗机构、多类别卫生人力资源进行的概述。
摘 要
目的 对 2005—2021 年全国 31 省(自治区、直辖市)12 类医疗卫生机构、5 类卫生人力资源进行趋势描述和公平性分析,为未来各卫生机构人力资源配置优化提供参考。
方法 全国卫生人力资源数据来自《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6—2012)》《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3—2017)》《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8—2022)》,人口数据和经济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6—2022)》。计算 2005—2021 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各类卫生人力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计算年均增长率和集中指数(CI)以描述发展趋势,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公平性分析。
结果 2005—2021 年,我国卫生人员总量持续上升,年均增长率为 5.58%,农村地区增长较快,年均增长率达 10.87%。在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卫生人员数增速最快(年均增长率达 18.05%),卫生监督所(中心)的人员数增速较低(年均增长率为 0.18%),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卫生人员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均增长率为 -0.39%)。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外,各类医疗机构卫生人员总数的CI<0.20。
结论 我国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人均占有量在农村地区增长较快,地区间人均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尚佳,但总量不足,重要机构和人员类别需要注意。要继续加强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投入,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稳定公共卫生队伍,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发展,提高公平性与可及性。
本研究采用均等化指标——人均占有量、CI 评价全国多类医疗卫生机构、多类别卫生人力资源的发展趋势,并对多中心、多类别卫生人力资源在经济水平上分布的公平性进行全面估计。
把握卫生人力资源城乡发展差异,构建新格局
通过比较全国城市与农村卫生人员总量发展变化趋势发现,在城乡差异上,我国农村地区各类卫生人员人均占有量增长迅速,年均增长率远高于城市。2005—2021 年农村人口数量在减少,但卫生人员数量却不断增加,且自 2010 年后,农村地区人均享有卫生人员数高于城市,我国农村地区基本卫生服务保障不断扩大,明显提高了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可及性与公平性。2009 年“新医改”坚持“以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的新时期医疗卫生工作方针,为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发展创立了优势条件。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来看,卫生人员结构升级,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占比不断提高,但村卫生室的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资源 CI 较高,在不同经济水平地区分布不均衡。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基层医疗服务网的“网底”,实证调研结果显示,我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建设稳步推进,地方行政部门在人员准入与执业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加强了对村卫生室的规范管理。但不可忽视的是,目前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城镇,农村地区整体医疗资源配置较低,影响了农村居民就医选择,不利于医患信任关系的发展,因此有必要推进远程医疗服务在农村地区的铺设。国家和政府要加强农村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网络使用的简易性、便捷性,充分满足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远程医疗服务需求,以弥补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发展新兴远程医疗管理模式。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不平衡,要多措并举建设人员队伍
实现“全民健康”是一项艰巨而长久的任务,由于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数量不足,加强对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迫在眉睫。根据《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 年)》,到 2020 年,中国每1 000 名常住人口至少应拥有 3.5 名基层卫生人员。然而,根据《2021 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21 年每1 000 人中的基层卫生人员数量仅为 3.14 人,这表明我国基层卫生人力资源仍处于短缺状态,此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配置的不均衡现象仍然严峻。
根据 CI 计算结果,我国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在不同经济水平地区存在分布上的不均衡,但不公平程度较小,在进行卫生资源规划配置时,政府常更注重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通过宏观调控推动公平性的实现。但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中仍存在明显的不公平,体现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各类卫生人员的CI 较高,提示了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配置不全面、发展不协调,当前仍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因此,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必须充分考虑经济因素对基层卫生资源的影响,对于人口密度低、经济欠发达地区,社区卫生人力资源是整个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石”,要加强信息平台建设与推广工作,充分发展“互联网 +医疗健康”模式,广泛促进信息共享,为低经济水平地区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质量,加强职业认同,改善队伍结构,将单一筹资机制转变为多元筹资机制,完善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稳定基层卫生队伍。同时,国家和地方应出台响应政策,因地制宜地发展卫生管理人员在地区和机构间的流动机制,扩大组织结构优势。
促进医防协同发展,提高卫生人员质量
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在 CI 上的差异显示,医疗系统卫生人力资源仍集中在发达地区,而公共卫生系统资源下沉,保持了良好的公平性,在医疗投入大于公共卫生投入的现况下,该结果预示着欠发达地区的医防裂痕在进一步弥合。多年来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了以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县级综合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为技术支撑的网络体系,推动了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在进行医院的改革建设过程中,也要明确其公共卫生职能定位,落实公共卫生职责,链接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间的服务网,构建组织结构优势。我国虽采取了援建和财政支持等措施向边远地区提供医疗支持,但尚未制定整体政策、缺少人才培养到人才能力提升的整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