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8个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方法,请收好!
时间:2024-01-26 19:24:1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指子宫内膜允许囊胚定位、黏附、侵入并最终使之着床的能力。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影响妊娠的重要因素,对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行合理的干预及改善是生殖医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总结了一些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方法,供大家参考。(仅作为个人学习交流,不作为诊疗依据)
一、子宫内膜机械性微刺激
是通过机械的方法对子宫内膜进行轻微刺激,通过触发炎症反应,促进内膜微环境中炎症因子释放、血管网重建及促进子宫内膜增殖等,从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一种方法。分为局部诊刮、活检针抽吸、宫腔全面搔耙等。
研究发现,进行子宫内膜机械性刺激后,子宫内膜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数,促炎症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15、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B和骨桥蛋白水平都显著提高。
对子宫内膜机械性刺激后一周期第20~21d收集的子宫内膜样本进行微阵列测序,一些参与胚胎着床的基因表达上调。支持了局部损伤通过调节各种基因表达从而增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假设。
局部研究观察发现,子宫内膜轻微机械性刺激在促进胚胎着床中起到积极的作用,研究认为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周期前进行子宫内膜搔耙能显著改善妊娠结局。对患者增生期子宫内膜进行机械性刺激能延迟子宫内膜发育,改善子宫内膜与胚胎之间的同步性,最终提高妊娠成功率。
二、宫腔灌注
宫腔灌注是指将某些药物或细胞因子推注到宫腔内,以改善内膜状态的方法。
1、HCG宫腔灌注
在胚胎移植前使用HCG500IU/mL宫腔灌注,可显著抑制子宫内膜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表达,HCG可以诱导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产生更多的前列腺素E2,从而促进子宫内膜细胞增殖、分化和增强血管渗透性的作用,利于胚胎植入。
宫腔灌注HCG后还能通过旁分泌的形式作用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促进母胎界面血管形成,增强母胎间的免疫耐受。
2、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宫腔灌注300ug/mL浓度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子宫内膜厚度及容受性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研究表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生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调节子宫内膜血管重塑、局部免疫及细胞粘附系统,使其发生一系列改变,从而影响子宫内膜厚度、腔上皮、腺上皮、间质的发育状态及子宫内膜的血流灌注情况,最终形成能够接受胚胎着床的一种综合状态,灌注结果显示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呈升高趋势。有Meta分析表明,对于薄型子宫内膜的患者来说,宫腔内灌注G-CSF可以改善妊娠结局。
还有研究发现,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宫腔灌注免疫球蛋白后,患者血清中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浓度增加。
方法:于月经D8起进行宫腔灌注,并于月经第11天、第13天再次灌注。患者取截石位于检查床上,用窥阴器暴露宫颈,碘伏消毒外阴及阴道。使用移植管及2ml注射器组合而成的灌注器抽吸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200μg共2ml。移植管经阴道进入宫颈口,穿过宫颈内口时将灌注液缓慢推入宫腔内。术毕,患者卧床休息30min。测定D8天灌注前及月经第15天(D15)子宫内膜的厚度及血流相关指标。当RI较低而VF较高时,说明子宫内膜血流灌注良好,反之,说明血流灌注较差。
3、宫腔内灌注自体血小板富集血浆
富血小板血浆宫腔灌注是治疗薄型子宫内膜近年来摸索的新方法。富血小板血浆含有丰富的纤维蛋白和高浓度的生长因子,可诱导和调节细胞分裂、分化和增殖。其中以表皮生长因子的作用较为重要,可促进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增长。
富血小板血浆是用全血制备的,是将血液中血小板通过多次离心后获得的浓缩血浆,其血小板数量为正常血浆的四倍至五倍。血小板中富含多种糖蛋白,包括血小板生长因子等,血小板细胞器的α颗粒中含有血小板生长因子,与凝血酶反应会促进纤维细胞生成以及分裂,若其与肝素反应,则会促进脱氧核糖核酸合成以及细胞数量增长,有利于细胞正常生长。改善子宫内膜炎,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
一篇回顾性研究,纳入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在Hanabusa妇女诊所进行的54个冷冻和解冻ET周期的宫内PRP输注。研究的纳入标准是RIF患者,定义为至少有两个连续的植入失败周期,且在ET期间年龄为25–45岁。为了排除胚胎质量的影响,研究者只分析了具有高质量囊胚的ET。
PRP周期的hCG阳性率和临床妊娠率(57.4%和50.0%)显著高于之前的ET周期(27.2%和9.6%)。此外,PRP循环的自然流产率(11.1%)低于之前的ET循环(55.5%),尽管由于样本量小,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但是,PRP周期中的持续妊娠(>15孕周)或活产率(44.4%)明显高于之前的ET周期(4.3%)。
4、宫腔内灌注超液化罂粟已碘油
超液化罂粟已碘油能够通过免疫因子作用增加子宫内膜容受性;调节腹膜腔巨噬细胞水平,对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有较好局部抗炎效果,提高生殖道母胎耐受,帮助获得助孕微环境,可明显提高反复种植失败人群的冻融胚胎移植的妊娠率。对于内异症及不明原因不孕及反复流产患者超液化罂粟已碘油宫腔输卵管冲洗效果有更大优势。
2021年波兰华沙研究生医学教育中心《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免疫学和免疫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罂粟已碘油,统计成功生育率在6个月内会增加2到5倍。已证明罂粟乙碘油可上调子宫内膜以及腹膜腔中的uNK细胞、树突状细胞和Treg细胞。罂粟已碘油的应用也会抑制腹膜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作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哪种机制发挥的作用在提高生育率方面最大,目前,罂粟已碘油子宫输卵管腹腔冲洗越来越广泛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特发性不孕的独立治疗方法。
5、宫腔内灌注自体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
提取患者自身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在体外培养和刺激,然后在胚胎移植前灌注到患者的宫腔内。其中外周血单核细胞来自患者自身,不存在细胞来源匮乏的顾虑,并且避免了血源性病毒感染的风险。PBMCs宫腔灌注促进胚胎着床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结合基础研究报道,推测可能与多个环节密切相关:HCG作用下PBMCs分泌的多种炎性因子刺激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反应,白细胞介质(IL-1)分泌,诱导内膜分化与着床窗开放、促进滋养叶细胞有节制地侵入内膜以及内膜容受性上调,也不能完全排除灌注过程中导管和灌注液对内膜的机械刺激有助于胚胎着床的可能性。
6、宫腔灌注生长激素(GH)
宫腔灌注生长激素,能提高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临床妊娠率,研究结果显示宫腔灌注生长激素(GH)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与子宫内膜容积均明显增加。生长激素宫腔灌注,让GH更好地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促进内膜发育,诱发细胞因子的释放,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内膜微环境,降低内膜血流阻力,增加内膜血流,从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妊娠率,改善临床结局。宫腔灌注GH是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可选的治疗方法之一。
7、应用抗生素宫腔灌注
一项在罗马尼亚的生育诊所进行的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以评估口服联合抗生素治疗与宫内输注抗生素治疗后的治愈率。在一定时间段内出现的220名有资格接受治疗的患者,有115人接受宫腔镜检查和对照活检。根据诊断标准,确定了57例慢性子宫内膜炎。27名患者被纳入口服抗生素治疗组(OAB),30名患者被列入宫内抗生素输注组(IAI)。
在口服抗生素组中,11名患者(45.83%)在三联抗生素治疗后出现CE消退。在宫内输注组中,25名患者(89.29%)呈阴性对照(p0.0020)。接受宫内抗生素输注治疗的患者产生阴性CD138检测的治疗效率显著更高。
应用甲硝唑50ml+庆大霉素16万U+地塞米松10mg,混匀做宫腔灌注,持续15~30min,每天1次,7d为一个疗程,或同时联合口服头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7~14d,每个月经周期做一个疗程,连续两个月经周期。
在治疗前部分患者宫腔镜下摘取病变部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做免疫组化检测浆细胞抗原CD38、CD138,发现病变部位的组织呈阳性表达;治疗后对恢复正常的宫腔内膜再次检测,发现CD38、CD138均呈阴性表达。治疗后IL-6,IL-1β,TNF-α等炎性因子浓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临床妊娠率获得显著提高。
以上是对部分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方法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