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银波/陶虎/柳克银团队《AHM》:多功能自收缩蚕丝蛋白在皮肤抗衰中的应用

时间:2024-05-23 18:01:5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衰老是人们日益关注的主题,虽然自然老化过程是不可避免的,但有很多治疗方法可以解决或延缓皮肤老化,越来越多的抗衰方法应运而生。其中,通过线材进行面部提升是一种确切有效的抗衰治疗方法,并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皮肤和软组织的生物力学适应性,已有的线材在提升软组织后不能提供长期稳定的疗效。基于这一临床问题,受蜘蛛丝自然超收缩现象的启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彭银波、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陶虎、柳克银将蚕丝蛋白纤维的分子结构调节为定向构型,使其具有水响应自我收缩能力,制备了自收缩丝皮肤张力调节器(SSSTs)。

图片

蚕丝和蜘蛛丝碰撞出的火花

当天然蜘蛛丝纤维浸入极性溶剂(尤其是水)或暴露在溶剂蒸汽中时,它们会沿长轴收缩,从而缩短纤维,这种现象被称为超收缩。超收缩现象主要是由无定形区域中取向分子链的去方向性引起的。蜘蛛丝的超收缩现象和原理已被广泛应用于仿生肌肉、升降装置和湿度传感器等多个领域。通过模仿蜘蛛丝超收缩现象的原理,制备出了湿度/水响应超收缩人造纤维。

蚕丝蛋白材料因其优异的机械性能、可控的降解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易功能化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图片

多项研究表明,蚕丝蛋白材料的强拉伸性可以实现蚕丝蛋白的自收缩特性,使蚕丝蛋白材料在皮肤张力调节应用中具有极大的优势。基于蜘蛛丝的超收缩现象,作者团队模拟了蜘蛛丝的分子构象,实现了丝蛋白的自收缩特性,赋予了蚕丝蛋白材料能够自收缩的表征。为了满足临床实践中对皮肤张力调节材料的功能要求,该研究设计并验证了皮肤张力调节器的自收缩特性、近红外(NIR)光加热功能、抑菌特性和表面微结构,使其近红外光加热功能有效提高皮下温度,显示了SSSTs增强和延长皮肤提升效果的潜力。SSSTs为增强皮肤张力、改善或延缓皮肤衰老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法,这一成果可能会在医学美容和整形外科领域产生广泛影响。

图片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hm.202400671?af=R

上一篇: ENDO 2024:日程公布,一睹为快!

下一篇: 一例局麻+神经阻滞麻醉,再复合静脉全麻下...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