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的 7 大功能及其与瘢痕形成的关系
时间:2024-07-07 06:04:2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筋膜学认为,筋膜于人体之中无处不在。
筋膜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系统,从最深层的骨骼到皮下。它包含了身体中所有含有纤维弹性蛋白、胶原蛋白、松散和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
比如,浅筋膜、神经外膜、关节囊、脑膜、骨膜、支持带、隔膜、内脏筋膜、外膜和神经血管鞘、腱膜等,以及所有肌肉内和肌肉间的结缔组织,即肌内膜、肌束膜和肌外膜。
由此,筋膜可分为四类:浅筋膜、深筋膜、内脏筋膜和脑膜。
筋膜是一种包裹身体的材料,构成身体的外形,并保持适当的姿势。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看,筋膜是一个力学网络,可传输张力和压力,并有很强的记忆功能。
一、筋膜的结构特点
双袋结构
肌肉是悬挂在600多个由筋膜组成的袋子里。肌肉纤维不是附着在骨头上,只是包裹肌肉的内层筋膜和骨膜融合的。
肌肉受神经系统控制,对刺激作出快速反应,肌肉的收缩带动了筋膜,内层筋膜又带动了骨膜,从而有了骨骼的运动。
双袋结构中的外袋有机的相连形成“铁轨”,其内层和骨膜融合的部分就是“车站”。
整体张拉结构
张拉结构是由筋膜之间相互连接形成的一个相互依存的系统,负责支撑,稳定和移动身体。
筋膜提供人体所有组成部分之间的连接,包括从肌肉到肌肉的肌肉链,肌腱到骨,肌腱到韧带或者关节囊,骨到骨,内脏到骨以及内脏到内脏的连接。
张拉整体结构形象的描述了肌筋膜系统处理张力和维持系统完整性的能力。
张拉整体结构使肌肉骨骼系统能够提供重要的富于弹性的支撑,不会被外部或内部产生的力压垮。
由于张拉整体结构是相互关联性的,运动链上任何地方的筋膜张力改变都会在整个系统中产生影响。
所以维持张力整体结构的完好的功能性对于人体的整个系统稳定(尤其是姿势控制系统)非常重要。
二、筋膜的功能
1.包裹
筋膜覆盖机体的所有与结构,在分隔它们的同时将其连接起来,使它们固定在特定的位置,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活动性。
2.保护
筋膜覆盖在所有器官表面,对其提供支持和保护作用,分布于不同器官上的筋膜的密度是不同的,这使得不同器官的抵抗性、固定性和活动性各有不同。
3.维持姿势
维持姿势,即维持稳定姿态,由运动系统来决定。
本体感受器位于筋膜内,位于肌肉组织内的肌梭和Golgi肌腱感受器,与韧带和关节囊内的Pacini小体和Golgi小体一同维持身体的张力,并调节身体姿势。
在这一过程中,肌肉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筋膜负责其中的连接。
4.通路
结缔组织形成血管、淋巴管以及神经、动脉和静脉的通路,内分泌和外分泌通路均由结缔组织形成。因此,在代谢过程中,筋膜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为筋膜决定器官的外形(如肾脏),形成包含酶和激素的囊泡(胆囊、淋巴结),筋膜的张力影响器官的功能。
5.运动
筋膜的运动功能,主要是体现在它能够传递和储存肌肉的力量以及保持人体结构的张力平衡。
传递力:肌筋膜将肌肉产生的力量传递到肌腱,再由肌腱传递到骨骼,从而带动骨骼运动,在这个过程中,筋膜扮演了力的传导者。
储存力:具有弹性,能够产生弹性势能和储存能量是筋膜重要的功能,尤其是肌腱(如弹跳力和爆发力)。
保持张力平衡:人体结构不像房屋的堆砌,而更像一个张拉整体结构的玩具。也就是说,我们身体产生的压力,并不全靠骨骼的支撑,而是更依赖于肌筋膜的张力平衡,能够把这种力很好地分散开。
6.供给
筋膜供给的功能,主要是体现在新陈代谢、输送液体和供应营养等方面。
筋膜的本质是结缔组织。结缔组织是由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构成,而成纤维细胞是最主要的结缔组织细胞,它分泌的纤维和基质构成了人体不同的结构和组织,同时也为其它的细胞提供了生存空间和物质交换的场所。
比如,疏松结缔组织中就含有大量的免疫细胞、淋巴细胞,还有血管和汗腺等组织。这些对于机体的新陈代谢和营养供给都非常重要。
7.交流
筋膜交流的功能,体现在接收和传递信号以及对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等方面。
筋膜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筋膜中含有大量特殊感受器,它们不仅能够将信息传递给肌肉或者将信息从肌肉传出并传递给大脑;而且还能够觉察动作、空间位置、压力、触碰或者拉伸等方面的变化。
三、筋膜在瘢痕形成和治疗中的作用
瘢痕是创伤修复的产物。人体在受到伤害后,机体的防御机制启动,使创伤部位愈合形成瘢痕。
瘢痕的本质是失去正常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的不健全的纤维结缔组织。
有创伤就有瘢痕,创伤有大小、轻重、深浅、是否感染等情况,形成的瘢痕也各式各样,不同的瘢痕对人体功能障碍的影响不同。
一般来说,轻微、较浅的创伤形成的瘢痕对人体影响不大。
病理性瘢痕对人体影响较大,可能导致人体近端和远端的功能障碍。其他瘢痕也多多少少会对人体产生影响,但因为人体的代偿机制,可能没有在人体表现出不适症状。
1.瘢痕的形成
当皮肤受到损伤时,皮肤下的纤维弹性结缔组织层(即皮下筋膜或浅筋膜)向损伤部位移动。
这一过程中筋膜募集了快速修复创伤所需的各种细胞和基质,包括细胞外基质、筋膜成纤维细胞、嵌入的血管、巨噬细胞和周围神经等,均为最初伤口修复所需要的。
瘢痕的形成分为四个不同但重叠的阶段,即止血期、炎症期、增殖期和重塑期。
1)止血期:伤口形成,机体开启凝血机制,伤口表面的血小板聚集并形成凝血块,从而阻止伤口出血。
2)炎症期:主要是破坏细菌和清除坏死组织,为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奠定基础,大约4~6天,初期可伴有红、肿、热、痛等症状。
3)修复期:主要是组织增生和肉芽形成。
来自邻近皮肤的真皮成纤维细胞迁移到以纤维蛋白为基础的临时基质中,增殖并分化成肌成纤维细胞,形成肉芽组织,填充覆盖伤口,形成瘢痕。
肌成纤维细胞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可收缩和愈合伤口。
4)成熟期:主要是瘢痕重塑过程。随着时间推移,修复创伤的瘢痕组织、痂等逐渐调整,修复组织以适应生理功能,最终达到受伤部位外观和功能的改善。
筋膜基质作为伤口处的临时基质,调节和吸引血液中的炎症细胞。相比之下,真皮基质保持不动,不会进入伤口。
因此,这种结缔组织集合的动员是筋膜结缔组织所独有的。筋膜的成纤维细胞系负责皮肤瘢痕形成,它将筋膜拖入伤口床,随后进入皮肤表面。
2.瘢痕与筋膜
浅筋膜与瘢痕
正常情况下,浅筋膜和深筋膜可以相对轻松滑动,但当深、浅筋膜之间的滑动受到干扰时,会发生筋膜疼痛。
因为部分透明质酸异常(干燥)不能与正常透明质酸出现润滑运动,可能会导致肌节和肌肉在某些区域结合,即筋膜之间发生粘连。
浅筋膜神经末梢受损,张力异常,大量神经肽释放,触发神经炎症反射弧,导致疼痛出现。
重复运动、手术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筋膜损伤,不良生活,如久坐不动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筋膜疼痛。
肌筋膜与瘢痕
瘢痕形成,对人体的影响之一是粘连(筋膜粘连),当肌肉表面或内部的肌筋膜受到影响时,会导致肌肉出现短缩或延长,进而导致肌骨疼痛,身体姿势异常。
如果瘢痕的形成导致其附近支配肌肉的神经信号异常,则可能会出现神经反射异常,进而出现肌骨疼痛等功能障碍。
上述异常情况,多出现在病理性瘢痕上。
内脏筋膜与瘢痕
腹部创伤、手术等可能导致内脏筋膜受损,使人体留下瘢痕,而瘢痕伴随筋膜粘连,这可能会进一步导致运动受限。
受限制的内脏筋膜,能够导致局部的、表面的肌肉组织收缩,临床表现为慢性肌肉骨骼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慢性背痛、腰痛、骶髂功能障碍、坐骨神经痛、肩痛、腹痛、胸壁痛甚至盆底功能障碍。
3.活跃瘢痕
活跃瘢痕是指可引起人体病理性改变的瘢痕。
活跃性瘢痕的特征
-
瘢痕周围皮肤牵拉增多、皮肤不能正常拉伸、皮肤皱褶变厚;
-
瘢痕组织相对下层结构不能正常移动,特别是相对于骨,如果瘢痕到达了腹腔,会从某一方向触及阻力;
-
瘢痕到达的所有层面都能触及痛点,最常见的部位在瘢痕的边缘(瘢痕最活跃的部位在两端)。
-
可通过治疗性诊断确诊。
4.瘢痕的治疗
瘢痕主要是通过筋膜粘连导致张力传递异常或神经信号异常或肌肉运动异常等,进而引起疼痛、瘙痒、姿势异常等一系列不适症状。
因此,瘢痕治疗的思路就是松解筋膜粘连。推荐治疗方法有手法、针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