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鼻咽通气道联合可视软性喉镜经鼻气管插管在困难气道患儿中的应用
时间:2024-09-25 12:01:3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论著】
由于纤维支气管镜(或电子软镜)经鼻气管插管刺激强,患儿往往会产生体动、呛咳,甚至喉痉挛,给插管带来较大的困难,还会造成插管失败改为气管切开。近年来,我科采用深麻醉下魏氏鼻咽通气道联合电子软镜经鼻气管插管,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既保障了患者的氧供安全,又能提供较好的插管状态。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21年7月—2023年7月在晋江市医院经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麻下行手术治疗的困难气道患儿40例,8~12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魏氏鼻咽通气道联合电子软镜插管组(W组)和直接电子软镜气管插管组(D组),每组20例。排除标准:鼻腔肿物或严重鼻中隔偏曲、凝血功能障碍、呼吸道梗阻。
两组患儿在气道开放前均未给予肌松剂。W组采用8%七氟醚+8 L/min氧流量面罩吸入+2 μg/kg瑞芬太尼静脉注射进行麻醉诱导,待患儿脑电双频指数(BIS)<60时经一侧鼻腔插入魏氏鼻咽通气道且由一位麻醉助手经鼻咽通气道行手控常频声门上喷射通气,麻醉医师经另一侧鼻腔采用电子软镜进行气管插管;D组采用8%七氟醚+8 L/min氧流量面罩吸入进行麻醉诱导,待患儿BIS<75时经一侧鼻腔采用电子软镜插管,当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到90%时拔出电子软镜,面罩加压给氧,待SpO2回升到99%以上时再次插管。记录两组患儿插管前(T0)、插管成功即刻(T1)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最低SpO2,插管次数,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总耗时,插管时BIS,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比、体重、BMI、AS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1)。
2.2 两组患儿插管时BIS、插管次数、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总耗时比较
W组插管时BIS、插管次数、插管总耗时小于D组(均P<0.05),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D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T0、T1时MAP、心率及最低SpO2比较
T1时W组MAP、心率低于D组(均P<0.05),最低SpO2高于D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鼻黏膜出血、咽部不适、声音嘶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4)。
3 讨论
本研究中,W组在开放人工气道前给予瑞芬太尼静脉泵注,大大减少了患儿体动、呛咳的发生,但瑞芬太尼的使用也增加了患儿呼吸抑制或呼吸暂停的风险,由于有魏氏鼻咽通气道和声门上喷射供氧通气装置作为保障,该组患儿并没有发生缺氧事件。而D组采用传统的面罩供氧模式,所以开放人工气道前没有给予瑞芬太尼静脉泵注以尽可能保证患儿安全。从研究结果看,W组插管时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一方面可能由于麻醉深度较深,另一方面也说明置入鼻咽通气道并不会增加对患儿的有害刺激。W组最低SpO2高于D组,证实采用魏氏鼻咽通气道声门上喷射供氧通气效果优于传统的面罩加压给氧通气,且两组患儿术后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采用经魏氏鼻咽通气道声门上喷射供氧通气并不会增加患儿损伤的风险。
本研究中,W组采用深麻醉下魏氏鼻咽通气道联合电子软镜经鼻气管插管,一方面麻醉医师可以在气管插管成功前保证患者通气,确保在插管过程中患儿不会缺氧,插管过程不会中断;另一方面,患儿能安静地配合,使插管过程更加顺利;其次,减少了麻醉医师的心理压力。而D组患儿由于是在浅麻醉下进行插管,患儿容易体动、呛咳甚至喉痉挛、分泌物多,严重影响麻醉医师的操作,大大增加了插管难度,所以其插管耗时及一次插管成功率低于W组。
综上所述,魏氏鼻咽通气道联合电子软镜经鼻气管插管在儿童困难气道患者中可以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节约插管时间,且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不会增加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虽然麻醉深度较深,但有魏氏鼻咽通气道辅助喷射通气,患儿氧供有保障;还需要一位麻醉助手参与。由于魏氏鼻咽通气道现在临床上只有三种型号(即相当于ID 5、6、7 mm三种型号),对于年龄小、体型小的儿童不适用,因此临床使用将受限制。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4,45(8):835-839 .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30802‑01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