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S-DRG分组方案重磅升级,医疗机构该如何应对?
时间:2024-10-20 06:02:5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2017 年,国务院要求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国家试点,探索建立 DRG 付费体系。
2019年,国家医保局牵头启动我国30个城市DRG付费试点工作,并印发《国家医疗保障DRG分组与付费技术规范》和《国家医疗保障DRG(CHS-DRG)分组方案》,前者阐明了DRG分组的基本原理和数据规范,后者给出了主要诊断大类(MDC)和核心疾病诊断相关分组(A-DRG)。
2020年6月,国家医疗保障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HS-DRG)1.0版发布。
2021年,试点城市启动实际付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更新形成了CHS-DRG 1.1版。
2023年,全国统筹地区90%以上已开展DRG/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改革,对促进公立医院降本增效、规范诊疗起到了良好作用。
2024年7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印发按病组和病种分值付费2.0版分组方案并深入推进相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标志着我国CHS-DRG 2.0版正式落地,即DRG支付改革事业迈入了2.0时代[1]。
随着DRG支付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作为改革的中心点,需要深入研究DRG支付改革的原理、机制与更新内涵。本研究拟深入剖析CHS-DRG 2.0版与1.1版的差异,探讨DRG付费对医疗机构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1 CHS-DRG 2.0版解读
1.1 分组更科学合理、更契合临床实际
1.1.1 分组依据标准化
DRG系统属于患者分类系统,基于疾病诊断、手术操作、患者个体特征等,将诊疗过程相似、资源消耗相近的患者归类为同一个组合[2]。因此,实现DRG的准确分组有赖于规范统一的疾病诊断与手术操作分类代码。2019年国家医保局开发了医保版疾病分类与代码(ICD-10)和手术操作分类与代码(ICD-9-CM-3),并于2021年更新为2.0版。为保障数据的标准化,2021 年 7 月《医疗保障基金结算清单》正式启用,替代了地方差异较大的病案首页。CHS-DRG 2.0版分组方案正是基于ICD-10和ICD-9-CM-3 2.0版及《医疗保障基金结算清单》而形成,保障了数据基础的规范性。
若将DRG的形成依据拆解为3个层面,第一层为主要诊断,其决定了MDC;第二层为手术操作,决定了A-DRG,这2个层面的分类主要依据临床意见;而第三层主要为其他诊断、患者个体特征等,这依赖于科学的统计分层方法,因此数据基础尤为重要。CHS-DRG 2.0版基于5371 万份DRG 支付病例统计分析完成,并根据麻醉风险分级进行了优化,因此,其分组结果更科学合理、更契合临床实际。
1.1.2 A-DRG分组优化
CHS-DRG 2.0 版方案中, A-DRG从 376 组升至409 组,增加了33个分组,其中新增26组、细化10组、删除3组(表1)。
表1 CHS-DRG 2.0版与1.1版中A-DRG差异比较
从分组变化来看,增加或细化的A-DRG组更符合临床实际,例如:
1 增加腹膜后肿瘤手术(GD1):巨大的腹膜后肿瘤在普通外科较常见,由于肿瘤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难度极大,但既往缺少该分组的情况下,患者可能被分入消化系统其他手术组,导致权重较低,影响临床工作积极性。增加“腹膜后肿瘤手术”这一分组后,提高了手术权重,更符合临床预期。
2 经皮大血管支架置入或修复术(FM4)细化为经皮大血管复杂手术(FM1)和经皮大血管常规手术(FM2):在临床工作中,常见因DRG分组不够细化而导致的支付标准不合理。复杂手术与常规手术临床过程存在差异,消耗的资源可能差别较大,因此将二者分开有利于更合理地支付。
3 将有创呼吸机支持≥96 h或 ECMO或全人工心脏移植术(AH1)细化为ECMO 或全人工心脏植入术(AH1)和有创呼吸机支持≥96 h(AH2),并新增了有创呼吸机治疗小于 96 h(EK1)病组:一般情况下,ECMO 或全人工心脏植入术的治疗风险和难度较有创呼吸机支持更大,且花费更高,拆分为2组更为合适,同时EK1组有效填补了使用呼吸机但不足96 h的患者分组。
虽然临床需进一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判断入组,且权重尚未明确,但就A-DRG的表意变化来看,其分组情况更加贴合临床实际。
1.1.3 DRG分组优化
CHS-DRG 1.1版利用回归模型观测并发症及合并症对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当费用增加超过20%时进行标记,并根据黄金分割原则,将对费用影响最大的前 38.2%的疾病列为“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MCC)”,余61.8%列为“并发症或合并症(CC)”,由此确定DRG的最终分组。
CHS-DRG 2.0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遗传算法,建立多目标分析模型,综合考虑并发症或合并症的严重程度、分组效能、病例数、资源消耗等因素,并根据麻醉风险分级内容进行调整,经管理、统计和临床专家论证后,形成了4477 个MCC和8009 个CC。遗传算法是一种数学算法,因其借鉴了进化生物学中的自然选择、遗传突变及杂交等现象,因此又属于进化算法中的一种,其主要用于求最优解及最佳化问题,在解决动态调度问题中具有优势,可大大提升数据分析处理的准确性[3]。
CHS-DRG 2.0版分组方案共包括 634 个DRG组,其中 251 个外科组、57个操作组及 326 个内科组;较1.1版增加了6个分组,其中外科组增加16个,操作组增加23个,内科组减少33个(表2)。
表2 CHS-DRG 2.0版与1.1版分组数量比较
1.2 管理机制优化
通知要求,已经开展DRG付费的地区应在2024年底前完成2.0版分组的切换准备,确保2025年各地区统一使用新版分组。同时,通知中明确了5个管理机制,要求各地区医保部门联合医政部门、行业学(协)会、医疗机构等,通过组建工作组、谈判协商、数据公开等方式,不断优化DRG支付改革管理。
1.2.1 特例单议机制
因临床诊疗过程的复杂性,DRG付费工具对部分复杂病例并不完全适用,各国在设计DRG付费体系时往往会采取相应的校正机制,以避免医疗机构因DRG付费产生患者推诿等问题[4]。国家医保局在实施DRG付费之初即推出了特例单议机制,用于支付因住院时间长、新药耗新技术使用、复杂危重症或多学科协作诊疗等导致医疗费用过高,不适合按DRG标准支付的病例。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各地特例单议的比例不尽相同,部分地区甚至<1%,不利于调动医疗机构的积极性。此次通知中,明确特例单议比例为DRG出院总病例的5%,对各地医保部门政策执行和医疗机构申报病例提供了标准。
1.2.2 基金预付机制
药品耗材零加成、DRG付费等一系列医疗改革措施促进了医疗机构的规范诊疗,并对提质增效效果良好,但同时也给医疗机构的运行带来了较大压力[5-6]。为缓解医疗机构压力,除机构内部推广规范检查、合理用药、临床路径等改革措施外,医保基金的预付机制可有效缓解医疗机构的运行压力。通知明确指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进一步完善预付金管理办法,通过预付部分医保资金的方式帮助定点医疗机构缓解资金压力,各地医保部门可根据基金结余情况,向定点医疗机构支付1个月左右的预付金。
1.2.3 谈判协商机制
CHS-DRG 2.0版虽给出了分组方案,但由于各统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医疗资源供给、医保基金结余等情况存在差异,因此各地区DRG支付总额、病组权重等支付核心要素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本地化调整。通知要求,各地区建立谈判协商机制,以客观医疗费用为基础,由医疗机构代表、行业学(协)会和医保部门共同协商,也可探索邀请参保人代表参与谈判协商过程。这对各地区建立适用于当地发展实际的DRG付费机制至关重要。
1.2.4 意见收集反馈机制
分组方案前言中介绍,为制定2.0版方案,结合DRG付费运行中发现的问题,邀请了200余位临床专家,召开了37次专题论证会。因此,在DRG分组和付费过程中,临床医务人员的参与极为重要。通知指出,医保部门应建立面向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的意见收集和反馈机制,为规范管理、完善分组等提供依据和支撑。医疗机构也应鼓励一线医务人员学习理解政策要求,结合临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DRG分组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这不但有利于分组方案的持续优化,且有利于医疗机构获得更合理的支付额度。
1.2.5 数据公开机制
通知指出,各地区应定期向定点医药机构“亮家底”,成立“医保数据工作组”,由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医药机构代表组成,人数不少于8人,及时、全面、准确通报本地区医保基金运行整体情况、分项支出、医疗机构费用分布等,促进数据共享共通,形成共同治理、良性互动的良好改革氛围。此举可避免DRG分组数据成为“黑匣子”,促进医保部门与医疗机构进行良性互动。
2 医疗机构应对策略
2.1
DRG支付改革对医疗机构的影响
医疗服务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医疗服务提供者(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购买者(医保基金)和患者。DRG支付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干预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行为,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从而缓解医疗服务购买者的压力,保障医保基金平稳运行,最终让患者受益(图1)。
图1 DRG支付改革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影响
DRG:同表2
打包付费一方面可带来良性变化,引导医疗机构规范诊疗行为与管理行为,合理、规范地使用药品、耗材或开具检查/检验,促进医疗机构提质增效,推动临床路径优化。这需要医疗机构管理者吃透政策要求、制定合理的引导方向、持续优化考核机制,引导临床医护人员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安全为底线,规范地开展诊疗活动。
另一方面,打包付费亦可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医疗机构选择高结余患者、推诿重症复杂患者,同时限制新技术、新药品及新耗材的发展。少数医疗机构甚至将病例盈亏作为临床医师的考核指标,导致医师优先收治结余较高、病情稳定的患者,机构收治病种趋向单一化,医疗费用出现“不增反降”的结果。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制订支付标准时需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机构差异与患者差异,在权重、费率和支付方式上予以适当调整。此次通知中明确的5个工作机制,目的即是校正DRG付费带来的不良影响。
2.2 拥抱DRG支付改革2.0时代
DRG支付改革已经实际运行数年,医疗机构基本形成了应对改革策略。在改革迈入2.0时代的关键节点,医疗机构领导者应做好顶层设计,统筹机构内部相关部门与医务人员,以更规范的诊疗模式和更科学的管理机制,推动医疗机构迈向新台阶。
2.2.1 领导者需高度重视
DRG支付改革要求医疗机构由结果管理全面转向过程和结构管理,医疗机构领导者应根据机构自身发展目标,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及内外部医疗资源,着力优化患者收治结构,实现提质增效的发展目标。应成立由医疗骨干和临床骨干组成的专项工作组,研究本机构内DRG付费的患者入组情况、费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存在的系统问题及需要申报的特例单议病例,及时与上级医保部门沟通反馈,用好用足特例单议机制、谈判协商机制与意见收集反馈机制。
2.2.2 部门间需通力协作
医保、医疗、病案、信息、财务与护理等管理部门与临床科室应建立多学科管理协作团队,研究政策、制定方案、督促落实,做到路径优化、诊疗合理、文书规范、数据准确、服务到位。
医保部门应深入研究DRG分组方案内涵,形成通俗易懂的宣教材料,开展广泛深入的宣教工作,及时总结付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案例的形式引起临床共鸣;医务、病案、护理部门应严抓医疗质量与服务质量,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优化临床路径,规范检查、检验、治疗、用药、耗材管理,提升病案首页填写与编码质量,优化病组结构,加强过程管理;财务部门应做好成本核算,精准财务数据;信息部门应为各部门提供便捷的信息管理工具和数据分析获取工具;临床科室与医师应加强与管理部门的沟通,了解政策导向,分析科室或个人收治患者的入组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协同解决。
2.2.3 强化病案首页/医保结算清单质量
DRG付费后,医疗机构获得医保支付的直接依据即为医保结算清单。在实际工作中,医保结算清单的数据多来源于病案首页的数据传输。因此,病案首页的质量直接关乎到医疗机构的收入。病案首页质量分为两部分,即医师正确填写和病案科正确编码。
医疗机构应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病案首页填写指导原则》,要求医师按照患者病情客观、准确填写诊断、手术/操作及其他必要信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医师填写,同时建立病案首页专项质控团队。
首页编码质量与医师填写质量同等重要,因编码错误带来的收入损失难以发现且不可估量,医疗机构应积极提升病案编码团队的素质与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编码和质控。
此外,部分医疗机构为获得更高的结余,将患者的诊断和编码较实际情况严重或复杂化,即可能存在“高编”的情况,信息系统和质控团队应同时提高警惕,加强管理。
3 小结与展望
CHS-DRG 2.0版不仅优化了分组方案,且制定了完善的配套机制。在DRG支付改革工作中,分组方案是基础,配套机制是保障,结算、清算是工具。只有上级行政管理部门与医疗机构良性互动、共享共建,才能实现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和患者的多方共赢。随着支付改革的不断深入,DRG分组方案应因地制宜、持续优化。医疗机构内部也应构建由管理部门组成的多学科协作团队,深入研究国家政策、加强过程和质量管理,用好保障机制,争取自身利益合理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国家医疗保障局. 《关于印发按病组(DRG)和病种分值(DIP)付费2.0版分组方案并深入推进相关工作的通知》政策解读[EB/OL]. (2024-07-23)[2024-07-31]. https://www.nhsa.gov.cn/art/2024/7/23/art_105_13316.html.
[2]应亚珍. DIP与DRG:相同与差异[J]. 中国医疗保险, 2021(1): 39-42.
[3]赵家璇, 贾婧谈, 陈思琪, 等. 遗传算法在大数据环境中的应用[J]. 数码世界, 2019(2): 94-95.
[4]Busse R, Geissler A, Aaviksoo A, et al. 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in Europe: moving towards transparency, efficiency, and quality in hospitals?[J]. BMJ, 2013, 346: f3197.
[5]张羽欧, 程汉超, 孙静, 等. 我国136家三级公立医院实施药品零差率政策及经济运行情况分析[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22, 31(8): 549-556.
[6]曲建卫, 周东波, 杜惠峰, 等. DIP付费下医院医保收支结余水平影响因素分析:以赤峰市某三甲医院为例[J]. 中国医疗保险, 2023(5): 78-83.